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追求完美的社會

追求完美的社會

追求完美的社會

假如世間再沒有痛苦,沒有疾病,沒有殘障多好!假如天下太平,沒有罪行,沒有鬥爭多好!假如沒有死亡多好!

顯然,要實現這些理想,人類本身就得經歷巨變才行。事實上,提升人類智能體質的種種構思絕非新事。二千三百多年前,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寫道:「兩性中的才俊應該結合,資質低的人互相通婚可免則免。」然而,到了近代,人才認真探索改良人種的方法,衍生出優生學這門學科。

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也是達爾文的表親,於1883年首創「優生學」一詞。這個詞取自希臘語詞,詞根意思是「出身優越高貴」。高爾頓深知動植物也可通過育種來改善質量。那末,人類用同樣方式來提高素質又有何不可呢?高爾頓認為這種構思絕對可行。他估計,只要把現時花於為牛隻馬匹配種的一部分人力物力,轉移到「人種改良」之上,「大批天才人傑」就能出現人間。

受到達爾文著作的影響,高爾頓認為,由人類主宰自己進化歷程的時候到了。20世紀初期,高爾頓的優生學觀念廣受歡迎,在歐洲以及在美國的政客、科學家以及學者均爭相和應。當年一個泱泱大國的領袖曾經發表言論,他的話足以說明這種盛極一時的觀念:「社會不該容許敗類有後……。如有農夫容許優良牲畜不繁殖,卻任由低劣牲畜大量繁殖,這樣的農夫應當被送進精神病院才對……。將來我們必定會看出,理想的優秀國民的首務是在世上留後;我們卻不該讓敗劣的國民傳宗接代。」上述的話出自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

在英美各地的展覽會和博覽會上,經常可以見到豚鼠標本排列成行來說明遺傳定律,如動物毛色是怎樣代代相傳的。展品的說明文字足以顯示展品的用意何在。一個圖表這樣寫:「跟豚鼠毛色一樣,人類的不良特徵也是代代相傳的,包括弱智、癲癇症、犯罪傾向、精神錯亂、酗酒、貧困以及其他遺傳特徵。」另一個標語牌更問道:「我們美國人一絲不苟地為家裡養的豬、雞和牛去配種育種,卻任由自己下一代的出身和血統聽其自然,要到幾時我們才醒悟過來呢?」

優生學的應用與實踐

優生學絕非單單是紙上談兵的一種概念而已。事實上,在北美洲和歐洲一些地區,數以千計被認為「不符理想」的人口,被迫接受強制性絕育。當然,什麼人會被算作不符理想,則要視乎大權在握的人怎麼看。舉例說,在美國密蘇里州,曾有人建議立例,把「犯謀殺、強姦、搶劫、盜竊、放炸彈或偷車」被定罪的人,一律強迫絕育。納粹德國但求在當代就能締造出所謂的優等民族,更不擇手段。當時,22萬5000人慘被強迫絕育;另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包括吉普賽人、殘障的人,以及其他「不符理想」的人,被人打著優生學的旗號遭屠殺了。

經過納粹時代那次滅絕人性的暴行洗禮,優生學頓時給人冠以醜惡的名號。許多人覺得這門學科理應壽終正寢,跟千百萬因它的名義而白白犧牲的人,永遠長埋黃土之下。然而,到了70年代,新勃興的分子生物學取得突破之說,卻又開始沸沸揚揚。有人擔心新科技勢必令優生學死灰復燃,把歐洲和北美洲再次引入歧路,重蹈多年前的覆轍。例如,1977年一位有名氣的生物學家,就重組體脫氧核糖核酸的研究,向國立科學論壇研究院的同事發出警告說:「這些研究勢將我們推往人類基因工程學的門檻。這門學問據稱能夠使我們精算出,如何製造一個具備種種理想特徵的孩子。……上一回,這個具備理想特徵的孩子有金頭髮,有藍眼睛,還有雅利安族的高貴血統。」

