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本丢·彼拉多是谁?

本丢·彼拉多是谁?

本丢·彼拉多是谁?

“谈到彼拉多,令人想起一个语带嘲讽、心存疑惑的人。彼拉多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有些人认为他是个圣人,有些人却认为他尽显人性的弱点,是个不折不扣的政客。对他来说,为了稳定局势,牺牲一个人根本算不了什么。”(《本丢·彼拉多传》,安·弗伦著)

无论你是否认同这些看法,本丢·彼拉多确实因为审理有关耶稣的案件而为人所知。那么,彼拉多是谁?关于他,我们知道什么?我们多知道他拥有什么权位,就能进一步了解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事件。

地位与职权

公元26年,罗马皇帝提比略委任彼拉多作犹地亚行省的总督。行省总督属于所谓的骑士阶层,是次一等的贵族,有别于元老院的贵族。彼拉多加入军队时,职位很可能是军事护民官或下级指挥官。经过多番晋升,他最后被委任为总督,当时还不到30岁。

彼拉多穿军服时,会穿着皮制外袍,佩戴金属胸甲。在公众场合,他会穿上白色袍服,袍边是紫色的。他是短发的,不蓄须。虽然有些人认为彼拉多来自西班牙,他的名字却显示他是蓬蒂族的人,即意大利南部的桑尼姆贵族。

一般来说,像彼拉多这类级别的官员会被派往“不大文明的地区”去。在罗马人眼中,犹地亚就是这么一个地方。除了维持治安,彼拉多还负责监管征收间接税和人头税的工作。虽然日常的案件一概交由犹太法院审理,但是涉及死刑的重要案件看来都必须上呈总督,因为总督在当地是最高的司法权威。

彼拉多和妻子住在海港城市凯撒里亚,跟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些书记、随从人员和信使。彼拉多的部下包括五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每个步兵团人数由500至1000不等,骑兵团则很可能由500名骑兵组成。这些士兵负责执法,处死违法的人。平时,罪犯经审讯后才会被处决。可是一旦发生叛变,叛徒就会大批大批就地正法。例如,斯巴达克思带领奴隶造反,被罗马士兵武力镇压,结果有6000个奴隶被处死。如果犹地亚发生动乱,总督一般可向驻守叙利亚、拥有军团的督军求援。然而,彼拉多在任期间,督军并不在叙利亚,所以他只得迅速平息骚乱。

总督常跟皇帝保持联系,任何对皇帝或罗马政府构成威胁的事都必须汇报,然后皇帝就会颁布有关御旨。行省有任何事发生,总督都会先行呈报,以免有人在他的上级面前说黑道白。犹地亚危机四伏,彼拉多当然一点都不敢松懈。

除了福音书,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和斐洛也曾记载关于彼拉多的事。另外,罗马历史家塔西佗也曾提到彼拉多处决了“基利士督斯”(拉丁语“Christus”,即“基督”)。基督徒的名称就是源于这个拉丁语词的。

激起民愤

约瑟夫斯指出,以往的罗马总督考虑到犹太人对制造偶像极为反感,所以不会把画上皇帝肖像的军旗带进耶路撒冷。但彼拉多却肆无忌惮,结果激起民愤,导致大批犹太人涌到凯撒里亚表达强烈不满。头五天,彼拉多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到了第六天,他命令士兵包围抗议的群众,出言恐吓,说他们如果不解散就一律处死。但犹太人却誓死要维护自己的律法不受侵犯,结果彼拉多知难而退,下令把偶像拿走。

从约瑟夫斯记载的一件事,可以看出彼拉多在必要时会使用武力。有一次,为兴建引水道,把水引入耶路撒冷,彼拉多动用了圣殿宝库的钱。当然,彼拉多并非私拿圣殿的钱,因为他知道这样做等于亵渎神灵,会激怒犹太人,令他们奏请提比略把他召回罗马。因此,彼拉多事前必然得到掌管圣殿宝库的人的准许。况且,动用“科珥班”(给上帝的奉献)来改善公共设施,造益整个城市,也是合法的。可是,犹太人却结集起来,表达强烈不满。

彼拉多于是派军队混进群众中,吩咐他们驱赶群众,但只可用棍不可用剑。看来,彼拉多只想平息骚乱,不想引发一场屠杀。尽管最后还是有人命伤亡,彼拉多的处理方法看来奏效了。圣经记载,有人告诉耶稣,一些加利利人在献祭的时候被彼拉多杀害流血,指的可能就是这件事。(路加福音13:1

“真理是什么?”

