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满怀期待的一天

满怀期待的一天

第130届基列学校毕业典礼

满怀期待的一天

在2011年3月12日星期六,有超过8500人出席了守望台基列圣经学校第130届毕业典礼,当中包括毕业生和他们的亲友。出席的人想必都满怀期待,除了期待参加这个典礼,也肯定会对当天毕业的学员充满期望,因为这些受过优良训练的海外传道员很快就会被派到世界各地,帮助别人认识圣经的真理。

“等候耶和华的人都是有福的”

这个鼓舞人心的应许来自以赛亚书30:18,也是杰弗里·杰克逊所发表的演讲的主题。杰克逊弟兄是耶和华见证人中央长老团的成员,并且担任这次毕业典礼的主席。他热诚而语带幽默地对学员们说,恭喜他们成功熬过了艰苦的基列课程,他们也一定能熬过这个令人激动的一天。对于未来,学员们可以怀有哪些合乎现实的看法呢?杰克逊弟兄根据以赛亚书30:18-21提到三点。

首先,杰克逊弟兄说:“你们可以确信耶和华会垂听你们的祷告。”他请听众留意第19节提出的保证:“上帝一听见你呼求的声音,就要恩待你”。杰克逊弟兄指出,在希伯来语原文,经文中的“你”是单数而不是复数,这显示耶和华会垂听并回应我们个人的祷告。他又说:“耶和华是我们的父亲,他不会说:‘你怎么不能像某某人那样坚强?’反而会留心聆听我们每个人的祷告,并加以回应。”

其次,正如杰克逊弟兄所说,我们肯定会遇上难题。他说:“耶和华没有保证我们的生活会一帆风顺,却应许会帮助我们。”在第20节,上帝预告以色列人在被围困期间,每天都要经历苦难和压迫,就像每天都要进食和喝水一样。可是,耶和华会随时向他的子民伸出援手。同样,基列学校的毕业生也会遇上各种困难和考验,有些甚至是他们预料不到的。杰克逊弟兄说:“但有一点是你可以 预料得到的,那就是耶和华一定会在你身边,帮助你应付每一个考验。”

第三点是什么?杰克逊弟兄引用第20和21节,提醒学员说:“耶和华必定会提供指引,因此要寻求上帝的指引。”他又说,今天,每个基督徒都必须仔细聆听耶和华通过圣经和圣经书刊对我们所说的话。杰克逊弟兄热诚地勉励学员天天阅读圣经,因为这会为他们带来生命。

“你们要敬畏耶和华”

中央长老团成员安东尼·莫里斯在他的演讲中,解释“敬畏耶和华”这个词组在圣经中的含义。(历代志下19:7)“敬畏”一词指的不是一种病态的畏惧,而是指人强烈地渴望做对的事,或因深深尊敬某人而战战兢兢。莫里斯弟兄劝勉学员说:“到了委派给你们的地区之后,你们要继续敬畏耶和华。”学员们可以怎样显出敬畏耶和华的心呢?莫里斯弟兄提到两个切合实际的建议。

首先,莫里斯弟兄鼓励学员实践雅各书1:19的原则,这节经文说:“要敏于聆听,不急于说话”。他说,学员们在这五个月的课程中学到很多圣经知识,但他们到了自己的地区后要小心,千万不要炫耀自己的知识。莫里斯弟兄说:“你们必须先聆听。要听当地的弟兄姊妹和带头的弟兄说话,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也不要害怕说:‘我不知道。’如果基列学校的培训真的在你们身上发挥作用,那么,你们就会看出自己所知的其实很少,要学的反而很多。”

在提出第二个建议时,莫里斯弟兄读出箴言27:21:“锅可熔银,炉能化金,称赞也可以试炼各人。”他解释说,正如金银会受到精炼,别人的称赞也能精炼我们。为什么呢?因为称赞可以试炼我们的品格。别人的称赞能使我们变得骄傲自大而在属灵方面失足,但也能使我们更加感激耶和华,并更决心按照上帝的标准行事。因此,莫里斯弟兄劝勉学员要以正确的心态去接受别人的称赞,视之为一个证明自己“敬畏耶和华”的好机会。

