伦敦紧急求助电话
伦敦紧急求助电话
《警醒!》英国撰稿员来稿
“伦敦的面积有1600平方公里,无论哪里有病危或重伤的人,我们的目标都是要在8分钟之内接触到他们。虽然求助案例逐年上升,我们也能在百分之75以上的案例中达到这个目标。”——伦敦救护服务中心协调主任罗布·阿什福德说。
我获邀参观伦敦救护服务中央控制室。这个欧洲最大的救护服务中心位于泰晤士河南面的滑铁卢火车站,每天处理约莫三千个求助电话。这些电话来自一个人口大约七百万的城市,当地有超过三百种语言。控制室的三百个员工究竟怎样分工合作,应付这个艰巨的工作呢?
救援级别
我观察一个接线生怎样接听“999紧急电话”。999是英国的紧急求助电话号码。接线生很快就找到出事地点和最接近的道路交汇处。地图随即出现在电脑屏幕上。为了评定事件的轻重缓急,她问对方一连串的问题:多少人需要援救?年纪多大?男的还是女的?他们清醒吗?呼吸正常吗?胸口有没有疼痛?正在流血?
接线生输入资料,电脑自动把事件分为不同级别:红色警示——有即时生命危险;黄色警示
——严重,但没有即时生命危险;绿色警示——轻微,没有即时生命危险。然后,接线生将评估的结果发送给同事,安排人手往事发地点救援。现场支援
救援队伍拥有395辆救护车和60辆紧急救援车。控制室收到紧急事故的通知后,就会指派最接近事发地点而又合适的车辆到场救援。骑摩托车的救护员也随时候命。摩托车能大派用场,是因为它易于在堵塞的车辆间左穿右插,及早到达现场。还有12位医生轮流当值,24小时为救护员提供协助。
我参观控制室期间,当地警察报告,一条繁忙的公路上发生了严重的交通意外。当时,一辆救护车已经在场,但警察仍然通知救护车总部。为什么呢?就是要让总部知道,他们可能要随时派遣直升机救援。这架鲜红色的直升机每年飞行大约1000次,执行任务。救护员和医生乘坐直升机,把重伤者送到皇家伦敦医院,即时接受治疗。
2004年,一支脚踏车救护队在伦敦希思罗机场投入服务。市中心也有这样的车队,现在服务已伸延至机场范围。机场的脚踏车救护队有紧急医护人员和救护员当值。这样,救护车就能腾出来执行其他任务。脚踏车安装了蓝灯和警报器,挂在车轮旁边的袋子盛着35公斤的装备和物品,包括心肌震颤消除器、氧气和止痛剂。
机场的脚踏车救护队投入服务只有几天,果然大派用场。在希思罗机场四号闸口,一个35岁的女子突然感到不适,呼吸停顿。控制室接到999紧急电话,不到一分钟,两个脚踏车救护队员就能到场进行急救,输送氧气。救护车把女子送进附近的医院。她病情稍稍好转,就亲自答谢脚踏车救护队员救她一命。
扩大服务
如果拨999电话求助的人不懂英语,电话就会转驳到传译员那里。当然,接线生要辨认对方的语言绝不容易。要是对方感觉焦急或受压而说话急速,要分辨他们的语言就难上加难了!
为了教育大众急救常识,有关部门制作了一辑附有英语字幕的数码光碟短片(DVD版)。伦敦救护服务中心出版的新闻报指出,短片旨在鼓励伦敦的南亚裔居民“学习心肺复苏法”。短片也说明救护服务中心怎样处理收到的999电话。
英格兰的首府是国际大都会,其中的居民想必十分感激救护人员的工作。不论有很多人还是只有一个人需要救援,也不论求助者身处地面以下还是高楼之上,救援队伍都能迅速援助。谈到伦敦救护服务中心的成员,一个参与志愿服务的医生说:“跟我合作过的人当中,他们是最好的一队医护人员。”全球最大的救护队伍为人提供免费服务,他们配得以上的称赞。
[第11页的附栏]
困难与挫折
有人为了查询个人资料而胡乱来电,有人害点小病或受了点伤就求援,有人无意中拨打了999,更有人为了取乐打电话来。凡此种种都给紧急救援服务造成困难。更不好的是,有时病人和其他人(病人的家属)对前来协助的医护人员破口大骂,甚至动粗!他们感到生气,也许因为情绪紧张、滥用药物,或者认为医护人员来得太晚。当局多做点公民教育后,情况已有所改善,但要彻底解决问题绝不容易。
[第10页的图片]
救护服务中心每天处理约莫三千个紧急求助电话
[第10页的图片鸣谢]
所有图片:Courtesy of London Ambulance Service NHS T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