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从山里能挖出铜来”

“从山里能挖出铜来”

一支考古队走遍犹大旷野的峡谷和山洞,来到纳哈尔·米什马尔一个位于陡峭悬崖上的洞穴。他们能不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古代文物或像死海古卷那样的圣经古抄本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竟然有一个宝藏。后来,人们把这里称为纳哈尔·米什马尔宝库。

1961年3月,考古人员在上述洞穴的岩石缝里,找到一批用芦苇席裹着的物件,总共400多件。当中大部分都是铜制物品,包括王冠、权杖头、工具,还有棍棒等武器。圣经读者无疑会对这项发现感兴趣,因为圣经的创世记4:22曾提及,“杜巴该隐是打造各样铜铁器具的”。

这些物品的来历,至今仍是个谜。不过,从这个宝藏我们可以知道,很久以前在圣经提到的地区,人们已经懂得采铜、炼铜和铸造铜器。

应许之地的铜矿遗址

以色列人准备进入应许之地时,摩西告诉他们:“从[那地的]山里能挖出铜来。”(申命记8:7-9)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和约旦的不同地方,例如费兰、提姆纳和克巴特·恩-纳哈斯,发现了不少古代的铜矿和炼铜场遗址。这些发现显示了什么呢?

人们在费兰和提姆纳开采铜矿起码有两千年之久,在这一带留下了很多矿坑。今天,这里到处都可以找到带有绿色斑点的含铜的石头。古代的矿工会用石制工具开采含铜的岩石表层,这是十分费时费力的工作。当岩石表层的铜开采完了,矿工就用金属工具在洞穴或地下继续挖掘,开凿出很深的矿井和地道。圣经的约伯记描述了这一类的采矿活动。(约伯记28:2-11)开矿是非常艰苦的。公元3世纪到5世纪,罗马政府会把一些最邪恶的罪犯和其他囚犯送到费兰的铜矿服刑。

在克巴特·恩-纳哈斯(意思是“铜的废墟”),有大堆大堆的矿渣遗留下来,显然这里曾有大规模的炼铜活动。学者认为,人们是从附近一带,例如费兰和提姆纳的矿场,把矿石运到这里来的。铜要在大约摄氏1200度(华氏2200度)的高温中经过8到10个小时,才能跟矿石分开。炼铜的人会用吹管和脚踏风箱来提升熔炉的温度。一般而言,5公斤(11磅)的矿石能够出产大约1公斤(2磅)的铜锭,然后铸成不同的器具。

古代以色列的铜器

在西奈山,耶和华上帝指定以色列人要用铜这种可以在当地找到的金属来建造圣幕的器具。(出埃及记27章)后来,以色列人建造耶路撒冷的圣殿时,也使用了这种闪闪发光的金属。以色列人到埃及之前可能已经懂得冶金,也可能是在埃及时学会的。离开埃及后不久,他们已经有能力打造牛犊像,也能够打造圣幕的各样铜器,比如锅、铲、叉、大盆和煎锅。(出埃及记32:4

以色列人在旷野期间,来到盛产铜的普嫩(很可能是现在的费兰)附近。在那里,他们抱怨吗哪难吃,又埋怨没有水喝,于是耶和华惩罚他们,让毒蛇在他们当中出没,咬死了很多人。后来以色列人悔改了,摩西为他们求情,耶和华就吩咐摩西造一条铜蛇,把铜蛇挂在柱子上。圣经记载:“凡被蛇咬伤的人,只要望望铜蛇,就都活下去。”(民数记21:4-10;33:43

所罗门王时代的铜器

耶路撒冷的圣殿里有许多东西都是用铜造的

所罗门王使用大量的铜来制造圣殿里的东西,这些铜大部分是他父亲大卫从叙利亚带回来的战利品。(历代志上18:6-8)圣殿里有一个给祭司洗濯用的铜海,这个大盆可盛水6万6000升(1万7500加仑),很可能重达27吨(30美吨)。(列王纪上7:23-26,44-46)圣殿入口有两根很大的铜柱,柱子中空,高8米(26英尺),直径约为1.7米(5.6英尺),柱壁厚约7.5厘米(3英寸),柱头高2.2米(7.3英尺)。(列王纪上7:15,16;历代志下4:17)不难想象,光是用来制造这几样东西的铜,已经数量惊人了。

古代以色列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铜器。例如,圣经说当时有铜造的武器、脚镣、乐器和门。(撒母耳记上17:5,6;列王纪下25:7;历代志上15:19;诗篇107:16)耶稣曾提及铜钱,使徒保罗也提及一个叫亚历山大的铜匠。(马太福音10:9;提摩太后书4:14

关于古代的以色列人怎么会有那么多铜,以及纳哈尔·米什马尔洞穴中的铜器的来历,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有待考古学家和历史家去破解。不过,事实表明圣经说得一点没错,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确实是一块“从山里能挖出铜来”的美地。(申命记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