“要珍视你的使命”

中央长老团成员盖伊·皮尔斯发表了这次毕业典礼的重点演讲,题目是“要珍视你的使命”。他说,“海外传道员”一词在英语的意思是“奉派执行某个使命的人”。当然,世上有很多人奉派执行种种不同的使命,其中许多跟医治身体的疾病有关,也有不少是政治性质的任务,旨在解决世界的难题。“可是,”皮尔斯弟兄说,“你们的使命却完全不同”。为什么呢?

学员们查考过很多关于医治身体疾病的圣经记载。圣经说,耶稣复活了一个少女后,少女的父母“兴奋莫名,非常激动”。(马可福音5:42)一些盲人被耶稣用奇迹治好之后,也非常雀跃。基督施行这些奇迹的一个原因是让我们知道,他在将临的新世界里也会施行同样的奇迹。首先,“一大群”正义的人在渡过这个邪恶制度的终结后,他们身体上的疾病会获得医治。(启示录7:9,14)他们的亲友复活后,身体同样会恢复健康。到时,所有人都会多么快乐!

然而,就像皮尔斯弟兄所说,医治身体的疾病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那种医治,将来也不会是。耶稣治好过的病人,后来也再次生病,他所复活的人也再次死去。那些被他治好的盲人,最终也再次看不见,因为他们也死去了。因此,耶稣为人带来的属灵医治,才是最重要的医治。基列学校的毕业生要执行的使命正是给人属灵的医治。他们帮助别人跟天父和好,使他们在属灵方面活过来。唯有那些获得属灵医治的人才能得享永生。皮尔斯弟兄说:“属灵的医治能够荣耀上帝。你帮助别人得到这种医治,就是成功完成传道使命了。”

另外三个精彩环节

“今天会过得好吗?”美国分部委员会成员罗伯特·雷恩斯根据这个主题,发表了一个切合时宜的演讲。他勉励学员要使自己每天都过得好,方法就是善用时间,有忧虑时要寻求圣经的指引,并且仰赖耶和华,向他恳切祷告。

“你会履行这条虽旧犹新的诫命吗?”基列学校导师马克·努玛尔在他的演讲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引述约翰一书2:7,8,指出使徒约翰提到的“旧诫命”,同时也是一条“新诫命”。这条诫命就是基督的门徒必须无私地彼此相爱,愿意为别人牺牲。(约翰福音13:34,35)约翰说这是一条旧诫命,因为在几十年前,基督已经亲自吩咐门徒要彼此相爱。但这也是一条新诫命,因为当时的基督徒正面对一些新的考验,他们必须以新的方式,更彻底地表现彼此相爱的精神。同样,海外传道员也要面对一些他们没有遇过的情况,因此须要学习用新的方式去表现爱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努玛尔弟兄劝勉学员说:“不要成为你讨厌的那种人。”他说,当有人做了一些我们觉得很讨厌的事时,假如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回报对方,就会成为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这是对自己非常有害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寻找新的方法去表现爱心,就能发出“真光”,驱散属灵的黑暗。

“优雅地负起你的担子”基列学校的另一位导师迈克尔·伯内特发表了这个切合实际的演讲。他谈到在非洲,人们常常把很重的东西顶在头上,但他们也会在头上垫一个“卡他”,就是用布卷成的一个圈。有了“卡他”,顶重物时会比较舒服,走起路来也能够保持平衡,步态优雅。海外传道员在他们的地区里也要肩负很重的责任,但他们已经得到一些好像“卡他”一样的装备,那就是在基列所受的完善培训,而这些培训都是以圣经为根据的。他们只要应用学到的知识,就能好好履行职责,不会顾此失彼。

