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翠綠天梯

翠綠天梯

翠綠天梯

《儆醒!》駐菲律賓通訊員報導

據說它比中國的長城還要長十倍。有些人認為,如果把它們連在一起會長達2萬公里,相等於環繞半個地球!有人甚至把它稱為世界第八大奇景。可是,很多人對這個地方聞所未聞。究竟這是什麼?這是一架翠綠天梯。它是位於菲律賓中科迪勒拉山的奇觀——水稻梯田。這些梯田隱沒在呂宋的高崗中,是美麗而巧奪天工的傑作。

人們為什麼要開墾梯田呢?中科迪勒拉山的山脈十分陡峭,一般來說是不適合耕種的。有些山坡的傾斜度逾百分之50。但這樣的地勢並沒有把古時的農夫嚇倒。他們在海拔1200米或以上,碧草如茵的山邊開闢數以千計的梯田。梯田有時會有多達25層、30層甚至更多。梯田就像樓梯一樣,一層一層的向天進發。每層梯田都有一條條田埂和石堤攔住,形成水田。很多水田也用來種水稻,而且是依著山的輪廓建成的;有些山坡凹,有些山坡凸。

當然,梯田不是菲律賓獨有的,其他國家也有。特別在東南亞、南美洲和非洲某些地方也可以找到梯田。但菲律賓的稻米梯田在很多方面也是獨一無二的。國際稻米研究所的發言人馬里奧·莫費利昂向《儆醒!》記者透露:「菲律賓的稻米梯田比世上任何國家的梯田比例大得多。它們佔了中科迪勒拉山脈的大部分地方。」大部分梯田都在伊富高省。那裡梯田的數目多得令人驚訝。這些梯田替蜿蜒起伏的山巒加添了一件雕刻出來的裝飾品。

世界奇觀?

把菲律賓的梯田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觀是否誇張了一點?請想想:這片梯田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農業工程。1995年12月,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決定把伊富高省的梯田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區。所以,現在的梯田跟印度的泰姬陵、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中國的長城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一樣,已公認是個深具歷史和文化價值的保護區。可是,梯田跟埃及金字塔一類的古代建築物不同,梯田不是用奴隸,而是用公眾的力量建成的。而且梯田並不是遺跡,現在仍然有很多伊富高人努力在梯田上耕作。

要是你到梯田遊覽,就可以親身體驗這個激動人心的美景。你會見到農夫在小至數平方米,大至1萬平方米的梯田上工作。有些農夫會用樹枝在泥裡戳小孔,讓水滲進泥裡,他們會一邊唱歌一邊工作。有些農夫會在種植稻米、移植秧苗或收割。如果你剛巧在稻米成熟時到訪,梯田呈現出深淺不同的綠色,大小不一,形成一幅瑰麗迷人的畫面。

水稻一定要有大量水分才能生存。所以梯田的灌溉系統錯綜複雜。農民用灌溉水渠和竹管設計了複雜的系統,把山上溪流的水引到梯田。溪水靠著地心吸力,源源不絕的從一層梯田流到另一層梯田。所以,梯田絕不是歷史遺跡,而是活生生的奇觀!

梯田誰來建?

當然,數以千計的梯田不可能一朝一夕就開闢而成,即使數年時間也沒可能完成。不要忘記,前人建梯田時還沒有先進的工具和機器協助。所以學者相信梯田至少在數百年前開始建築。

有些考古學家甚至相信,人類早在二千年前已經開始建梯田。人類學家認為,建造梯田的人從中南半島或印尼到呂宋定居,於是把水稻梯田的文化帶到呂宋來。後來,梯田漸漸建得愈來愈高。

該怎麼欣賞才好

現在就讓我們想像一下自己正在遊覽梯田。首先,我們要搭乘一輛空調公共汽車,從馬尼拉到伊富高省的巴納韋市。車程大約九小時。之後,我們有很多選擇。我們可以選擇步行、乘坐三輪摩托車(一輛有邊車的摩托車)或菲律賓的小型公共汽車到不同的景點。如果我們願意,又有精力,就可以徒步走其中一條小徑進入山區。你會見到梯田最壯觀的一面,你對這個人造奇觀也會有更深的體會。

我們選擇搭乘菲律賓的小型公共汽車進入巴塔德村。那裡山路崎嶇不平,我們要花個多小時才到達這個距離只有12公里的地方。到達後,我們就在小徑上開始遠足旅程。我們一步一步的攀上兩個山峰之間的山脊,沿途看見很多不同種類的山區植物。(那裡有一條捷徑,但十分陡峭,所以不適合那些沒有爬山經驗的人。)我們從山脊慢慢沿著一條狹窄的小徑下到巴塔德。

我們邊走邊呼吸山上的清新空氣,終於在數小時後到達目的地。梯田的美景實在令人神怡心醉。由於巴塔德靠著凹陷的山坡,所以梯田的形狀活像一個巨型的圓形露天劇場。梯田一層一層的形成有趣的線條,真是一架翠綠的天梯。我們漸漸走近村莊,只見整個村莊都布滿古色古香的伊富高屋子,彷彿一個個被草覆蓋的大蘑菇。

那裡的人十分友善,他們正在田間忙著,但看見我們經過也跟我們打招呼。要是你見到當地的人在梯田的石堤邊敏捷地走來走去也會感到奇怪。他們就是靠著這些小路從一處走到另一處。有些農民更像石山羊一樣,步履穩健的靠著一些預先放好的踏腳石,從梯田的一層爬上另一層去。我們走近一點才發現他們全是赤腳的。他們被這些蔚為奇觀的梯田包圍著。梯田跟其他用人手建出來的東西不一樣,梯田能夠跟大自然配合得天衣無縫,實在是天上少有,地下難尋。

聽起來很有趣嗎?那麼,要是你到菲律賓旅遊,就一定要把握機會,看看這個令人永誌難忘的奇觀,翠綠天梯。

[第18頁的附欄或圖片]

救救梯田

不錯,現在我們可以飽覽梯田的美麗景致,但梯田的前景正受到威脅。年輕一代的山區居民都不甘以務農種稻為生,紛紛到別的地方找工作。結果,富經驗的梯田農夫就越來越少。

奧蘿拉·阿瑪堯是土生土長的伊富高人。她曾經是國際稻米研究所的非正式會員。她向《儆醒!》記者透露另一個危機:「梯田要經常保持濕潤。可是,由於人們濫伐樹木,現在梯田正面對水源不足的危機。」如果連集水區也乾涸,梯田就會從此銷聲匿跡。

天然災害有時也造成很多難題。1990年,地震令整個山坡的山泥傾瀉,破壞了部分梯田。

人已經做了很多措施來預防梯田消失。當局在1996年頒布行政命令,成立伊富高梯田委員會。委員會做的是什麼工作呢?這個委員會負責保護梯田,包括維持供水系統,保護當地的文化,以及重建所有受破壞的地方。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把梯田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區,也進一步提醒菲律賓政府,要好好保護梯田。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駐馬尼拉辦事處的代理執行署長瓊·圖亞松指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也許會在技術上、經濟上提供援助,以保護稻米梯田。」

[第16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中科迪勒拉山

[第17頁的整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