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务要提防令上帝不悦的习俗

务要提防令上帝不悦的习俗

务要提防令上帝不悦的习俗

烈日当空,非洲某个小庭院里,放着一副棺木。吊唁的人排成一行,一个一个地走过凭吊。有个年老男子忽然停了下来,眼神流露着哀伤。他凑近死者的脸,说:“你要走了,为什么不告诉我呢?你为什么就这样离开我呢?现在你回去了,还会继续帮助我吗?”

在非洲另一个地方,有个婴孩出生了,但外人一概不能来看他。这个婴孩必须留在室内,直至举行起名仪式,才可带出室外,给别人看看。

也许有些人觉得,对死者说话或者把新生婴孩留在室内不让人看,是相当奇怪的做法。可是,在某些文化、社会里,一般人都认为死者并没有真的死去,而是依然生存、仍有知觉的。因此,不论是他们的行为,还是对生死的看法,都深受这种信仰所支配。

死者仍然生存这种想法深植于人们心里,不少习俗和仪式都与此有关,涉及几乎生活每个层面。比方说,千千万万人相信,人生的各个重要阶段,包括出生、青春期、成婚、生儿育女和死亡,都是一个又一个的“路段”,引领人通往祖先所处的灵界。他们也相信,人死后仍能深深影响在世的亲友,并能转世投生,延续生命的循环。

为了确保生命循环中每个阶段都能顺利过渡,人们跟随形形色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这些习俗仪式都源自灵魂不死的主张,真基督徒务要提防。为什么呢?

死者的情况怎样?

关于死者的情况,圣经说得很简单明确。圣经说:“活人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却毫无知觉,……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都已经消逝了。……在你要进的坟墓,没有工作,没有计划,没有知识,没有智慧。”(传道书9:5,6,10)长久以来,真正崇拜上帝的人都拥护圣经的这个基本真理。他们很清楚,身体没有任何部分是长存不朽的,而且根本没有灵魂这回事。(诗篇146:4)古时,人死后仍有知觉、仍能影响在世的人这个道理十分流行。因此,耶和华严严嘱咐自己的子民,要规避跟这个错误道理有关的一切习俗和仪式。(申命记14:1;18:9-13;以赛亚书8:19,20

公元1世纪,基督徒竭力避开任何与错误宗教道理有关的传统习俗和仪式。(哥林多后书6:15-17)今天,所有耶和华见证人,不论任何种族、民族或背景,也都摈弃一切与灵魂不死这个道理有关的传统习俗。

衡量是否跟随某个习俗时,基督徒可以依从什么指引呢?我们必须仔细想想:该习俗跟任何违反圣经真理的主张——例如死者能影响在生的人——有关吗?假如我们跟随某个习俗,或参与某个仪式,那些认识耶和华见证人的信仰和教义的人会有什么感觉呢?我们这样做会不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呢?请紧记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会探讨两个值得关注的范畴:出生和死亡。

出生和起名仪式

很多与婴孩出生有关的习俗并无不妥。然而,在某些地方,人们把出生视为生命从灵界转移到人间的一个过程,真基督徒就必须小心行事了。且看看非洲某些地区,新生婴儿必须留在室内一段时间,才给起名。时间长短或会因地而异,而时间结束后,就举行起名仪式。进行起名仪式时,父母会把婴孩带到外面,正式介绍给亲友,并宣布婴孩的名字。

论到这个习俗的意义,《认识加纳人与加纳文化》一书解释说:“在出生后的头七天里,婴儿被视为‘来访’人间,正从灵界转移到地上生活。……一般来说,婴儿会留在室内,不让外人看。”

那么,为什么要等若干时间才给婴儿正式起名呢?《加纳摘记》说:“第八天前,婴儿还说不上是个人。他跟他所来自的灵界仍旧有点联系。”又说:“给婴孩起名,就会使婴孩成为实实在在的一个人。所以,父母不会太早给孩子起名,害怕因此令孩子死去。他们通常待肯定孩子能活下去后,才给他起名。……这个转生仪式,有时也称为孩子的离房仪式,会把孩子带来人间。人们认为这个仪式对父母和孩子都影响深远。”

起名仪式通常由家中一位长辈主持。仪式的细节因地而异,但大致包括奠酒、向祖先祷告,感谢他们保佑孩子安全来到人间,等等。

宣布婴孩的名字,是仪式的关键部分。虽然父母负责为孩子选取名字,但亲戚所提出的意见也极受重视。有些名字,在当地语言中可能隐含某些意义,例如“死而复生”、“母亲第二次回到人间”、“父亲再来”等。有时,人们为孩子选取某些名字,期望借此令先人打消念头,不把孩子带回灵界。

当然,为孩子出生而高兴没有什么不对,什么时候给孩子起名也纯粹是个人决定。 *至于为记念人而选取某个名字,或以名字反映出生时的情况等,这些做法都可以接受。然而,基督徒渴望令上帝欢喜,所以会小心避免某些习俗或仪式,以免令人误会他们同意新生婴孩是从灵界来到人间的。

此外,假如社区中很多人都把起名仪式视为重要的转生仪式,基督徒就要顾及别人的良心,想想自己的做法会令别人有什么看法。例如要想想:如果基督徒家庭把新生婴儿留在室内不让人看,直至举行起名仪式才让孩子“公开露面”,别人会怎样看呢?基督徒声称教导人学习圣经,为孩子起的名字却抵触圣经真理,这又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呢?