今天,也許有人認為,把基因工程學的成就,跟希特勒的優生策略相提並論實在荒謬。六十年前,有人為了締造出優等民族而不擇手段。今天,人們高談的是改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素質。昔日的優生學建基於政治,靠挑起偏見與仇恨來推動。今天,遺傳學的發現和成就則以商業利益和追求健康為前提。儘管兩者不盡相同,企圖按一己對遺傳特徵的偏好去塑造別人,相對於昔日的優生學主義,難免給人新瓶舊酒的感覺。

用科技改造社會

當你還在閱讀本文時,高速電腦正有系統地把基因組製成圖譜——基因組是指揮人體成長,以及決定各人遺傳特徵的全套指引。這些電腦正把人體的脫氧核糖核酸內,千千萬萬個基因編目分類。(請參看「脫氧核糖核酸偵察隊」的附欄。)科學家預測,一旦有關資料全部收集及貯存妥當,這個重要的資料庫可供未來多年之用,令人更深入了解人體生物結構,以及各種藥物的療效。此外,科學家希望隨著人類基因之謎逐步解開,各種用來矯正或取代有缺陷基因的療法,也能陸續面世。

對於預防及抵抗疾病,醫學界寄望基因研究將有助研製出新一代,既安全又具療效的藥物。新科技甚至可讓醫生先行剖析病人的遺傳資料,才決定哪一種藥物最能發揮療效。

除了有利於發展醫藥,有人認為基因工程學也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救星。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世紀90年代初,學者一向相信要減少社會問題,就得改革經濟體系,改善社會制度,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環境。然而,隨著近年社會問題日益惡化,許多人漸漸認為要從遺傳基因的層面著手才能治本。現在,有些人相信就個人及群體的行為習性而言,先天因素比後天環境對人的影響還要深遠。

死亡的問題又怎樣呢?據研究員指出,問題癥結同樣在於人能否改寫脫氧核糖核酸的資料。現時,科學家既已成功把果蠅和蚯蚓的壽命延長一倍,他們認為同樣科技最終理應可以造益人類。人類基因組科學研究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我們首次能夠想像得到,人也許真的是有不死特性的。」

名師設計的嬰兒?

對於新科技如何一日千里,未來可能有什麼突破的報導,說得天花亂墜,往往令人看不清這些科技的種種限制,以及可能引發的問題。舉個例,且回頭看生孩子的問題。對胎兒作基因測試的檢驗已經十分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始於20世紀60年代,就是把針筒插進孕婦子宮,抽取羊水樣本;樣本一經化驗,胎兒有沒有如唐氏綜合徵或脊柱裂一類的先天性缺陷,即可一目了然。這類檢查一般可於懷孕第16週之後進行。最新基因測試法更可早至懷孕第6-10週進行。

誠然,這類產前檢查可預告胎兒有沒有先天性毛病,可是這些遺傳缺陷中,卻只有百分之15是醫生可以矯正過來的。這就是說,假如胎兒證實,或者只是可能,患有某種遺傳缺陷,父母就得面對痛苦的抉擇:決定墮胎還是把孩子生下來?《教科文組織信使》評論說:「雖然脫氧核糖核酸的各類測試十分普遍,每一類測試都已取得專利,而且是賺錢的行業。專家吹噓基因治療萬應萬靈,這個聲稱迄今卻未見兌現。測試揭示了問題所在,只是醫生也束手無策。因此,墮胎往往成了醫生建議的解決方法。」

無疑,隨著生物工藝學技術日益提高,醫生可望於未來更準確驗出,並矯正有問題的基因,這些基因往往是致病或令人容易染病的關鍵。此外,科學家希望最終能夠,把人造染色體植入胎兒體內,以預防各種疾病,如帕金森氏病、愛滋病、糖尿病、前列腺癌和乳癌等。這樣,孩子出生時身體的免疫力就已經加強了。當然,未來的藥物也許能夠通過改寫基因,增強發育中胎兒的智力和記憶力,從而「提升」下一代的素質。

話雖如此,即使最樂觀的科學家也承認,無論多少父母渴望有一天可以從目錄去挑,生一個符合自己理想的孩子,距離這個夢想實現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另一方面,有人辯稱我們若不善用科技去剔除遺傳缺陷,實在是不負責任的。畢竟,如果我們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去求學,帶孩子到最好的醫生去求診並沒什麼不對,那麼,設法生個最聰明最健康的孩子又有何不可呢?

