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绝望中的曙光——一个在难民营举行的大会

绝望中的曙光——一个在难民营举行的大会

绝望中的曙光——一个在难民营举行的大会

卡库马难民营位于肯尼亚北部,靠近苏丹边境,那里土壤极为干旱,日间温度高达摄氏50度。营里住了超过八万六千个难民,族群之间暴力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都感到生命了无希望。可是,有些难民却得见人生的曙光。

难民营里住了几个耶和华见证人,他们都是热心的王国宣扬者,附属于洛德瓦尔的一群会众。这群会众位于难民营以南120公里,人数不多,跟毗邻的会众相距八小时的车程。

难民营不许难民自由出入,因此,每当耶和华见证人举行大会,许多难民都不能参加。见证人于是在卡库马难民营里安排一个特别大会日。

北上伸援手

埃尔多雷特镇位于难民营以南480公里,那里有15个耶和华见证人不辞跋涉,前往干旱的北方出席这个大会。同行的还有一个圣经学生,他更借出自己的小型客车和司机。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渴望能够鼓励和强化弟兄姊妹。

一个清凉的早上,他们从肯尼亚西部的山区出发,沿着崎岖不平的上坡路,穿过农田,越过森林,再往下驶进炙热的沙漠灌木林。沿途见到山羊群和骆驼群在贫瘠的土地上吃草,或是身穿传统部落服装的土著走过,身上大多带着弓、箭和棍棒。经过11个小时的车程,他们抵达了洛德瓦尔。那是个气候炎热、遍布灰尘的地方,人口接近两万。接受过当地见证人的热烈欢迎之后,他们决定早点睡觉休息,好恢复精力参与整个周末的忙碌活动。

第二天早上,他们游览附近的观光胜地。肯尼亚最大的湖——图尔卡纳湖,自不可错过!围绕湖的四周,是绵延许多公里的沙漠灌木丛。湖水含碱性,在湖里聚居的鳄鱼,数目是全世界最多的。湖岸人烟稀少,居民都靠这个湖维持生计。到了晚上,他们出席当地会众的传道训练班和传道工作聚会,享受了一段美好时光。当地有一个漂亮的王国聚会所,于2003年建成,是耶和华见证人在资源短缺的地区进行的建筑工程之一。

特别大会日

特别大会日定于星期日举行。洛德瓦尔会众的成员和来访的见证人获准在早上8时之前进入难民营,因此大家都渴望能早点到达。他们驶上那三弯九转的路,穿越不毛之地,向苏丹边境进发。一路上,但见群山巍然耸立,在空中留下参差不齐的轮廓。到了卡库马村,眼前景物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那里下过雨,通往难民营的泥路有好些地方都被水淹了。难民营里的住所都是用泥砖砌的,上面盖着用铁皮或油布做的屋顶。埃塞俄比亚人、索马里人、苏丹人和其他种族的人,都各有居住的区域。这天,远道而来的见证人受到难民们的热烈欢迎。

大会的会场是一个训练中心,墙上绘画了营内的非人生活,但这天会场里却弥漫着乐观的精神,人人都满怀希望。大会的演讲全都以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发表。有些讲者通晓这两种语言,甚至能自己口译演讲的内容。大会头一个演讲的题目是“要察验自己的心”,讲者是一个住在难民营的弟兄,他来自苏丹。大会的其余节目都由外来的长老担任。

浸礼是每个大会的重要环节。浸礼演讲到了尾声,听众的目光都投向唯一一个站在受浸者席上的人,就是吉尔伯特。由于家乡在1994年发生种族大屠杀,他和父亲一起逃难。起先,他们到了布隆迪,以为在那里会安全,但不久就发觉生命仍然受威胁。吉尔伯特辗转逃往扎伊尔、坦桑尼亚,有时还要躲在森林里。最后,他来到了肯尼亚。当讲者说欢迎他加入会众,成为基督徒弟兄时,许多人的眼里都不禁泛起泪光。接着,讲者向他提出了两个问题。吉尔伯特站在参加大会的95人面前,清晰肯定地回答说:“恩代约!”,即斯瓦希里语“是!”的意思。举行大会前,他和一些弟兄挖了一个小水池,里面铺上油布。那块油布原本就是他在营内的住所的屋顶。大会那天早上,他又独个儿一桶一桶地往水池倒水,可见他真的很想受浸呢!

下午的其中一个主要节目,是讲述沦为难民的见证人所遇到的独特经历。一个弟兄忆述他怎样主动跟一个在树下歇息的男子攀谈。

“你认为是不是什么时候 坐在树下,都是安全的呢?”

男子答道:“是呀。”接着又说:“不不不,晚上不安全。”

弟兄就向他念出弥迦书4:3,4的经文:“人人都坐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不受惊吓。”然后说:“你看,在上帝建立的新世界里,我们什么时候 都安全。”那个男子接受了一本研经读物。

一个到卡库马参加大会的姊妹,最近失去了三个至亲。谈到难民营的弟兄,她说:“这里虽然充满着难题,弟兄们的信心却坚定不移。他们生活在一个愁云惨雾的地方,却能够欢欢喜喜地事奉耶和华,跟上帝享有和好的关系。我也受到激励,决心促进和睦,好好事奉耶和华。我还有什么理由要抱怨呢!”

转瞬间,特别大会日就来到尾声。在最后的演讲中,讲者指出,有来自八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一个住在难民营的见证人说,尽管这个世界分崩离析,耶和华见证人却精诚团结、彼此相爱,是真正的基督徒弟兄团体,这次大会在在证明了这一点。(约翰福音13:35

[第25页的附栏或图片]

苏丹流浪儿

自从苏丹在1983年爆发内战,已有五百万人因此丧失家园,其中大约二万六千人是跟家人失散了的儿童。在这批儿童当中,有几千个逃到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并在那里逗留了三年左右。后来,他们被强迫离开,于是又徒步走了一年,回到苏丹,再前往肯尼亚北部。除了路程艰苦,他们还要遭受士兵和强盗的抢掠、疾病的伤害、野兽的袭击,所以只有半数孩子可以幸存。卡库马难民营中的难民,大部分就是这些孩子。救援组织把这些孩子叫做“苏丹流浪儿”。

现在,卡库马难民营收容了许多不同国家的难民,例如苏丹、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刚抵达的难民,首先获发基本物料和一块油布,用来搭住所和盖屋顶。每个难民一个月获分配食物两次,每次大约是6公斤面粉、1公斤豆,以及一些盐和食油。很多难民会用部分配给品去换取其他必需品。

有些苏丹流浪儿已经跟家人团聚,有些就到了其他国家定居。然而,根据难民安置办事处的资料,“还有几千个儿童仍然住在卡库马难民营,他们生活在到处都是灰尘和苍蝇的环境中,要几经艰苦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和教育机会”。

[鸣谢]

Courtesy Refugees International

[第23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肯尼亚

卡库马难民营

图尔卡纳湖

洛德瓦尔

埃尔多雷特

内罗毕

[第23页的图片]

难民营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第23页的图片]

卡库马难民营的难民获分配食用水

[第23页的图片]

肯尼亚的见证人不辞跋涉,前往北方鼓励他们的弟兄

[第24页的图片]

一个当地的特别先驱发表演讲,内容由一个海外传道员口译出来

[第24页的图片]

浸礼池

[第23页的图片鸣谢]

分配食用水和卡库马难民营:Courtesy Refugees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