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什么”

“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什么”

“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什么”

耶稣对群众讲这些话全都用比喻。他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什么。——马太福音13:34

1,2.(甲)为什么有效的比喻令人难忘?(乙)耶稣用过什么形式的比喻?(见脚注)关于他运用比喻,我们可以问些什么问题?

你还记得多年前从公众演讲听到的比喻吗?有效的比喻确实令人难忘。一位作家评论说:比喻“有助于听众把听到的化为图像,在脑海里拼凑起来”。图像是人最容易接收的信息,所以比喻能使思想更鲜明,让听众容易明白。比喻也能使文字栩栩如生,让我们牢牢记住学得的道理。

2 有史以来最善于用比喻教导人的,非耶稣基督莫属。耶稣所说的许多比喻,在差不多二千年后仍然令人回味。 *为什么耶稣常用这个方法教导人呢?为什么他的比喻很有效?

耶稣为什么用比喻教导人

3.(甲)马太福音13:34,35透露,耶稣用比喻教导人的一个原因是什么?(乙)什么显示耶和华必然很重视这种教导方法?

3 为什么耶稣要用比喻教导人呢?圣经透露了两个主要原因。首先,他这样做应验了圣经预言。使徒马太说:“耶稣对群众讲这些话全都用比喻。他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什么。这是要实现先知所说的话:‘我要开口说比喻……’”(马太福音13:34,35)马太所说的“先知”,就是诗篇78篇的执笔者。在耶稣出生之前几百年,他受圣灵启示写下诗篇78:2,提到“有深意的诗句”。在希伯来语,“有深意的诗句”也含有“比喻”的意思。因此,早在耶稣出生之前几百年,耶和华已经定意他的儿子要用比喻教导人。这件事不是异乎寻常吗?耶和华必然很重视这种教导方法!

4.耶稣怎样解释他用比喻的原因?

4 其次,耶稣解释他用比喻的原因,是要把内心麻木、不爱真理的人筛出去。耶稣对“群众”说了一个关于撒种的比喻,门徒后来问耶稣:“你向他们讲话,为什么要用比喻呢?”他回答说:“天上王国的神圣秘密,只让你们明白,却不让那些人明白。所以我用比喻向他们讲话,因为他们看只是枉看,听只是枉听,也不明白。以赛亚的预言正应验在他们身上:‘你们听是要听,却总不明白;看是要看,却总看不见。这些人民的心已经麻木’”。(马太福音13:2,10,11,13-15;以赛亚书6:9,10

5.为什么耶稣的比喻能把谦卑的人和心高气傲的人分别开来?

5 为什么耶稣的比喻能把人分别开来?因为听众要用心思索,才能完全明白耶稣所说比喻的含意。他的话激励谦卑的人探求更多细节。(马太福音13:36;马可福音4:34)这样,对于渴求真理的人,耶稣的比喻能展示真理。相反,对于心高气傲的人,耶稣的比喻却把真理隐藏起来。耶稣的确是个杰出的导师!现在让我们看看耶稣的比喻为什么很有效。

选取合适的细节

6-8.(甲)耶稣的听众还没有什么工具供他们温习耶稣说过的话?(乙)什么例子显示耶稣留心选取合适的细节?

6 门徒直接受耶稣教导,有什么感受呢?能够亲耳听见耶稣的教诲固然是很大的荣幸,但当时耶稣的话还没被人写下来,因此门徒没有一份记录供他们温习耶稣说过的话,只能把他的话记在心里。耶稣巧妙地运用比喻去帮助门徒,使他们容易记得他的教诲。他怎样做呢?

7 耶稣留心选取合适的细节。遇到重要的细节或有必要强调的地方,耶稣会刻意描述。例如:他描述羊主去找迷路的绵羊时,说明羊主留下了多少只羊在山上;描述工人受雇在葡萄园里工作时,说明他们工作了多少个小时;描述主人把财物交托给奴隶时,说明交托了多少银元。(马太福音18:12-14;20:1-16;25:14-30

8 另一方面,耶稣把不必要的细节略去,以免妨碍听众明白比喻的含意。且看看以下的例子。在关于狠心奴隶的比喻中,耶稣没有说明奴隶为什么竟欠债达六千万银元之多。耶稣要强调的,是宽恕的重要。奴隶怎样债台高筑并不是问题的中心,奴隶怎样蒙王免除债务、怎样恶待只欠他少许钱的伙伴才是重点。(马太福音18:23-35)在关于浪子的比喻里,耶稣也没有说明浪子为什么突然要求分家产及怎样把家产散尽,而是仔细描述浪子改过自新、返回家园时父亲的感受和反应。耶稣的描述着重父亲的反应,他要强调的是:耶和华会“宽大赦免”悔罪的人的过犯。(以赛亚书55:7;路加福音15:11-32

9,10.(甲)耶稣描绘比喻里的人物时着重什么?(乙)耶稣怎样使别人容易记得他所说的比喻?