因此,基督徒决定何时和如何给孩子起名时,务要尽力荣耀上帝,不成为别人的绊脚石。(哥林多前书10:31-33)他们不会拘守旨在敬奉死人的传统,而“废弃上帝的诫命”。反之,他们会把荣耀、尊崇归于永活的上帝耶和华。(马可福音7:9,13

从死亡到出生

许多人认为,死亡像出生一样,是个转移过程:人死了,就是从人间去到灵界。他们也相信,死去的祖先能保佑活人,也能加以惩罚。如果人死了以后,亲友不跟随某些丧礼习俗,不举行某些仪式,死人就会感到愤怒。这些想法大大影响了人们安排丧礼和举行丧礼的方式。

在为安抚死者而举行的丧礼中,人们流露各种各样的情绪:有的在遗体前悲伤痛哭、狂呼大叫,有的在葬礼过后饮宴庆祝。丧礼后的庆祝活动,常有以下特色:纵情饮宴、酗酒、随着吵耳的乐声起舞。人们认为这样办丧礼极其重要,所以连家境贫困的人也会想尽办法筹钱,务要把丧礼办得体面风光,即使因而债台高筑、生活艰苦也在所不惜。

许多年来,耶和华见证人一直详细披露哪些丧礼习俗是违反圣经教训的。 *这些习俗包括守夜、奠酒、跟死者交谈、求问死人、郑重其事举行死忌,以及其他涉及灵魂不死信仰的习俗。这些习俗玷辱上帝,是“不洁净”的,是“空虚骗人”的,只是根据“人的传统”,而不是基于圣经的真理的。(以赛亚书52:11;歌罗西书2:8

受压遵从

要摒弃传统习俗,对有些人来说十分困难,如果身处的地区人人都把敬奉死者看得极为重要,要坚守立场就难上加难了。耶和华见证人不跟随这些习俗,曾被人以奇异的目光看待,或被指责为离经叛道、不尊敬死者。有些基督徒虽然明白圣经真理,却因为遭到批评和承受巨大压力,而不敢坚守立场、与众不同。(彼得前书3:14)有些基督徒则觉得,这些习俗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完全摈弃。还有些基督徒这样推想:如果不跟随传统习俗,社区里的人就可能会对上帝的子民大起反感了。

我们不想不必要地得罪别人。可是,圣经警告我们,由于这世界跟上帝疏远,谁拥护真理、坚守立场,谁就会遭遇反对。(约翰福音15:18,19;提摩太后书3:12;约翰一书5:19)我们甘心乐意坚守立场,深知自己必须与那些处于属灵黑暗的人划清界限。(玛拉基书3:18;加拉太书6:12)耶稣坚拒撒但的引诱,不愿做出令上帝不悦的事。同样,我们也要竭力抵抗周遭的压力,避免行事令上帝不悦。(马太福音4:3-7)真基督徒最关心的,是令耶和华喜悦,尊崇这位信守真理的上帝。他们不会因惧怕人而退缩,也不会因承受压力而放弃圣经的纯洁标准。(箴言29:25;使徒行传5:29

以耶和华的观点看死去的人

亲者去世,感到伤心悲痛、肝肠寸断是人之常情。(约翰福音11:33,35)缅怀与亲者共度的时光、举行庄重的葬礼,这些显示我们深爱他们的做法都是恰当的。可是,耶和华见证人忍受丧亲的伤痛之余,绝不会跟随任何叫上帝不悦的传统习俗。有些社区,人们对死者怀有深深的恐惧,基督徒要规避这类传统习俗并不容易。当至亲去世,我们的感情受到沉重打击,要保持平衡也可能是一大考验。然而,耶和华是“赐一切安慰的上帝”,必定会强化忠心的基督徒。此外,信徒同工也必扶持我们,协助我们渡过难关。(哥林多后书1:3,4)真基督徒深信:死人是毫无知觉的,而上帝记念的人终有一天必定复活。因此,任何违反基督教教义、否认复活的丧礼习俗,真基督徒都大有理由避之若浼。

耶和华已经召我们“从黑暗出来,进入他那奇妙的光里”,难道我们不为此欢欣雀跃吗?(彼得前书2:9)不论我们因婴孩诞生而欢喜,还是因亲者去世而伤痛,愿我们都因深爱耶和华上帝而渴望做对的事,努力“做光明的儿女”,决不让那些违反基督教教义、令上帝不悦的习俗玷污自己的灵性。(以弗所书5:8

[脚注]

^ 17段 关于什么时候给孩子起名,法律可能有所规定。

^ 23段 请参阅《死者的灵——他们能帮助或伤害你吗?他们真的存在吗?》册子,耶和华见证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