未來隱憂重重

可是,另一些人對基因研究深感憂慮。例如,《生物科技的世紀》一書評論說:「如果我們致力改造基因去預防糖尿病、鐮狀細胞性貧血和癌症,為什麼我們又不去矯正較輕微的『機能失調』如近視、色盲、誦讀困難、肥胖症和左撇子呢?這樣下去,有誰能確保人不會有一天也把某種膚色定為機能失調呢?」

毫無疑問,個人的遺傳資料將成為保險公司極感興趣的數據。假如產前檢查證實孩子有先天性缺陷又怎樣呢?保險公司可能基於這個理由向孕婦施壓,要她墮胎嗎?如果孕婦不願意墮胎,他們會因此拒絕受保嗎?

現在,化學製品公司、藥業公司以及生物科技公司,正為了爭奪研究和改造基因,以及有機體的專利權拼個你死我活。毫無疑問,這場競賽背後的原動力就是經濟利益,藉未來科技來賺大錢。生物倫理學家擔心這種情況勢將掀起「顧客式優生學」熱潮,就是父母們不得不挑選一個「遺傳特徵受社會認可」的孩子。我們不難想像廣告宣傳將如何為這股熱潮煽風點火。

當然,貧窮國家照理是不會從這些新科技受惠的。在許多國家地區裡,人們連最基本的醫療護理也沒有。即使在先進國家裡,恐怕基因療法也只會是有錢人的玩意罷了。

完美的社會

在多不勝數以生物科技為題的書刊中,「想當上帝」這句片語經常出現。既然生命是由上帝設計和創造的,看看他對於追求完美一事有什麼看法是適當不過的。聖經創世記報導,上帝創造了地上的活物之後,說:「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記1:31)不錯,第一對男女在遺傳特性上是完美無瑕的。可惜,後來他們反叛上帝,令自己和後代陷入了不完美和死亡的絕境中。——創世記3:6,16-19;羅馬書5:12

耶和華上帝渴望人間不再有疾病,不再有痛苦和死亡。很久以前,他早已作妥安排要拯救人類脫離這一切苦難。聖經啟示錄預告,上帝將插手干預人類的事務。屆時,「上帝會擦去他們眼睛裡的一切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慟、呼號、痛苦。從前的事已經過去了」。這場巨變不會通過人為努力和科技突破來實現,因為許多人甚至不願承認上帝的存在,更遑論將功勞歸給他。因此,正如經文繼續說:「坐在寶座上的說:『看啊!現在我更新一切。』」——啟示錄21:4,5

[第5頁的精選語句]

在納粹德國,二十二萬五千人被強迫絕育後,另有數以百萬計「不符理想」的人被人打著優生學的旗號遭屠殺了

[第6頁的精選語句]

對於預防及抵抗疾病,醫學界寄望基因研究將有助研製出新一代,既安全又具療效的藥物

[第11頁的精選語句]

自從名叫多莉的綿羊出生後,科學家已從成年動物身上取出細胞,成功複製了數十隻動物。同樣的技術也可以用來複製成年人嗎?

[第7頁的附欄或圖片]

無性繁殖也可以複製人嗎?