9 对于比喻里的人物,耶稣也费了一番心思;他不会详细描绘人物的仪表,却着重他们所做的事和对事情的反应。例如耶稣没有描述善心的撒马利亚人是什么模样,却强调更值得注意的重点——有恻隐之心的撒马利亚人怎样帮助路旁受了伤的犹太人。耶稣提供有关的细节,好说明“要爱的人”不该只限于同胞,也该包括其他人。(路加福音10:29,33-37

10 耶稣留心选取细节,使比喻简单扼要、毫不杂乱,让听众和后世无数读福音书的人容易记得其中的宝贵真理。

从日常生活中取材

11.耶稣的比喻反映出他在加利利长大期间留意到的事物,请举例。

11 耶稣善于用人们熟悉的日常事物来打比喻。比喻里的许多事情,都是他在加利利长大期间留意到的。请想想耶稣早期的生活。他常见母亲拿上次烘饼剩下来的面酵,放进新面团里,使整个面团都发起来。(马太福音13:33)耶稣也常见渔夫把网撒在清澈碧蓝的加利利海里。(马太福音13:47)他还不时看见孩童在市集广场嬉戏玩耍。(马太福音11:16)耶稣很可能也留意到其他日常的事情,像播种、欢乐的婚宴、红日照耀下熟透的麦田等。他善于用这些平凡的事物来打比喻。(马太福音13:3-8;25:1-12;马可福音4:26-29

12,13.小麦和毒麦的比喻怎样显示耶稣熟悉当地的情况?

12 难怪耶稣的比喻包含许多日常生活的情况和事物。要进一步认识耶稣的教导技巧,最好想想犹太听众对他的话有什么感受。让我们看看两个例子。

13 第一个例子是,在关于小麦和毒麦的比喻中,耶稣说,有一个人把小麦的种子撒在田里,可是“仇敌”偷偷进袭,在田里撒下毒麦的种子。为什么耶稣偏偏选这个敌对行为做题材呢?要知道,耶稣是在加利利海附近打这个比喻的。加利利人主要以务农为生,对他们来说,还有什么比仇敌悄悄在田里撒下有害的种子更令他们损失惨重呢?从当时的法律来看,这样的事情确曾发生。显然,耶稣懂得挑选听众一听就明白的事来打比喻。(马太福音13:1,2,24-30

14.在善心的撒马利亚人的比喻里,为什么耶稣刻意挑选“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路来打比喻?

14 第二个例子是,在关于善心的撒马利亚人的比喻中,耶稣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途中遇劫。强盗剥掉他的衣服,把他打个半死,扔下他就走了。”(路加福音10:30)耶稣刻意挑选“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路来打比喻。说这个比喻的时候,耶稣正在犹地亚,离耶路撒冷不远,听众无疑清楚他指的是哪条路。这条路早已丑名远播,走着相当危险,尤其是独自上路的人,因为这条路拐弯抹角,盗贼容易埋伏。

15.关于善心的撒马利亚人的比喻,为什么谁也不能为祭司和利未人的冷漠无情开脱?

15 耶稣挑选“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路,还有另一个理由。故事说首先是一个祭司,然后是一个利未人路过,但他们都没有停下来帮助遇害人。(路加福音10:31,32)祭司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供职,利未人协助他们。耶利哥距离耶路撒冷只有23公里,许多祭司和利未人不在圣殿供职的时候都住在耶利哥。他们无疑经常走在“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路上。请留意,他们是“从 耶路撒冷”下去。 *祭司和利未人是离开 圣殿回家去,因此谁也不能为他们的冷漠无情开脱,说“他们没有理会受伤的犹太人,可能以为他死了,而接触过死人的,短期内不宜在圣殿供职”。(利未记21:1;民数记19:11,16)耶稣的比喻显然含有听众熟悉的事物。

从受造万物中取材

16.耶稣熟悉受造万物,为什么不足为奇?

