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爸媽吵架時,我該怎麽辦?

爸媽吵架時,我該怎麽辦?

第24章

爸媽吵架時,我該怎麽辦?

你的父母當着你的面吵過架嗎?如果有,他們最常為甚麽事吵架?

□ 金錢

□ 家裏的事

□ 親戚

□ 你

你想告訴父母,他們吵架對你有甚麽影響嗎?把你想説的話寫在下面。

........

父母吵架,你也很難不受影響。畢竟他們都是你所愛、所倚靠的人。因此,聽見他們爭吵,你也許會覺得很難受,並且跟瑪麗有一樣的感覺,瑪麗説:「爸媽看來不尊重對方時,我也很難尊重他們。」

看到父母吵架,你就意識到一個事實:他們不像你所想的那麽完美。這令你覺得痛苦,也可能會令你産生種種憂慮。如果父母經常爭吵或者激烈地爭吵,你也許會擔心他們的婚姻是否快要破裂。瑪麗説:「我聽到爸媽吵架,就擔心他們會離婚,而我就得選擇要跟誰一起生活。我也擔心自己會跟兄弟姊妹分開。」

為甚麽父母會爭吵?他們吵架時,你又該怎麽辦呢?

為甚麽父母會爭吵

基本上,你的父母可能一直都努力「用愛心彼此包容」。(以弗所書4:2)但聖經説:「所有人都犯了罪,不能完全反映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你的父母不是十全十美的,他們有時也會生對方氣,甚至吵起架來,這一點也不奇怪。

另外,要記得我們正生活在「難以應付的非常時期」。(提摩太後書3:1)出外謀生、支付家庭開銷、應付工作壓力,這些因素都會使婚姻關係變得緊張。如果父母雙方都要上班,那麽到底誰來做家務、做哪些家務,也可能會成為爭執的導火線。

你可以放心,即使你的父母有時意見不同,這並不表示他們的婚姻快要破裂。雖然他們對某些事的看法不一樣,但很可能還是愛着對方的。

舉個例,你是否曾經跟幾個好朋友一起看電影,看完後大家對影片都有不同的看法呢?這是可能的,不是嗎?就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親密,對某些事情的看法也可能有所不同,你爸媽也可能是這樣。他們也許都關心家裏的經濟狀況,但對於怎樣花錢,卻有不同的意見。或者兩人都想計劃全家一起度假,但對於怎樣才算鬆弛身心,卻有不同的看法。又或者,他們都希望你有好的學業成績,但對於該用甚麽方法幫助你,卻有不同的意見。

要記得,兩個人不一定要對所有事情的看法都一樣,才能保持和睦。就算兩個人很愛對方,有時也會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雖然如此,聽到父母爭執,你也許還是會覺得很難受。要是這樣,你可以做些甚麽或説些甚麽來應付這種情況呢?

你可以怎麽做

尊重父母如果父母常常爭吵,你就很容易對他們不滿。畢竟,他們應該為你樹立榜樣,而不是反過來要你為他們樹立榜樣。不過,如果你不尊敬父母,就只會使家庭關係更加緊張。更重要的是,耶和華上帝吩咐你要孝敬和服從父母,即使這樣做並不容易,你也要聽從上帝的吩咐。(出埃及記20:12;箴言30:17

如果父母爭執的事情跟你有直接關係,你該怎麽辦呢?比如,假設你父母其中一方是耶和華見證人,另一方則不是。當你決定跟基督徒的父親或母親一起崇拜上帝時, 也許會使父母失和。(馬太福音10:34-37)你向非基督徒的一方表明立場時,要「態度温和,深深尊重」他(她)。你這樣做,也許能使他(她)日後改變過來。(彼得前書3:15

不要偏袒任何一方假設父母爭執的事跟你無關,但他們要你決定支持哪一方,你該怎麽做呢?盡可能不要偏袒任何一方。也許你可以這樣説:「爸,媽,你們兩個我都愛,但請不要問我誰對誰錯。這件事你們還是自己解決吧。」你這樣温和得體地説,就不致介入他們的爭論。

跟父母溝通要讓父母知道,你對他們吵架有甚麽感覺。想想他們在甚麽時候會願意聽你説話,然後在那個時候,以尊敬的態度告訴他們,他們爭吵令你多麽擔憂、生氣甚至害怕。(箴言15:23;歌羅西書4:6

千萬不要做的事

不要充當婚姻顧問你還年輕,根本沒有能力解決父母的紛爭。打個比方:假設你搭乘一架小型飛機,聽見飛機的正副駕駛員吵起來,你自然會有點擔憂。但如果你自以為是,去指揮駕駛員怎麽駕駛飛機,甚至試圖操縱飛機,會有甚麽結果呢?

