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再洗礼派是什么宗派?

再洗礼派是什么宗派?

再洗礼派是什么宗派?

在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明斯特,初次到市中心游览的人,总会驻足凝望悬在一座教堂塔楼上的三个铁笼。笼子悬在那里已经差不多五百年,其间只短暂地拿过下来几次。昔日,有三个人公开受刑,惨被处死,尸首就放在这三个笼子里。他们是再洗礼派的信徒,三个笼子是“再洗礼派王国”一段历史的遗迹。

再洗礼派是什么宗派?怎样兴起?主要的教义是什么?那三个人为什么被处决?三个笼子跟一个王国又有什么关系?

应该如何改革教会?

15世纪末16世纪初,社会上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和教士的声音越来越大。教会腐化不堪,道德堕落,许多人都觉得必须来一场大规模的改革。1517年,马丁·路德公开要求改革。随后,陆续有人发出同样的呼声,于是基督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展开。

然而,对于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程度,提倡改革的人并没有任何共识。他们许多人都看出,在崇拜的事上必须谨守圣经的教训,可是,在解释圣经的教训方面,他们的意见却又彼此分歧。有些人认为宗教改革进行得太慢了,就在这些人当中,再洗礼派因而兴起。

汉斯-于尔根·格尔茨在《施洗者的历史和意义》中说:“严格来说,在那个时期,认为成年后才可受洗的宗派不只一个,而是有几个。”例如,在1521年,维滕贝格有四个被称为茨维考先知的人,他们宣扬再洗礼派的道理,引起了哄动。1525年,另一群再洗礼派的信徒在瑞士苏黎世成立。摩拉维亚(即现今的捷克共和国)和荷兰也出现了若干群再洗礼派的信徒。

洗礼——为婴孩而设?为成人而设?

以大部分而言,各地的再洗礼派都是些人数不多的团体,成员一般是平和的人。再洗礼派的信徒愿意公开自己的信仰,甚至喜欢向人传道。1527年的《施莱特海姆信纲》诠释了再洗礼派的基本信条,其中包括:拒绝参军、与世界保持分离、开除犯过者等。不过,他们的信仰中最明显、最使他们有别于其他宗派的特色,就是他们坚信洗礼是为成人而设,而不是为婴孩而设的。 *

有关成人受洗的问题,不仅关乎教义,更是关乎权力。如果把洗礼推迟到成年后才举行,那就等于容许人按照自己的信念去决定是否受洗。这样,有些人可能永远不会受洗。人决定不受洗的话,就会至一定程度不受教会的控制。对某些教会而言,让人到成年后才受洗,会削弱教会的权力。

有见及此,天主教会和路德会都想阻止人施行成人洗礼。1529年后,至少在有些地区,人无论是施行还是接受成人洗礼,都可能被处死。新闻记者托马斯·赛费特说,再洗礼派“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全境受到残酷的迫害”。最猛烈的迫害发生在明斯特。

中世纪的明斯特寻求改革

中世纪的明斯特约有一万居民。城四周设了约5公里长、90米宽的防御工事,看来坚不可摧。城的防卫虽固若金汤,城内的局势却动荡不安。明斯特市立博物馆出版的《再洗礼派的王国》记载,当时城内有“市议会和行业公会发生政治纠纷”。此外,明斯特的居民也对教士的行径非常不满。因此,明斯特后来也响应宗教改革,到1533年,这个天主教城市摇身一变,成了信奉基督新教的城市。

伯恩哈德·罗特曼是明斯特一个显要的宗教改革家,性格颇为急躁。作家弗里德里克·厄宁格说,罗特曼“提倡的显然就是再洗礼派的信仰,他和同伴都拒绝为婴孩施洗”。有些人觉得罗特曼的见解过于偏激,但罗特曼仍然广受明斯特居民的支持。“有些人喜欢改革前的明斯特。他们对当时的局势深感不安,觉得可能大祸将至。在他们当中,离开明斯特的人越来越多。而再洗礼派的信徒就从四面八方涌到明斯特,憧憬在那里实现他们的理想。”再洗礼派群集在明斯特,竟然导致了一件可怖事件的发生。

