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在單親家庭生活,也能快樂嗎?

在單親家庭生活,也能快樂嗎?

第25章

在單親家庭生活,也能快樂嗎?

「如果家裏有爸爸也有媽媽,孩子就可以有自己的房間,可以買新衣服。但我沒有自己的房間,也很少買自己喜歡的衣服。媽媽説她買不起。媽媽上班時,我得做好多家務,覺得自己就像個女傭一樣。我的童年生活好像少了些甚麽。」——莎倫達,13歲

孩子能得到雙親的關愛,當然是最理想的。父母一起養育孩子,通常能給孩子更多指引、保護和扶持。聖經説:「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兩個人合作效果更好。」(傳道書4:9,《現代中文譯本》)

儘管如此,今天雙親家庭簡直就像瀕臨絶種的動物一樣,越來越少,面臨消失的危險。比如在美國,超過半數的孩子在18歲之前,會有一段時間生活在單親家庭裏。

雖然單親家庭很普遍,有些在單親家庭生活的年輕人還是會感到自卑。有些則覺得,在單親家庭生活壓力很大,難題又多,叫他們受不了。如果你也是由單親撫養,你面對甚麽樣的壓力呢?請寫下最困擾你的問題。

........

你得不到父母其中一方的關愛和照顧,生活就注定不會快樂嗎?當然不是!你快不快樂,主要取決於你怎樣看自己的情況。箴言15:15説:「對於淒苦的人,天天都是壞日子;心裏愉快的人,卻好像常享宴席。」你從這節經文看出甚麽呢?人的心境愉不愉快,常常是由他的生活態度而不是由際遇決定的。因此,你生活在單親家庭裏,還是可以「心裏愉快」的。你可以怎麽做呢?

克服消極的情緒

首先,如果别人説了些令你難受的話,要盡可能以平常心看待,不要放在心上。有些老師一點也不同情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學生,對他們説些很刻薄的話。有些老師更認為,這些學生犯任何錯誤,都是因為家庭環境不正常的緣故。但你可以問問自己:「説這些話的人,真的了解我和我的家庭嗎?還是他們只是聽别人這麽説單親家庭,就對我説那些話呢?」

值得留意的是,「孤兒」這個詞在聖經裏出現了很多次,但沒有一次帶有貶義。事實上,幾乎所有出現「孤兒」這個詞的經節,都表明耶和華特别關心由單親撫養的孩子。 a

另一方面,有些人出於好意,跟你説話時可能過於小心。比如,他們會避免使用「父親」「婚姻」「離婚」或「死亡」等字眼,擔心你聽到會不高興或覺得不舒服。他們這樣做真的會使你覺得不舒服嗎?如果是這樣,你可以婉轉地跟他們説,他們的擔心是不必要的。14歲的托尼從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他説,有些人跟他説話時會避免使用某些詞語,他就刻意把那些詞説出來。他説:「我想讓他們知道,雖然我生活在單親家庭裏,但我沒有因為這樣而感到自卑。」

要面對現實

要是你的父母離了婚,或者你深愛的父母一方去世,你會感到悲傷、失落,這是很自然的。不過,你還是得面對現實。聖經勸告我們:「不要説:『為甚麽以前的日子比現在好?』」(傳道書7:10莎拉現在13歲,父母在她10歲時離婚了。莎拉説:「不要老想着生活本可以好一點,老想着現在的情況很糟而悶悶不樂。不要以為自己有難題是因為生活在單親家庭裏,也不要以為雙親家庭的孩子就很快樂,一點困難也沒有。」她説得對。雖然雙親家庭比較理想,但也不是沒有難題的。

不妨把你的家人看作是一隻小船上的船員。所有船員都在船上,那當然最好了。但單親家庭就好比少了一個船員的小船,其他船員得努力一點。這是不是説,小船就不會到達目的地呢?當然不是!只要其他船員齊心合力,小船就會繼續前行,並到達目的地。同樣,就算是單親家庭,只要家人同舟共濟,也能生活得快樂。

你負起自己的責任了嗎?

