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信心的典范

“你到哪里去,我也要到哪里去”

“你到哪里去,我也要到哪里去”

路得和拿俄米在摩押高原的一条路上走着。在这个辽阔当风的高原上,就只有她们俩小小的身影。路得注意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长,知道时候不早了。她看了看婆婆,心想:是不是该找个地方过夜呢?路得深爱拿俄米,为了照顾婆婆,要是做得到的她都愿意去做。

这两个女子的心情都很沉重。拿俄米已经寡居多年,可是最近她两个儿子基连和玛伦也死了,所以她非常伤心。玛伦是路得的丈夫,因此路得也很悲伤。现在,她们都朝着同样的目的地走,就是以色列的伯利恒城。不同的是,拿俄米是回老家,而路得却是离开自己的亲属、家乡,撇下自己的习俗和宗教,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路得记1:3-6

年轻的路得为什么会愿意作出这么重大的改变呢?她从哪里得到力量使她能够照顾婆婆,并且适应新的生活?我们知道答案以后,就会看出,摩押女子路得在信心方面的确有很多值得效法的地方。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两个女子为什么要前往遥远的伯利恒。

屡遭不幸的家庭

摩押是死海东面的一个小国,是路得长大的地方。摩押地主要由树木稀疏的高原和犬牙交错的峡谷构成,土壤肥沃,适合耕种。以色列闹饥荒时,当地也没有受到影响。玛伦和他的家人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而移居摩押,并认识了路得。(路得记1:1

由于以色列闹饥荒,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觉得有必要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离开家乡,到摩押侨居。可是,他们搬到摩押去,就很难按照耶和华的吩咐,经常到他指定的地方崇拜他,这可能会影响到每个家人跟耶和华的关系。(申命记16:16,17)拿俄米一直努力保持对上帝的信心,然而,丈夫的死仍然给她带来很大的打击。(路得记1:2,3

后来,拿俄米的两个儿子都娶了摩押女子,这也许令她再次受到打击。(路得记1:4)拿俄米知道她民族的祖先亚伯拉罕曾付出很大的努力,在同样是敬拜耶和华的亲属当中,为儿子以撒找妻子。(创世记24:3,4)她也知道,摩西律法明文规定以色列人不可让儿女跟外族人通婚,免得上帝的子民受到引诱,崇拜偶像。(申命记7:3,4 *

很可惜,玛伦和基连都娶了摩押女子。也许当时拿俄米感到担心或者失望,但她想必还是尽力善待两个媳妇路得和俄珥巴,真心真意地爱她们,盼望她们有一天也会崇拜耶和华。因此,路得和俄珥巴都很爱拿俄米。由于她们的关系很亲密,所以玛伦和基连去世的时候,婆媳三人能够互相扶持,应付丧亲之痛。那时候,年轻的路得和俄珥巴还没有生下孩子。(路得记1:5

路得的宗教信仰能帮助她应付这件不幸的事吗?显然不能。摩押人崇拜很多神祇,当中最大的神是基抹。(民数记21:29)看来,摩押人的宗教习俗跟当时许多民族一样,也很残暴、很血腥,例如他们会把儿童用来献祭。摩押人的神跟路得从玛伦或拿俄米口中所听到的神耶和华,是多么不同啊!以色列人的上帝耶和华又仁爱又慈悲,他用爱心而非暴力来统治子民。(申命记6:5)路得失去丈夫后,也许跟拿俄米更为亲近,也更喜欢听她谈及全能的上帝耶和华,包括他做了哪些伟大的事,他怎样向子民显出爱心和怜悯等等。

至于拿俄米,她很想知道故乡的消息。一天,她也许从一个商旅那里听到,以色列得到耶和华顾念,境内的饥荒结束了。“伯利恒”的意思是“食物之家”,现在那里再次有食物了。于是,拿俄米决定回乡。(路得记1:6

路得和俄珥巴有什么打算呢?(路得记1:7)她们跟拿俄米共患难,彼此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尤其是路得,看来更是受到拿俄米的仁慈和她对耶和华的坚定信心所吸引。于是,这三个寡妇一起启程前往犹大。

从路得记我们可以看出,不论一个人是好是坏,都会遭遇不幸。(传道书9:2,11)我们也学到,当我们遭遇极大的伤痛时,应该找一些能够安慰我们的人作伴,特别是那些像拿俄米一样事奉上帝,向耶和华寻求庇护的人。(箴言17:17

路得显出忠贞之爱

婆媳三人走了一段路以后,拿俄米开始担心另一个问题。她想到这两个媳妇还这么年轻,又想到她们很爱她和她的儿子,就实在不想再让她们受苦。如果她们离开家乡,跟她待在一起,自己又能在伯利恒为她们做什么呢?