新耶路撒冷被围困

对于明斯特往后的发展,当地的两个荷兰移民起了关键的作用。他们一个是来自哈勒姆的面包工人扬·马提斯,另一个是扬·伯克森,又称为莱顿的约翰。马提斯自命是先知,宣布基督将于1534年4月复临,又宣称明斯特就是圣经提到的新耶路撒冷。全城于是弥漫着末日将至的气氛。罗特曼决定实行凡物公有制。此外,所有成年的居民都要作出决定,要么受洗,要么离开明斯特。结果,大规模的洗礼相继举行,受洗的人当中有的只因不想离开家园而已。

其他地方的人惊闻再洗礼派成了明斯特最强大的宗教及政治势力,恐怕这样的事会陆续发生。《明斯特的施洗者》说,这使“明斯特受到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所敌视”。伯爵兼主教弗朗兹·冯·瓦尔德克(一名地方显要)组了一支军队围困明斯特。军队由路德会和天主教会的信徒组成。这两个教会以往在宗教改革中互相敌对,不久后又会在三十年战争中拼个你死我活。此时,他们却联手对付再洗礼派。

再洗礼派王国终受摧毁

围城的军队人强马壮,城墙内的居民却毫无惧色。1534年4月,就是马提斯预言基督复临的日子,他本人骑着白马,走出城外,指望会得到上帝保护。可是,围城的士兵却把马提斯砍成碎块,将他的头颅插在木柱上高高举起。马提斯的支持者在城墙上目睹这个情景时,想必惊恐不已。

莱顿的约翰成了马提斯的接班人,并在明斯特被称为再洗礼派的扬国王。由于城内的女性远多于男性,他鼓励男人尽可能多娶妻妾,希望借此舒缓两性数目不平衡的问题。通奸和淫乱虽是死罪,多妻制却得到允准,甚至受到提倡,这是明斯特再洗礼派王国中一个矛盾现象。扬国王自己就娶了16个妻子,伊丽莎白·万斯谢雷是其中一个。她请求王让她离开明斯特,结果被当众斩首。

围城持续了14个月。1535年6月,城终于陷落,并遭受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明斯特再没有遇过这样巨大的灾劫。罗特曼逃之夭夭,扬国王和另外两个再洗礼派的首领却被擒获、虐待、处死,尸体放在笼子里,高悬于圣兰贝特教堂的塔楼上。赛费特说,此举是要“杀一警百,警戒所有想制造乱子的人”。再洗礼派干预政治,这为他们带来严重的后果。

其他地方的再洗礼派信徒又怎样呢?迫害再洗礼派的浪潮在欧洲各地延续了数年之久。大部分的再洗礼派信徒仍然坚守不当兵的原则,只有一小撮是好战分子。及后,前教士门诺·西门斯成为再洗礼派的领袖,这个宗派后来被称为门诺派或别的名字。

三个笼子

基本说来,再洗礼派是一些虔诚的教徒,努力遵守圣经原则。然而,在明斯特一些激进分子的领导下,再洗礼派放弃了圣经原则而参与政治。结果,再洗礼派就成了一股革命势力,不仅为这个宗派本身,也为中世纪的明斯特带来了灾难。

到明斯特市中心游览的人,都会回想起大约五百年前这段悲惨的历史。为什么?因为他们看见教堂塔楼上的三个铁笼。

[脚注]

^ 9段 本文不会讨论婴儿应否受洗的问题。如想得到有关资料,可参看《守望台》1986年9月15日刊“婴儿应当受洗吗?”一文。

[第13页的图片]

扬国王被虐待、处死,尸体被悬挂在圣兰贝特教堂的塔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