為了負起自己的責任,跟其他家人同舟共濟,你可以做些甚麽呢?請看看以下三個建議:

學會節儉大多數單親家庭都很小心花錢。你可以怎樣做,以幫助家裏節省開支呢?上文提到的托尼説:「有些同學要父母買名牌的運動鞋和衣服給他們,沒有這些東西他們就不上學。我沒有最時髦的名牌衣服,但我穿得乾淨整齊,也很愛惜自己的東西。媽媽已經盡力照顧我,我不想給她增加更多負擔。」只要你付出一點努力,就能像使徒保羅一樣,他説:「我已經學會了,無論在甚麽情況下都能知足。……無論甚麽事、甚麽情況,我都學會秘訣,懂得應付。」(腓立比書4:11,12

除了要減少花錢,也要避免浪費。(約翰福音6:12)羅得尼這個年輕人説:「我在家裏很小心,免得把東西打破或放錯地方,因為修理或換新東西要花錢。電器或電燈不用時,我就關掉。這樣做可以減少電費。」

主動幫忙很多單親家長都不要孩子遵守家規或幫忙做家務。為甚麽呢?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已經失去爸爸或媽媽,應該讓孩子生活得舒服一點,好補償孩子。他們也許這樣想:「我不要孩子再失去其他生活樂趣了。」

可能你會利用爸爸或媽媽内疚的心理,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比如不用做家務、不用守家規。但你這樣做,只會增加爸爸或媽媽的負擔。所以,何不主動分擔一些家務呢?請看看托尼,他很樂意分擔家務。他説:「媽媽在醫院工作,她的工作服需要燙平,我就幫她燙好。」燙衣服不是女人的事嗎?托尼説:「有的人會這樣想。不過因為可以幫媽媽,所以我就做了。」

表示感激除了幫忙做家務,你還可以向爸爸(媽媽)表示感激,這樣做會令他(她)感到很欣慰。一個單親媽媽説:「有時候,工作上碰到很多問題,下班時情緒很低落,滿腦子煩人的事,但一回到家裏,就發現女兒已經把碗筷擺好,開始做晚飯了。」她又説:「兒子就摟着我,抱抱我。」兒女這麽體貼,她有甚麽感覺呢?她説:「我的心情又好起來了。」

以上三點,哪一點是你要格外努力去做的呢?請寫下來。........

在單親家庭生活,你有機會培養一些好品質,比如體恤别人,為别人着想,負責可靠等。另外,耶穌説:「施與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如果你主動為爸爸(媽媽)做些事,幫他(她)一點忙,你就會覺得非常快樂。

當然,有時你還是會想,如果有爸爸也有媽媽就好了。雖然這樣,你還是可以學會應付問題,令生活好過一點的。妮雅就有這樣的體會。她説:「爸爸死後,有人跟我説,『你的生活快不快樂,是由你自己決定的』。這句話我一直牢牢記着,提醒我不必因為境況不如意,就認定自己不會快樂。」你也應該有這樣的觀點態度。要記得,你快不快樂不在於你的處境,而是在於你怎樣看和應付自己的處境。

請看《青年人問一》第4章,讀讀更多有關的資料

[腳注]

重點經文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及别人的事。」——腓立比書2:4

建議

如果你覺得爸爸(媽媽)要你做的事情太多,你做不來,你可以婉轉地建議他(她)試試下面的方法:

寫下每個家人必須做的家務。

有需要的話,重新分配家務,比較能幹的家人可以多做一點。

你可知道……?

生活在單親家庭的你,如果願意在家裏分擔一些責任,就會比那些生活在雙親家庭的年輕人更快成熟,因為通常他們要負的責任沒那麽多。

我要這麽做!

為了克服消極的情緒,我要這麽做:........

如果周圍的人對我説話時太小心,避免刺激我,我就會這麽説:........

關於這一章,我想問爸媽的問題是:........

請想一想……

為甚麽有些人對單親家庭的孩子有偏見?

為甚麽你的爸爸(媽媽)可能不想要你幫忙做家務?

你可以怎樣讓爸爸(媽媽)知道你很感激他(她)?

[第211頁的精選語句]

「爸媽離婚後,我和媽媽可以好好交談,我們就變得很親密。」——梅樂妮

[第210,211頁的圖片]

小船少了一個船員,其他船員只要齊心合力,還是可以繼續前進;單親家庭少了一個家人,其他家人只要團結合作,也可以活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