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自願服務能讚美耶和華

自願服務能讚美耶和華

你們要稱頌耶和華,因為人民自願從軍。——士師記5:2

唱詩150,10

1,2.(甲)關於人為上帝所做的一切,以利法和比勒達有什麼看法?(乙)耶和華的觀點又如何?

「人能對上帝有用處嗎?洞悉事理的人能使上帝得益嗎?你為人正義,就能博取全能者的歡心嗎?你無可指責,就能使他得益嗎?」(約伯記22:1-3)以上是提幔人以利法問約伯的問題,而且看來以利法覺得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不能」。另外,以利法的朋友書亞人比勒達甚至還說,上帝是不可能把人看作正義的。(請讀約伯記25:4

2 以利法和比勒達沒有安慰約伯,反而說在上帝眼中人的價值不過像飛蛾、蟲子或蛆那樣,所以人努力事奉上帝、對他忠貞,對上帝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約伯記4:19;25:6)有些人可能認為以利法和比勒達這麼說是因為他們很謙卑。(約伯記22:29)如果我們從山頂或飛機上往下看,人做的一切事確實看起來都很渺小。那麼,耶和華從天上看地球時,是不是也覺得我們為王國付出的一切都很微不足道呢?耶和華讓我們知道他的想法,他稱約伯為他的僕人表示他賞識約伯所做的,並指責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的觀點並不正確。(約伯記42:7,8)可見,人是可以「對上帝有用處」的。

你能給上帝什麼呢?

3.關於人崇拜耶和華所付出的努力,以利戶說了什麼?他的話是什麼意思?

3 以利戶對約伯說:「你如果為人正義,又能給上帝什麼呢?他從你手裡能得到什麼呢?」(約伯記35:7)以利戶的意思是人事奉上帝而付出的努力都是毫無意義的嗎?不是的,以利戶說出這些話後沒有被上帝糾正,看來他只是要說明人是否崇拜耶和華都不會影響上帝的崇高地位。耶和華根本不需要倚賴任何事物,他什麼都不欠缺,我們無法使他更富有或更有力量。反而,我們擁有的美德、才華或能力都是上帝賜予的,而且耶和華也會留意我們怎麼運用這些恩賜。

4.我們善待有需要的人,耶和華會有什麼感覺?

4 在耶和華眼中,我們對崇拜他的人表現忠貞之愛,就等於對他表現忠貞之愛。箴言19:17說:「誰恩待寒微人,就等於借給耶和華;他怎樣厚待人,上帝就怎樣回報他。」可見,耶和華不會忘記我們對需要幫助的人所做的每一項善行。雖然我們只是普通人,宇宙的創造主卻會因為我們善待有需要的人,就覺得欠了我們債一樣,想要回報我們、賜福給我們。耶穌也說過,上帝會留意我們的善行並且回報我們。(請讀路加福音14:13,14

5.接下來會回答哪些問題?

5 耶和華曾邀請先知以賽亞替他發言,這表示他很樂意讓他的忠僕出一分力去完成他的旨意,而以賽亞也很願意接受這項任務。(以賽亞書6:8-10)今天,有千千萬萬的人效法以賽亞的精神願意接受任何工作,無論工作是否困難,他們都對上帝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不過,有人可能會想:「我付出的努力對上帝來說有意義嗎?雖然耶和華仁慈地讓我自願參與服務,但即使我付出不多,耶和華不是也能實現自己的旨意嗎?」為了回答以上問題,讓我們看看在女先知底波拉和士師巴拉時代發生的事。

受上帝鼓勵克服恐懼

6.以色列人的軍備和耶賓的軍備有什麼差別?