关于彼拉多,最为人诟病的一件事,就是他怎样处理犹太祭司长和长老对耶稣自称为王的指控。彼拉多听见耶稣说自己的任务是要给真理作见证,就看出这个人不会对罗马构成任何威胁。他问耶稣:“真理是什么?”他显然认为所谓真理只是一些虚无缥缈的理论,根本不值一提。他得出什么结论?“我查不出这个人有什么罪。”(约翰福音18:37,38;路加福音23:4

这个时候,有关耶稣的审讯本该告一段落,但犹太人却一口咬定:耶稣存心颠覆国家。彼拉多知道祭司长把耶稣交给罗马政府,完全是出于妒忌。可是,他也知道释放耶稣会招致麻烦,这是他想要避免的。麻烦已够多了,巴拉巴和其他人已因参与叛乱和杀人而被囚。(马可福音15:7,10;路加福音23:2)此外,彼拉多正处于两难的局面。一方面,彼拉多先前跟犹太人的争闹已令自己蒙上污名,而提比略对不胜任的总督素来是毫不留情的;另一方面,向犹太人屈服却是懦弱的表现。

彼拉多得知耶稣来自什么地方,本想把案件转交加利利区的分封侯希律·安提帕审理。可是希律不想干涉,于是彼拉多试图劝服在总督府外的群众提出释放耶稣的要求,因为逾越节有个惯例,可以让一个囚犯获释。但群众竟齐声喊叫,要求释放巴拉巴。(路加福音23:5-19

彼拉多也许不想做违背良心的事,可是他更不想失去自己的权位,一心要讨好群众。最后,他把仕途看得比良心和公正更重要,就叫人把水拿来,洗手以示清白,宣称耶稣丧命流血,罪不在自己。 *尽管彼拉多知道耶稣清白无罪,还是下令鞭打他,更任由士兵戏弄和殴打他,向他吐唾沫。(马太福音27:24-31

彼拉多最后一试,希望能把耶稣释放,群众却呼喊,说他如果这样做,就不是凯撒的朋友。(约翰福音19:12)听到这番话,彼拉多终于屈服。关于彼拉多的决定,一位学者这样说:“处死这个人是最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一个犹太人的生命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因为他而让自己惹上麻烦,那就太愚蠢了。”

彼拉多有什么结局

有关彼拉多仕途的记载,最后一次涉及一宗冲突事件。约瑟夫斯报道,一群撒马利亚人手持武器来到基利心山,打算掘出相传是摩西埋下的宝物。彼拉多插手干预,手下的士兵杀了群众中的一些人。撒马利亚人向彼拉多的上级,即叙利亚总督卢西乌斯·维特利乌斯表示强烈不满。当时,维特利乌斯是否觉得彼拉多的手法太强硬,历史并没有交代。但不管怎样,维特利乌斯召彼拉多回罗马,要他向皇帝禀明这宗事件的前因后果。可是,彼拉多抵达罗马前,提比略去世了。

一份杂志指出,“从此,历史就再没有提到彼拉多了,剩下的只有传说”。不少人曾提出种种说法来填补空白,甚至声称彼拉多后来归信了基督教。埃塞俄比亚的“基督徒”更把彼拉多“封圣”。不少人还认为彼拉多像加略人犹大那样自杀身亡,生活在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的优西比乌斯就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无论如何,关于彼拉多有什么结局的说法,都纯属猜测而已。

虽说彼拉多固执己见、轻浮傲慢、专制横蛮,但他作总督有10年之久,任期比其他总督都长得多。因此,在罗马人眼中,彼拉多是个称职的总督。另一方面,有人指责彼拉多是个懦夫,说他为了自保而让耶稣受折磨至死;但也有人替彼拉多辩护:认为他的职责毕竟不在于伸张正义,而在于为罗马效力,维持和平的局面。

彼拉多的时代跟我们的时代迥然有别。可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做审判官的总不能屈枉正直,把无罪的当作有罪。如果彼拉多没有审理有关耶稣的案件,他就很可能只是历史篇章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名字而已。

[脚注]

^ 19段 以洗手表示没有犯流血罪,是犹太人而非罗马人的习俗。(申命记21:6,7

[第11页的图片]

这块在凯撒里亚掘出的铭刻显示,本丢·彼拉多是犹地亚的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