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軍艦「瓦薩號」——魅力再現

軍艦「瓦薩號」——魅力再現

軍艦「瓦薩號」——魅力再現

《儆醒!》駐瑞典通訊員報導

1628年8月10日,在瑞典的首府斯德哥爾摩,是個陽光暖和的夏日。皇家軍艦「瓦薩號」經過三年時間,終於建造完成,在當天舉行首航禮,正式加入瑞典艦隊。港口碼頭一帶,人們蜂擁而至,為要觀賞這次國家盛會。

「瓦薩號」並不是一艘普通的戰船。瑞典國王古斯塔夫斯二世,一心要它成為世上所向無敵的軍艦。據說國王聽聞丹麥人計劃建造一艘軍艦,有兩層裝炮甲板,於是下令為「瓦薩號」添造第二層裝炮甲板。他要這艘以他家族為名的軍艦所向披靡。

國王當然想藉「瓦薩號」的首航禮,耀武揚威一番。他給「瓦薩號」裝上64座火炮,在船上設置了700多件雕刻藝術品和不少裝飾物。戰船當時的價值,超過瑞典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之五。在那個時代,「瓦薩號」不單是艘威力無比的戰艦,也是個航行海上的藝術展覽品,輝煌之處,可謂一時無兩。難怪當戰船駛過斯德哥爾摩的港口時,國民都自豪地向它歡呼喝采!

災難與恥辱

可是,「瓦薩號」航行了約一公里多,就在強風吹襲下傾側。海水從炮眼不斷湧入船艙,結果,船沉大海。這可能是海軍史上,最短的處女航!

此情此景,令在場圍觀的人,不禁目瞪口呆。瑞典海軍的天之驕子,就這樣不堪一擊,倒下去了。它不是被敵軍擊沉,也不是被汪洋巨浪打沉;而是被自己海港內一陣強風吹翻罷了。使人大為震驚的是,船上竟有約五十人在這個意外中喪生。「瓦薩號」本該是國家的榮耀,現在卻是奇恥大辱的象徵。

法院開庭聆訊,要找出誰當為這場教人丟臉的災難負責。可是,最後卻沒有人受到指控,很可能因為調查所得的結果,把國王和當時瑞典海軍司令,克拉斯·弗萊明中將牽涉在內。

國王設計的船是造船工人不熟識的,他仍硬要他們造。這樣,「瓦薩號」的比例是不均衡的。船遇難前不久,弗萊明中將曾做過一次船身穩定測試。他吩咐30個人並列從船的一邊跑到船的另一邊。跑了三回以後,中將知道他們如果繼續跑下去,就會即時翻船。他於是終止測試,可惜,卻沒有阻止舉行首航禮,首航如期舉行。由於案件涉及國王和海軍中將兩位重要人物,起訴被迫撤銷。

在1664至1665年間,一名瑞典陸軍退役軍人運用一個普通的潛水鐘,起回留在「瓦薩號」上大部分的槍炮。自此以後,「瓦薩號」被人漸漸忘記;它越沉越深,最後埋在30米水深之下的泥沼裡。

重見天日

1956年8月,一個業餘考古學家,安德斯·弗蘭森,用岩芯取樣器從海底提取一塊橡木。有多年的時間,他不斷翻查舊檔案,找遍海床,搜尋「瓦薩號」的遺跡。現在,他終於如願以償。他們小心翼翼地發掘,把「瓦薩號」從泥淖中打撈出來,然後,把整艘沉船在水中拖往船塢去。

1961年4月24日,斯德哥爾摩的港口再次聚集了大批歡樂的群眾。「瓦薩號」長埋深海333年後,「捲土重來」——成為旅遊勝地和海洋研究者的寶庫。船上有超過2萬5000件人工製成品,披露這艘17世紀軍艦許多引人入勝的細節,同時顯示當代造船業和雕刻藝術的發展。

為什麼「瓦薩號」跟船上的雕刻裝飾品保存得這麼好呢?因為它出廠不久就沉沒了,船身仍相當堅固,泥土則具有防腐作用。再者,那裡海水含鹽量低,鑿船蟲不能生長、侵蝕沉船的木造船身。

「瓦薩號」船上的壓艙物超過120噸。專家經過計算表示,若要船身保持穩定,就得有多一倍的壓艙物才行,可是,它卻沒有空間容納這些壓艙物。而且,多加的重量,會使船身低層的炮眼過於接近水面。它的外表確實壯麗輝煌,可惜船身不平衡,發生這場災難,可說是「劫數難逃」的。

「瓦薩號」是世上保存得最好、最久、最完整和得到完全鑑定的沉船。現在,它安然擺放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博物館內,每年吸引不少遊客遠道而來參觀。去年就有85萬名訪客,一睹這艘17世紀皇家軍艦的風采。它雖然建成於多個世紀以前,可是,1628年發生的海難,卻使它得以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它見證當權者的愚行,因為他們貪慕虛榮,玩忽職守,故意漠視造船的安全守則,不然,它就不會遇上這次海難了。

[第24頁的圖片]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斯二世

[鳴謝]

Foto: Nationalmuseum, Stockholm

[第24,25頁的圖片]

「瓦薩號」長睡深海超過三百年之後,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鳴謝]

Genom tillmötesgående från Vasamuseet, Stockholm

[第25頁的圖片鳴謝]

Målning av det kapsejsande Vasa, av konstnär Nils Stöd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