16 耶稣的比喻有不少显示他熟悉植物、动物和气候。(马太福音6:26,28-30;16:2,3)他从哪里获得这些知识呢?耶稣在加利利长大,有很多机会观察耶和华所创造的东西。况且,“在受造的万物中,他是头生子”。耶稣也是耶和华的“好工匠”,受任用创造了万物。(歌罗西书1:15,16;箴言8:30,31)这样说来,耶稣熟悉受造万物又何足为奇呢?让我们看看他怎样善用这种知识来施行教导。

17,18.(甲)约翰福音第10章的记载怎样显示耶稣熟悉羊群的特点?(乙)圣经地区的游客留意到牧人和羊群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7 约翰福音第10章记载了耶稣所说的一个最温馨感人的比喻。在比喻里,耶稣把他跟门徒的亲密关系比做牧人和羊群之间的关系。耶稣的话显示他非常熟悉羊群的特点:羊群乐意服从牧人的领导,并且忠心地跟随牧人。(约翰福音10:2-4)圣经地区的游客留意到,牧人和羊群之间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关系。19世纪博物学家H.B.特里斯特拉姆评论说:“有一次,我观看牧人跟羊群嬉戏。牧人假装逃跑,羊群就追赶,把牧人团团围住。……最后整群羊围成一圈,在牧人四周跳跃耍闹。”

18 为什么羊群跟随牧人呢?耶稣说:“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约翰福音10:4)羊群真的认得牧人的声音吗?乔治·史密斯在《圣地的历史地理》中写下他亲眼观察到的事:“午间,我们有时在犹地亚的井旁休息,看见三四个牧人各自领着羊群下来。羊群混杂起来,我们担心牧人能不能分别自己的羊群。可是,羊群喝过水、玩耍完之后,牧人各自朝不同的山坡走去,一边走一边呼唤,羊群就分开来,随着各自的牧人走了。羊群井然有序,就像来的时候一样。”耶稣用这件事来打比喻,实在再贴切不过了。要是我们接受并听从耶稣的教诲,又服从他的领导,就能感受这位“优秀的牧人”的关怀和照顾了。(约翰福音10:11

从听众已知的事中取材

19.耶稣怎样用当地一场惨剧有效地反驳了一个错误观念?

19 有效的比喻也可以取材于他人的经历或事例,让人从中学到教训。有一次,耶稣运用新近发生的事去反驳一个错误观念。当时,有些人相信祸患临头是注定的。于是耶稣说:“从前西罗亚的塔楼倒塌,压死了十八个人,你们以为他们比耶路撒冷其他居民罪责更大吗?”(路加福音13:4)耶稣驳斥宿命论的谬见,指出那十八个人的死,不是因为上帝不悦,而是因为人人的经历都在乎时间和不能预见的遭遇。(传道书9:11)借着一件听众已知的事,耶稣轻易地反驳了一个错误观点。

20,21.(甲)为什么法利赛派指责耶稣的门徒有罪?(乙)耶和华从没有要求人墨守法利赛派就安息日加添的律法,耶稣用什么圣经事例去说明这一点?(丙)下一篇文章会谈论什么?

20 耶稣还引用圣经事例去教导人。有一次,法利赛派指责耶稣的门徒在安息日摘麦穗来吃。其实门徒所违犯的并不是上帝的律法,而是法利赛派就安息日不可做工这事擅自制订的苛刻规条。于是,耶稣以撒母耳记上21:3-6的记载为例,说明上帝从没有要求人墨守法利赛派就安息日加添的律法。记载说大卫和手下来到圣所,饥肠辘辘,就吃了从耶和华面前撤换下来的陈设饼,这些饼本是留给祭司吃的。在那个场合,大卫和手下并没有受到指责。值得注意的是,圣经只此一次提到非祭司吃陈设饼。耶稣的犹太听众无疑都知道这个记载,因此这个事例用得很恰当。(马太福音12:1-8

21 耶稣确实是伟大的导师!他以无与伦比、易于明白的方式把重大的真理传达给听众,叫我们赞叹不已。我们怎样才能效法他的方式教导人呢?下一篇文章会谈论这一点。

[脚注]

^ 2段 耶稣善于打不同形式的比喻:事例、对比、明喻、暗喻。耶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善于用故事来打比喻,就是用假托的短篇故事来说明道德或属灵方面的真理。

^ 15段 耶路撒冷地势比耶利哥高,所以比喻说“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路,用的是“下去”的字眼。

你还记得吗?

• 为什么耶稣要用比喻教导人?

• 什么例子显示耶稣挑选听众一听就明白的事来打比喻?

• 耶稣怎样善用他对受造万物的认识来打比喻?

• 耶稣怎样善用听众已知的事来打比喻?

[研读问题]

[第15页的图片]

耶稣用故事打比喻:伙伴欠的钱很少,奴隶却不肯通融;儿子散尽家产,父亲也原谅他

[第16页的图片]

耶稣用关于善心的撒马利亚人的比喻阐明什么真理?

[第17页的图片]

羊群真的认得牧人的声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