1997年,名為多莉的小綿羊成了全球各地的頭條新聞。多莉究竟有什麼特別呢?原來牠是哺乳動物中,第一個能夠以無性繁殖方式,從成年 母羊細胞複製出來的成功案例。換言之,多莉跟母羊是「雙生子」,年齡卻有所不同。其實早於多莉出生之前數十年間,科學家也曾利用動物的胚胎 細胞,成功複製牠們的後代。只是大部分人認為,要從成年的哺乳動物身上取出細胞,重新改造,複製出基因組合完全相同的後代卻是不可能的。用成年細胞以無性繁殖方式複製後代,人就可以預知這個複製品會是什麼模樣的。

複製多莉的科學家原意其實是要提高家禽質量,從而改良用這些動物乳汁製成的藥物。1997年2月,《自然界》週刊在「用胎兒和成年哺乳動物細胞複製的第一頭羊」標題下率先報導是次創舉。傳播媒介對於這次突破及其意義大表雀躍,爭相報導。兩週後,《時代》雜誌以多莉為封面照片,用「會有另外一個你嗎?」為題大做文章。同一週內,《新聞週刊》也不甘後人,刊出一系列題為「無性繁殖也可以複製人嗎?」的文章。

自從多莉出生以後,科學家已從成年動物身上取出細胞,成功複製了數十隻動物。那末,同樣的技術也可以用來複製成年人嗎?生物學家認為是可以的。實驗已取得成功了嗎?還沒有。領導是次複製多莉這項創舉的英國科學家伊恩·威爾默特指出,現時無性繁殖的「效果十分差強人意」,因為這類胚胎的死亡率,比自然繁殖的後代要高約十倍。

然而,有些人擔心假設無性繁殖的技術日臻完善,最後足以讓人複製出多個希特勒來,那又如何呢?為了消除這些疑慮,威爾默特指出,雖然複製品在遺傳特徵上跟原裝版本是一模一樣的,可是,他們的性情和氣質卻跟普通雙生子一樣,是受後天環境影響個別培育出來的,所以也各有不同。

[第8,9頁的附欄或圖片]

脫氧核糖核酸偵察隊

人體由大約一百萬億個細胞組成,而大部分細胞都有細胞核。每個細胞核內有46條染色體,各自由緊密的螺旋形絲狀物質構成,叫脫氧核糖核酸(DNA)。每個脫氧核糖核酸估計共有多達十萬個基因,就像公路上的大城小鎮一樣結構精密。這些基因大致上決定了我們的所有特性,包括人在母腹中的成長、性別、身體種種特徵以及出生後的成長過程等。此外,科學家認為,脫氧核糖核酸還有個內置「時鐘」,連我們的壽數也早已決定了。

動物和人類的脫氧核糖核酸異常相似。舉例說,猩猩的基因組合跟人類相差只有百分之1。雖然這樣,這個差別仍然比任何兩個人的基因組合相差還要大十倍。換句話說,這些看來渺不足道的差異,足以使我們每個人與眾不同、獨一無二。

差不多十年前,科學家展開了一項艱巨的實驗工程,就是嘗試把人體內的脫氧核糖核酸,各組成單位精確排列成序。這項稱為人類基因組研究工程規模龐大,雄心勃勃,總支出將達數十億美元之巨。所搜集得來的數據足以編成二百本各有一千頁的電話冊。人如果日以繼夜去讀,也要用上二十六年的時間才能讀完!

然而,傳媒絕少提到的是,即使科學家成功搜集一切有關脫氧核糖核酸的數據,問題其實在於如何解碼。要破解遺傳密碼,就得有新的解碼工具才行。能夠辨認和找出基因是一回事,要明白個別基因的功能,以及令它們組合成一個人所需的相互聯繫,卻又是另外一回事。難怪一位有名望的生物學家,曾把這項人類基因組工程稱為「遺傳學聖杯」。另一位遺傳學家埃里克·蘭德的描述也許更一針見血,他說:「這項工程就好像一份零件目錄。如果我把組成波音777型客機,共十萬個零件的目錄給你,大概你不會因此就懂得把零件裝嵌成一架飛機,更不會因此就明白飛機為什麼能飛的。」

[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細胞

細胞核

染色體

脫氧核糖核酸

鹼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