同樣,你介入父母的紛爭,試圖解決他們的問題,可能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聖經説:「僭越狂妄的只惹爭鬥,跟人商議的卻有智慧。」(箴言13:10)你的父母自己商量討論,很可能會想到更好的解決方法。(箴言25:9

不要加入爭吵兩個人吵鬧已經够糟的了,不要再火上加油。也許你很想插嘴,但要記得,解決爭端的責任在你父母,而不在你。因此,要盡力聽從聖經的勸告,不要去管他們的事。(彼得前書4:15)不要加入父母的「戰局」。

不要使父母對立有些年輕人令父母産生對立的情況,間接導致他們爭吵。當媽媽不許他們做某件事時,他們就央求爸爸答應他們。如果你試圖耍手段來擺布父母,你可能暫時會得到多一點自由,但長遠來説,這樣做只會使家庭紛爭持續得更久。

不要讓父母的行為影響一個叫彼得的年輕人,因為父親惡待家人而報復他,後來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符合基督徒的原則。彼得説:「我就是想傷害他。他這樣對待媽媽、妹妹和我,我真的恨透了他。」但沒過多久,彼得就不得不承擔自己所造成的惡果。你從這件事學到甚麽呢?不好的行為只會使家庭問題更加嚴重。(加拉太書6:7

這一章提到的建議,哪些是你須要格外努力去實行的?請寫在下面。........

你無法使父母不再爭吵,這是肯定的。但你可以放心,耶和華能幫助你應付這種情況,不再因父母不和而擔心苦惱。(腓立比書4:6,7;彼得前書5:7

要盡量按照上面的建議去做。一段時間以後,你的父母也許會認真考慮怎樣解決他們的問題,説不定甚至不再吵架了,誰知道呢?

下一章會説甚麽呢?

如果你生活在單親家庭裏,你可以怎樣應付種種困難呢?

重點經文

「你們的話要時刻帶着恩慈」。——歌羅西書4:6

建議

如果你的父母常常爭吵,你可以用尊敬的態度勸他們尋求幫助。

你可知道……?

即使兩個人很相愛,有時也可能觀點不一致。

我要這麽做!

如果爸媽開始吵架,我就這麽做:........

如果爸媽問我要支持哪一方,我就這麽説:........

關於這一章,我想問爸媽的問題是:........

請想一想……

為甚麽有些父母會吵架?

為甚麽你不用為父母的問題負責?

你可以從父母的行為學到甚麽?

[第201頁的精選語句]

「我知道爸媽不是十全十美的,他們也像我一樣會碰到困難。我明白這一點,他們爭吵時我就不會害怕了。」——凱希

[第206,207頁的附欄或圖片]

父母分居或離婚,該怎麽辦?

如果你的父母分居或離婚,你可能會覺得很傷心。不過,你該怎麽做才對呢?請看看以下的建議:

● 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父母要分開,也許你的第一個反應是:想辦法幫助父母和好。安妮説:「爸媽離婚後,有時還會一起帶我們出去。姐姐和我會悄悄地説:『我們跑到前頭,讓他們單獨待在一起。』但這樣做看來沒甚麽用,他們還是沒有復合。」

箴言13:12説:「期待的事遲遲不來,叫人憂心如病」。要減輕傷痛,你就要記得:父母要怎樣做,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他們分開不是你造成的,而你也不大可能充當他們的和事佬,使他們復合。(箴言26:17

● 不要懷恨在心。如果你對父母一方或雙方生氣,並懷恨在心,長遠來説,這可能會令你自己受傷害。湯姆12歲時就有這樣的感覺,他説:「我真的很生爸爸的氣。我不想用『恨』這個字,可是我真的非常討厭他。我覺得,既然他決定離開我們,就根本談不上關心我們。」

雖然如此,父母婚姻失敗,通常雙方都有責任,很少可能只是一方的錯。其實,你父母之間發生過甚麽事,或者婚姻為甚麽會破裂,他們很可能都沒有跟你説清楚。也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所以,既然你對事情了解得不全面,就不要下定論。(箴言18:13)當然,你感到氣憤是在所難免的,你難過一段時間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你一直生氣,甚至想要報復父母,這樣就會漸漸損害你的品格。聖經的勸告很有道理:「你要壓抑怒氣,離棄烈怒」。(詩篇37:8

● 要看清事實。有些年輕人非但不憎恨拋棄家庭的父親或母親,反而走另一個極端,對他(她)十分推崇,幾乎奉為偶像。比如説,有個父親經常醉酒,生活放蕩,還一次又一次地拋棄家庭,最後跟妻子離了婚。然而,他的兒子説由於某種原因,自己當時對父親十分敬佩,幾乎達到崇拜的地步!

這種對父母的盲目崇拜並不是甚麽奇怪的事。在某個國家,父母離異的孩子中,大約百分之90都跟母親生活。所以,天天照顧孩子、管教孩子的責任就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雖然父親會支付撫養費,但通常離婚後母親的經濟狀況還是大不如前。所以,孩子跟媽媽一起生活,花錢要算計,還得聽她的話,要怎麽做或不可以怎麽做。另一方面,做父親的在離婚後經濟狀況可能會改善。孩子去探望爸爸時,常常會得到很多禮物,玩得很開心。遺憾的是,有些年輕人離開基督徒的父親或母親,轉而跟不是信徒的一方生活,因為他(她)的經濟條件更好,對孩子更寬容。(箴言19:4

如果你也想做這樣的決定,就要想想甚麽事更為重要。别忘記:你需要道德上的指引和管教,而正確的指引和管教會深深影響你的品格和生活素質,這樣的益處是任何東西都不能相比的。(箴言4:13

[第202,203頁的圖片]

年輕人告訴父母怎樣解決他們的紛爭,就好像乘客教飛機駕駛員怎樣駕駛飛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