拿俄米想来想去,最后开口对她们说:“你们各自回娘家去吧。你们怎样忠贞地爱我和已死的人,愿耶和华也怎样忠贞地爱你们。”她也说希望耶和华会奖赏她们,使她们找到新的丈夫,开始新生活,然后亲吻她们。拿俄米心肠好,又不自私,难怪两个媳妇都深爱她。圣经记载:“她们不禁放声痛哭,再三对拿俄米说:‘不,我们要跟你一起回到你本族那里去。’”(路得记1:8-10

可是,拿俄米已经打定心意。她提出有力的理由来劝她们:回到以色列后,她没有什么能力照顾她们,她既没有丈夫养她,也没有儿子可以娶她们两人,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她说一想到这点,就悲痛极了。(路得记1:11-13

拿俄米的话说服了俄珥巴。摩押是她的家,在这里她有亲人,有母亲,留下来看来真的更实际。于是,她依依不舍地跟拿俄米吻别,然后回家去了。(路得记1:14

路得又怎样呢?她的情形跟俄珥巴差不多,可是,圣经说:“路得却紧紧跟随着婆婆。”很可能,拿俄米继续上路,却发现路得在后面跟着她。拿俄米说:“看,你的寡嫂已经回到她本族那里,拜她的神去了,你也跟随你的寡嫂回去吧。”(路得记1:15)请注意,拿俄米不光是说俄珥巴回到她本族那里,还说她“拜她的神去了”。由此可知,俄珥巴甘愿继续事奉基抹和其他假神。那么路得呢?

在这条渺无人迹的路上,路得看着拿俄米。她心里清楚知道,自己深爱拿俄米和拿俄米的上帝,所以对婆婆说:“不要叫我舍弃你,离开你。你到哪里去,我也要到哪里去;你在哪里过夜,我也要在哪里过夜。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死在哪里,我也要死在哪里,葬在哪里。除非死亡使你我分离,不然,愿耶和华处置我,加倍惩罚我。”(路得记1:16,17

路得的这番话多么令人感动,甚至到了大约三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津津乐道。路得的话显示她有一种很宝贵的特质,就是忠贞之爱。路得对拿俄米的爱如此强烈,如此忠贞,以至于拿俄米到哪里去,她都不离不弃,除非死亡使她们分离。她视拿俄米的民族为自己的民族,她愿意放弃在摩押的一切,也不再崇拜摩押人的神。跟俄珥巴不一样,路得衷心地说,她要以拿俄米的上帝耶和华为自己的上帝。 *

于是路得和拿俄米一起上路,现在只有她们俩继续前往遥远的伯利恒。有人估计,这段路也许需要走上一个星期。这其间,尽管她们内心非常伤痛,但她们必定会互相扶持、互相安慰。

今天,许多人都遭遇不幸的事。圣经把这个时代称为“难以应付的非常时期”,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令人伤心的事。(提摩太后书3:1)因此,路得有的那种忠贞之爱就显得更重要了。忠贞之爱是一种不离不弃的爱,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使人能够在这个越来越黑暗的世界里坚持做对的事。无论在婚姻里、家庭中、朋友之间还是基督徒的会众里,我们都需要有忠贞之爱。我们努力培养这种爱,就是效法路得的杰出榜样。

回到伯利恒

人可以说自己有忠贞之爱,但只有行为才能证明他是否真的有这种特质。现在,路得有机会证明她对婆婆拿俄米,还有对她选择要事奉的上帝耶和华有没有忠贞之爱。

拿俄米和路得终于回到伯利恒,伯利恒是个位于耶路撒冷以南大约10公里(6英里)的村子。看来,拿俄米一家以前在伯利恒颇有地位,所以当拿俄米回来时,全村都轰动起来。村里的妇女都惊讶地看着她,说:“是拿俄米吗?”显然,由于多年来在摩押饱经沧桑和苦楚,拿俄米的外貌改变了很多。(路得记1:19

拿俄米告诉这些多年前认识的妇女和邻居自己受了多大的苦。她甚至觉得自己的名字要从“拿俄米”(意思是“我的喜乐”)改为“玛拉”(意思是“苦”)。可怜的拿俄米!她像古人约伯一样,相信是耶和华上帝使她受苦的。(路得记1:20,21;约伯记2:10;13:24-26

拿俄米和路得在伯利恒安顿下来之后,路得开始想:怎样才能养活自己和婆婆呢?她知道,在耶和华给他子民以色列人的律法中,有些规定是为了照顾穷人而设的,其中一个规定是穷人可以在收割的时候,拾取收割的人遗下的谷物,以及长在田边和农田角落里的庄稼。 *利未记19:9,10;申命记24:19-21

