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为什么圣经值得相信

3.内容前后和谐一致

3.内容前后和谐一致

试想象,如果请40个不同背景的人合写一本书,每个人负责写其中一部分,但这些人分别住在不同地方,大部分人都互不相识,也不知道其他人所写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写成的一本书,你会期望书中的内容前后和谐一致吗?

圣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本书。 *圣经的成书过程,甚至比上面所说的情况更令人惊讶;但内容却前后呼应,协调一致,实在令人折服。

耶稣身上的衣服,是紫色的还是红色的?

成书背景独一无二

圣经的写作时间前后跨越了1600年,由公元前1513年至公元98年。圣经的执笔者约有四十人,他们大部分活在不同年代,彼此可能相隔好几个世纪。他们的职业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渔夫,有的是牧羊人,有的是君王,还有一个是医生。

信息内容前后呼应

圣经的执笔者写作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彰显上帝对人类的统治权,并借着一个将会统治全世界的天上王国,实现上帝的旨意。这个主题最初出现在创世记里,后来写成的圣经小书也围绕这个主题发展下去,直至启示录而到达高潮。(请看第19页《圣经到底说些什么?》)

相关的细节互相吻合

圣经不同的执笔者在描述同一件事时,连一些细节也互相吻合,这种内容上的和谐一致,看来是很难刻意营造出来的。举个例,圣经的执笔者约翰告诉我们,有一次群众聚集起来听耶稣讲道,耶稣谁也没问,却问腓力哪里可以买饼给那些人吃。(约翰福音6:1-5)路加在记述同一件事时,说这件事是在伯赛大城附近发生的。在约翰所写的福音书的前部分,约翰曾说过腓力是来自伯赛大的。(路加福音9:10;约翰福音1:44)因此,耶稣很自然会问那个本来住在这城附近的门徒,该去哪里买饼。这些细节彼此吻合,显然不是写书的人预先埋下伏笔的。 *

记载上有点差别不足为奇

不同的执笔者记述同一件事而出现若干差异,你会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吗?假设有一群人同时目击一宗罪案,而每一个目击的人都说出同样的细节,用同一个词汇描述案情,你不会怀疑这群人是串通的吗?按理来说,每个证人目击案发时身处的位置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就不相同,他们的陈词自然会有差异。执笔写圣经的人,情况也类似。

请想想这个例子,耶稣在他死亡那天,是否如马可和约翰的记载,曾披上紫色 的衣服呢?(马可福音15:17;约翰福音19:2)还是如马太的记载,是披上红色 的衣服呢?(马太福音27:28)事实上,两人都算是对的。紫色其实有红色的成分,观看的人从不同角度看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布料表面反射的光和布料的背景,都可能使布料的颜色变暗,结果衣服就出现不同的色泽。 *

圣经执笔者所写下的资料,每一部分都互相协调,而这种和谐一致,不是他们刻意营造出来的,这更加突显他们所写的,值得人信任。

^ 圣经是由66本小书辑录而成的,第一本是创世记,最后一本是启示录。

^ 如想知道更多有关这方面的例子,请看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册子《一本给万民的书》第16,17页

^ 如想多了解这方面的资料,请看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第7章《圣经自相矛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