6 以色列人被迦南王耶賓「殘暴地壓迫」了20年,村民都不敢出門。從軍事的角度來看,以色列人的軍備簡陋,也沒什麼防禦裝備,卻面對敵人900輛鐵刀戰車的威脅。(士師記4:1-3,13;5:6-8 *

7,8.(甲)耶和華要巴拉在作戰前先做什麼?(乙)請描述以色列人打敗耶賓軍隊的經過。(見課文開頭的圖片)

7 耶和華通過底波拉向巴拉下達清楚的指示:「你要去,分兵進軍他泊山。你要從拿弗他利人和西布倫人中挑選一萬人,率領他們出戰。我必把耶賓的元帥西西拉和他的戰車軍兵引到基順溪谷,往你那裡去。我必把他交在你手裡。」(士師記4:4-7

8 召集作戰的命令傳出去後,有許多以色列人自願出戰,聚集在他泊山。巴拉也立刻按耶和華的指示去做。(請讀士師記4:14-16在他納的戰場上,暴雨突然傾盆而下,地面變成一片沼澤,迦南人威猛的戰車變得毫無用處。巴拉追趕西西拉的軍隊到24公里(15英里)外的夏羅設。然而,西西拉半途棄車逃命,最後逃到撒南寧,這座城可能在基底斯附近。西西拉逃到基尼人希別的妻子雅億那裡,而雅億出來迎接西西拉,讓他進帳篷。西西拉經歷了這場戰役早已筋疲力盡,就睡著了。此時的西西拉毫無防備,所以雅億把握機會,毫不猶豫地把西西拉殺死了。(士師記4:17-21)以色列人就這樣戰勝了敵人! *

對自願服務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9.關於以色列人和西西拉作戰,士師記5:20,21提供了什麼細節?

9 士師記第4和5章互相補足,因此研讀時要將這兩章一起讀。例如士師記5:20,21記載:「眾星從天上爭戰,從自己的軌道攻擊西西拉。基順的急流把敵人沖走。」經文沒有說當時是有天使相助,還是有流星雨出現,不過能剛好在那個時間和地點降下滂沱大雨,並將900輛戰車沖走的一定是上帝。在士師記4:14,15,經文三次將以色列人戰勝的功勞歸給耶和華。因此,一萬個自願出戰的以色列人都不能將拯救同胞的功勞歸給自己。

10,11.米羅斯指的是什麼?為什麼米羅斯會受到咒詛?

10 以色列人戰勝後,底波拉和巴拉唱了一首歌讚美耶和華,有段話值得留意:「要咒詛米羅斯,要不斷咒詛當地的居民,因為他們不來協助耶和華,不領勇士來協助耶和華。」(士師記5:23

11 米羅斯是什麼呢?看來上帝對米羅斯的咒詛很有效,所以到今天都沒人能肯定米羅斯指的是什麼。這也許是指一座城,在巴拉號召軍人的時候,城裡沒有一個居民願意出戰。既然米羅斯附近有一萬人願意作戰,這座城裡的人怎麼可能沒聽到上帝的號召呢?或者西西拉在逃亡時經過米羅斯,但當地的居民看到他倉皇而逃,卻沒有抓住這個邪惡的元帥。米羅斯的居民本來有很好的機會能為上帝盡一分力、完成他的旨意,得到他賜下的福分,不過他們卻在這個關鍵時刻袖手旁觀。如果是這樣,米羅斯居民的態度就與雅億的勇敢熱心形成了相當大的對比!(士師記5:24-27

12.士師記5:9,10談到什麼截然不同的態度?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12 我們從士師記5:9,10看出,跟巴拉一起作戰的人和不出征的人態度截然不同。底波拉和巴拉稱讚「以色列的將軍」,因為他們「甘願為人民效勞」,跟那些「騎棕黃色母驢」態度驕傲的人以及「坐華麗毯子」喜愛奢華生活的人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出戰的人願意跟著巴拉在崎嶇的他泊山和泥濘的基順溪谷跟敵人作戰,這和只想「走在路上」過輕鬆生活的人完全不一樣。所以底波拉和巴拉要這些人「想想看」,為什麼自己沒有把握機會為耶和華出一分力。今天,對於為上帝付出還有所保留的人,也應該認真想想這個記載。

