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拔摩島——啟示之島

拔摩島——啟示之島

拔摩島——啟示之島

《儆醒!》駐希臘通訊員報導

很久以來,當帕特莫斯(即拔摩島)上的居民望向愛琴海對岸,看著附近薩摩斯島上一個山坡時,總會看見山坡上閃爍不定的亮光。有人說這種離奇的亮光是靜電,不過拔摩島上虔信宗教的居民卻堅決否認這種說法,他們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他們告訴別人說,他們收到另一個信息,是來自島上以前一個最出名的居民的,這個居民大約在1900年前,被人放逐到這個小亞細亞海岸的希臘小島上。

把這位響噹噹的居民判罪的,很可能是羅馬皇帝圖密善,原因是這個居民「講論上帝,為了給耶穌作見證」,所以被放逐到這裡。他在這裡聽到上帝的聲音「好像號筒聲一樣」,聲音說:「我是阿爾法和俄梅加……你所看見的,要寫在書卷上。」——啟示錄1:8-11

這書卷列於一向是世上最暢銷書的結尾部分。人們形容這卷書是歷來最難了解的其中一卷,書卷的名稱就是啟示錄,是聖經最後一卷書。寫書的是耶穌的使徒約翰。約翰看到這個邪惡世界最後的災難異象,令不少讀者在許多世紀以來都深感興趣。 *

拔摩島今貌

拔摩島是佐澤卡尼索斯群島中最北的一個。許多遊客都認為,它實在是寫啟示錄的理想場地。島上火山如屏障林立,坑洞深不可測,黑影憧憧。層層梯田在愛琴海畔當空烈日之下盤桓著翠綠山坡,草原則開滿了鮮花。

為了看看拔摩島今天的風貌,我從希臘的主要港口比雷埃夫斯啟航。過了半夜,渡船進入狹窄的斯卡拉港,斯卡拉是拔摩島的港口,也是最大的城鎮。雲霞漸消,小島就在一輪明月中顯露出來。

第二天早上,我喝著苦澀的希臘咖啡,心裡盤算要在島上尋幽訪勝。早上的景象,是許多為人祖母的婦女,從頭到腳都穿上黑色的衣裳,想要盡量避開在路上奔跑的孩子。漁人一把鬍子坐在附近,在水泥碼頭上「打」他的午餐。他剛剛用魚叉叉到章魚,這樣打章魚可以讓魚身保持柔軟。

我決定不搭船,我爬上斯卡拉後面的山坡,以便看清全島風光。這裡的景色真特別。島嶼連綿伸展,就像一幅在海中飄浮的大型地形圖。拔摩島就好像三個合起來的島,岬角就像由低層的地峽組合而成。這些地帶中,有一塊狹域位於斯卡拉;另一塊則位於賈科夫蒂。賈科夫蒂就是「分割」的意思,位於島上南部沒有人居住的地帶。拔摩島全長只有13公里,其中一個地方的闊度甚至只有一箭之遙罷了。

走過騷亂的時期

四千年前當第一群人從小亞細亞前來拔摩島定居時,就把小島視為聖域了。這些早期居民在島上第二高的地方,興建阿耳忒彌斯神廟,阿耳忒彌斯就是狩獵女神。

使徒約翰可能在約公元96年的時候被流放到拔摩島,當時拔摩島落入羅馬帝國的控制。到了公元4世紀,它就成為了「基督化」的拜占廷帝國的一部分。後來在公元7和10世紀之間,拔摩島就受到伊斯蘭教的統治。

在那段時期,居民一一離開這島,島上土地也變得越來越貧瘠。到了11世紀末,希臘正教的僧侶開始在阿耳忒彌斯的異教廟宇的故址上,興建了一座有防禦工事的「聖」約翰修道院。於是居民又紛紛返回,並在霍拉興建了一連串白色立方體的房子,這個小鎮至今仍然在修道院的城牆腳下瑟縮成一團似的。

19世紀晚期,拔摩島也經歷過短暫的風光。那時島上有些居民擁有地中海其中一隊豪華商船隊。商船隊要為新的入侵負起間接責任。20世紀70年代,有些有錢人在這個差不多被人遺忘的島上,看中一些漂亮廉宜的居住環境。他們重新裝潢整修許多商人的舊宅,再加上港口嶄新的器材,令拔摩島成為新的旅遊景點。