讲述经历和访谈

基列学校的学员所接受的培训,也包括跟本地的耶和华见证人一起传道。威廉·塞缪尔森是基列学校和各训练班统筹部的监督,他主持的环节是“不可歇手”。(传道书11:6)在这个环节中,他讲述了一些学员的传道经历。然后,学员们通过重演这些经历,生动地说明他们怎样孜孜不倦地传道。不论是在飞机上、餐馆里,还是在加油站,他们都努力找机会传讲好消息。此外,他们也挨家逐户传道,跟遇见的人攀谈和写信作见证。毫无疑问,他们并没有歇手,因此得到美好的成果。

接着,在基列学校服务的肯尼思·斯托瓦尔主持了“试试耶和华,这样你必蒙福”这个环节。(玛拉基书3:10)他跟三个经验丰富的海外传道员进行访谈。巴里·希尔曾在厄瓜多尔和多米尼加共和国服务,埃迪·莫布利在科特迪瓦服务,塔布·洪斯贝格尔则先后在塞内加尔、贝宁和海地传道。他们讲述的经历让人看出玛拉基书3:10说得没错。希尔弟兄忆述他和妻子当初怎样努力适应厄瓜多尔的生活。他说,当地天气十分炎热,路面不是沙尘滚滚就是满地泥泞。此外,有两年半的时间,他们都要用水桶洗澡。可是,他们从没有想过要离开。他们觉得,海外传道工作是耶和华所赐的福分。希尔弟兄说:“这个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

在典礼的尾声,一个学员代表全体毕业生读出一封信,表达对基列学校的由衷感激。信的内容很感人,其中一句是这样的:“现在,我们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定,但我们知道自己还有很多进步的余地。”接着,所有学员领取毕业证书,并被委派到许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最后,杰克逊弟兄对学员们说,他们在未来的日子必定会体验到耶和华的帮助,尤其是当他们遇到考验的时候。这次毕业典礼结束后,所有出席的人都对未来满怀期待,充满希望。他们深信,耶和华肯定会任用这些新的海外传道员成就许多美好的事。

[第31页的附栏或地图]

本届统计数字

学员来自的国家:9

平均年龄:34.0

受浸平均年数:18.6

全时服务平均年数:13.1

[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学员奉派前往以下国家

海外传道地区

阿根廷

亚美尼亚

布基纳法索

布隆迪

刚果(金沙萨)

捷克共和国

海地

香港

印度尼西亚

肯尼亚

立陶宛

马来西亚

莫桑比克

尼泊尔

巴布亚新几内亚

罗马尼亚

塞内加尔

坦桑尼亚

乌干达

津巴布韦

[第31页的图片]

守望台基列学校第130届毕业生合照

以下名字由前排开始,从左到右排列。

(1) Molina, Z.; Bassolino, S.; Alatsis, C.; Arroyo, A.; Niño, L.; Merkling, S.; Clark, M.

(2) Little, C.; Tibaudo, S.; Jakobsson, S.; Moreno, J.; Rodriguez, A.; Lee, K.; Cárdenas, H.; Aguilar, L.

(3) Clairbush, A.; Polley, A.; Caldwell, S.; Adame, J.; Hildebrandt, S.; Shoemaker, I.; Grohman, N.; Galvez, G.

(4) Clark, J.; Bassolino, A.; Packham, K.; Adame, J.; Knaus, M.; Niño, M.; Moreno, R.; Galvez, J.

(5) Rodriguez, D.; Geynes, M.; Molina, J.; Aguilar, A.; Alatsis, I.; Manno, A.; Grohman, R.; Packham, J.

(6) Geynes, S.; Cárdenas, M.; Arroyo, C.; Manno, C.; Merkling, J.; Lee, H.; Clairbush, X.; Jakobsson, P.

(7) Little, J.; Hildebrandt, B.; Shoemaker, M.; Knaus, K.; Caldwell, J.; Tibaudo, F.; Polley,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