13.呂便、但和亞設部族的態度跟西布倫和拿弗他利部族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13 自願出征的人親眼目睹耶和華彰顯自己的統治權,所以能向別人「述說耶和華的正義」。(士師記5:11)然而士師記5:15-17指出,呂便、但和亞設部族只關心自己的財產,像是羊、船和港口,而不關心上帝正在成就的事。相反地,西布倫和拿弗他利部族「捨生忘死」,全力支持底波拉和巴拉。(士師記5:18)我們能從以色列人對自願服務表現的不同態度學到很多。

要稱頌耶和華!

14.我們可以怎樣支持耶和華的統治權?

14 今天,上帝沒有號召我們上戰場,但我們有榮幸能勇敢積極地參與傳道工作。現在上帝的組織比以往更需要人自願服務,有幾百萬弟兄姊妹包括年輕人都樂意獻出自己,參與不同形式的全時服務,像是先驅、伯特利成員、王國聚會所志願建築人員,或在大會期間參與志願服務。另外,許多長老也負起重任,擔負醫院聯絡委員會的職責或組織大會的活動。如果你也自願參與了某種服務,你可以確信耶和華很讚許你的精神,而且不會忘記你所做的一切。(希伯來書6:10

作決定之前要想想,這會對家人和會眾有什麼影響(見第15段)

15.為了分析自己是否在事奉耶和華方面冷淡下來,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哪些問題?

15 我們該問問自己:「我認為大部分的工作由別人完成就好了嗎?我看重財富而不太願意為別人服務嗎?我像巴拉、底波拉、雅億和一萬個自願作戰的人一樣,有信心和勇氣善用自己擁有的一切來事奉耶和華嗎?如果我為了增加收入,打算搬到其他國家或城市,我有沒有為此禱告並想想這對我的家人和會眾有什麼影響呢?」 *

16.雖然耶和華擁有一切,但我們能給他什麼禮物?

16 耶和華讓我們有榮幸支持他的統治權。一直以來,魔鬼想要人崇拜他,所以不斷誘使人反叛上帝加入他的陣營,不過你願意接受上帝的統治,就清楚表示你支持上帝。耶和華一定很高興看到你出於信心和忠義為他服務。(箴言23:15,16)我們站在耶和華這邊,他就可以回答撒但的譏嘲。(箴言27:11)忠貞服從就是我們能給耶和華的禮物,他收到這份禮物肯定會十分高興也會很珍惜。

17.士師記5:31指出將來會發生什麼事?

17 我們熱切盼望再過不久,全地都會是擁護耶和華統治權的人!我們可以像底波拉和巴拉一樣高唱:「耶和華啊,願你的仇敵都這樣滅亡,願愛你的人如太陽高升。」(士師記5:31)耶和華會回應我們的懇求,消滅撒但的邪惡世界。哈米吉多頓大戰爆發時,我們不需要自願出戰去攻打敵人,因為到時我們會「站著觀看耶和華……施行的拯救」。(歷代志下20:17)不過在那天來到之前,我們還有很多機會能表現勇氣,熱心支持耶和華的統治權。

18.你為耶和華服務會帶來什麼好結果?

18 底波拉和巴拉在戰勝敵人後,沒有先將讚美歸給人,而是先稱頌至高者耶和華。他們說:「你們要稱頌耶和華……因為人民自願從軍。」(士師記5:1,2)願我們獻出自己為耶和華服務,我們這樣做就能讓人得益,激勵他們「稱頌耶和華」!

^ 6段 經文說的鐵刀很長也很鋒利,有時像彎刀一樣,通常裝在戰車的輪軸上,突出車身之外。這麼可怕的戰車想必沒有人敢靠近。

^ 8段 關於這段精彩的記載,請看《守望台》2015年8月1日刊〈她就像以色列的母親〉。

^ 15段 請看《守望台》2015年7月1日刊〈為金錢而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