儘管遊客幾乎踏平其他希臘島嶼,拔摩島卻一直免受大群遊客的蹂躪。主要原因是它沒有機場,另一方面,僧侶堅持要拔摩島保留大型聖域的面貌。

揉合了歷史與傳統

餐廳侍應為了幫助我計劃行程,就指示我前往斯卡拉鎮後面一條已有四百年歷史、鋪滿圓石的小徑,這條小徑會帶領我們穿越一個布滿松樹香的森林,來到相信是約翰住過的洞穴,以及前往「聖」約翰修道院。在小鎮邊緣地帶,我經過一道石牆,牆上有人用紅色顏料,寫上這個嚇人的句子:「奧希斯托666」(小心666),這是啟示錄中常被人誤解的標徵。

在啟示修道院中,有一座「聖」安妮小教堂。修道院建於1090年,裡面有入口可通往一個洞穴,根據傳統,約翰就是在洞穴裡接到異象的。我看到一名孤單的女士跪在那裡,把一個「塔馬」(奉獻)放在「聖」約翰的聖像前。東正教信徒相信聖像可以帶來奇跡。他們獻上不同的「塔馬塔」,也就是小型的金屬人像、肢體、房屋,甚至汽車和船隻等。我想起在科林斯(即哥林多)附近的希臘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廟宇中,也有類似的奉獻儀式,不過奉獻品是用泥土造的。這兩種儀式只是巧合而已嗎?

文化遺跡和手抄本

當我進入「聖」約翰修道院的庭院時,一個友善的人從黑暗的迴廊中走來。尼克神父得意地帶我和其他遊客參觀修道院的珍藏。這座修道院擁有拔摩島上大部分的土地,也是希臘其中一座財雄勢大的修道院。

我們漫步穿過一座教堂,教堂陰森、寒冷,還被蠟燭熏黑,修道院創辦人的骸骨就放在這裡。接著我們穿過童貞女教堂,教堂部分石頭是從阿耳忒彌斯神廟中取來的。在博物館中,我們看到沙皇捐獻的黃金寶石,真是恆河沙數,不可勝數;僧侶在公元11世紀取得拔摩島的地契,由拜占廷帝國亞歷克塞一世康尼努斯簽發;還有公元6世紀馬可福音華麗的片斷,不是用墨汁寫的,而是用銀汁寫在紫色精製皮紙上的。除了福音片斷外,修道院還收藏了許多聖經和神學著作手抄本。

島上風貌

島上還有許多自然美景。在斯卡拉南部幾公里,一個原始海灘在受保護的海灣上呈曲線形。海灘扁平,沒什麼特色,只有「卡利考蘇」還值得一看。「卡利考蘇」的意思是「鸕鶿」,這是一塊海灘中央的巨石,有五六層樓高,巨石坑洞密布,很像一塊巨大的瑞士乳酪。

要好好參觀拔摩島,最好是四周逛逛。你可能想坐在熾熱的陽光下,在卡斯泰利的古代衛城未經挖掘的頹垣斷壁中,聽著遠方羊兒鈴鐺聲和牧人刺耳的哨子聲。或者在下午時分,從愛琴海傳來的薄霧彌漫著天空,你可能想坐下來看看海灘,而大大小小的船則在漸漸消散的霧靄中離港,有幾分「孤帆遠影碧空盡」的詩意。

我留在那裡的最後一天,壯麗豔紅的陽光,令小鎮底部的景物看起來大了許多。在海灣外,漁人正在打點著沒有馬達的小船,小船的名稱是「格里-格里」,意思是小鴨子,因為小船跟在母船後面,排成一線。

整個小島好像火燒一樣。寒風猛浪,令「格里-格里」看來好像很危險似的。幾個小時後,我在返回比雷埃夫斯的船上甲板再次看到這幾條船,那時我這條船正在水面迅速地破浪滑行,就在漁舟外幾公里的地方經過。漁人點起了令人目眩的亮光以吸引魚兒。那天晚上,漁人和他們後面的小島都從我的眼前消失,可是約翰被放逐到拔摩島後寫下異象的景象,卻仍留在我的腦中。

[腳注]

^ 5段 欲知詳細解釋,請參閱《啟示錄的偉大高潮近了!》,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

[第27頁的圖片]

「聖」約翰修道院

[第26頁的圖片鳴謝]

© Miranda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