那时是收割大麦的时候,按照现代的历法,很可能是四月左右。路得到田里去,看看谁会让她拾取遗下的庄稼。她碰巧来到一个叫波阿斯的人的田里,波阿斯是一个很有钱的地主,也是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亲属。根据律法,路得有权利拾取遗下的庄稼,但她并没有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反而先问准了监督收割的年轻人。那人同意了,路得就马上开始工作。(路得记1:22-2:3,7

收割工人用镰刀割下大麦,路得紧跟在后面,不断弯腰拾起遗下或掉下来的麦穗,再把麦穗捆成捆,然后拿到脱谷场去,等到晚一点才来打谷。这确实是耗时费力的工作。路得整个早上不停地干活,身体越来越疲累。可是她继续工作,只是偶尔停下来擦擦额上的汗,到中午才去“房子里”——很可能是一个给工人遮阳和休息的棚子——简单地吃点东西。

路得大概没想过会有什么人注意到她,但波阿斯留意到她,并问那个年轻的监工她是谁。波阿斯敬畏上帝,他常常向自己的工人,包括那些打散工的和外族的,都这样打招呼说:“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工人们也用同样的话来回应他。波阿斯的年纪比路得大很多,他很关心路得,就像关心自己的女儿一样。(路得记2:4-7

波阿斯亲切地称路得为“女儿”。他叫路得继续来他的田里拾麦穗,并嘱咐路得要待在他的侍女旁边,免得被其他工人欺负。中午时,他又给路得吃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还说了一些话去称赞和鼓励路得。他说了什么呢?(路得记2:8,9,14

路得问波阿斯,她只是一个外族女子,何德何能,竟然值得他的恩待。波阿斯就说,他知道她怎样照顾和孝顺婆婆。这很可能因为拿俄米曾在伯利恒的妇女面前称赞路得,而她的话传到了波阿斯的耳中。波阿斯也知道路得已经归信耶和华,因此他对路得说:“愿耶和华照你所做的奖赏你。你来投靠以色列的上帝耶和华,留在他的翅膀底下,愿他给你十足的赏赐。”(路得记2:12

这番话必定令路得大受鼓励!波阿斯说得很对,路得已经决定投靠耶和华上帝,留在他的翅膀底下,就像雏鸟紧紧依偎着母鸟,好得到保护一样。路得感谢波阿斯的安慰和鼓励,然后继续工作,直到日落。(路得记2:13,17

路得就像今天很多人一样,要在经济困境中挣扎求存,但她以行动显示出对上帝的信心,确实值得我们效法。路得从不认为其他人有义务要帮助她,相反,她对别人给她的任何恩惠,都满心感激。她也不觉得为了所爱的人,长时间做粗活是丢脸的事。对于别人的建议,比如说怎样工作比较安全、跟谁一起工作比较好,她都乐意接受,并且照着做。最重要的是,她从没有忘记,真正能够保护她的是天父耶和华上帝。

如果我们像路得一样,有忠贞之爱和感恩心,并且效法她的谦卑和勤劳,我们也能成为别人的好榜样。话说回来,耶和华会怎样照顾拿俄米和路得呢?请留意下次刊载的《信心的典范》,答案自有分晓。

[脚注]

^ 22段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路得并没有像很多外族人那样,只使用“上帝”这个一般性的头衔,她也使用上帝的名字“耶和华”。《圣经考释大全》(英语)说:“[路得记的]执笔者以此强调,这个外族人是崇拜真神的。”

^ 29段 这么有爱心的律法,肯定是路得在家乡时连听也没听过的。在当时的近东地区,寡妇没有得到什么照顾。一本参考书说:“一般女子在丈夫死后,要靠儿子供养,如果没有儿子,她也许要卖身为奴,要不就沦为妓女或死掉。”

[第26页的附栏]

一件袖珍的艺术杰作

有人把路得记描述为一颗小巧的宝石、一件袖珍的艺术杰作。路得记和前一卷书士师记一样,显然都是先知撒母耳执笔的。我们可以从士师记的记载,认识到路得记的时代背景。(路得记1:1)虽然路得记不像士师记那样,记载了那么丰富的历史资料,但假如你是按着经卷的次序阅读圣经,想必会同意路得记在圣经正典里被编排在一个很适当的位置。我们读了士师记里大大小小的战事之后,再读到这卷小书,就会看出耶和华也十分关心平民百姓,很清楚他们每天要应付许多生活问题。这个跟家庭有关的短篇故事,能让我们所有人在爱心、信心、忠贞,以及如何应付伤痛方面,学到很多宝贵的道理。

[第24页的图片]

路得失去丈夫后,跟拿俄米互相扶持,从而得到安慰

[第24,25页的图片]

“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

[第27页的图片]

路得愿意做粗活,维持自己和拿俄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