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儆醒!》救他一命

《儆醒!》救他一命

《儆醒!》救他一命

《儆醒!》1999年12月22日刊,封面文章為「為什麼綁架已令人人自危?」。威廉·路易斯·特雷爾說這期《儆醒!》救了他一命。

2000年3月10日星期五早上10時左右,特雷爾在自己家裡被小約瑟夫·帕利琴斯基用槍威嚇脅持。特雷爾說在遭綁架期間,他時刻記住《儆醒!》這系列文章的建議。建議是研究綁架問題的專家,就人質可以怎樣應變而提出的,其中包括以下幾點:

「要跟綁架者合作,避免固執己見。人質越是頑抗,就越發受到虐待,遇害的風險也就相應地增加。他們大有可能成為綁架者的主要攻擊對象。

「千萬不要驚慌失措。要記住,大多數的人質都能夠從綁架事件中挺過來。」

「可行的話,跟綁架者閒聊,設法跟對方保持聯絡。綁架者要是對你有點惻隱之心,就不會那麼輕易動手傷害你,或把你置於死地。

「用溫和有禮的態度把你的需要告知綁架者。」

「友好關係對人質能起保護作用,正如《犯罪行為》一書指出:『人質和劫持者越是相互認識,就越能相互產生好感。這個現象說明,劫持者跟人質相處一段時間以後,不會那麼輕易動手傷害對方。』」

威廉·特雷爾,53歲,是個耶和華見證人。他被脅持長達約十四小時,大部分時間被人用手槍威嚇著,雖然這樣,他卻盡力把上述建議應用出來。特雷爾住在離美國95號州際公路不遠的鄉郊地區。帕利琴斯基偷來的車輛汽油耗盡,於是來到特雷爾的住所,上前敲門。

帕利琴斯基要杯水喝,還請求特雷爾開車送他到美國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特雷爾表示樂意幫他一把,還說可以安排其他人送他到弗吉尼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在那裡他可以轉乘公共汽車繼續上路。當特雷爾轉過身來,正要給來客一杯水時,看見帕利琴斯基拿住手槍指向自己。帕利琴斯基命令特雷爾開車送他到巴爾的摩。

應用建議

特雷爾的車沿95號州際公路行駛。開車的時候,他留意跟從帕利琴斯基的指示,保持固定車速,不超速駕駛,也不試圖引起他人的注意。特雷爾不慌不忙,最後跟31歲的帕利琴斯基閒聊起來。特雷爾對帕利琴斯基的處境深表關注,想知道他為什麼要鋌而走險。帕利琴斯基告訴特雷爾,三天前,他到跟他分了手的女朋友,特蕾茜那裡去。當他強行帶走女朋友,卻受到特蕾茜的朋友勸阻,帕利琴斯基於是向他們開槍,殺死了特蕾茜的兩個朋友和一個鄰居。後來,特蕾茜得以擺脫帕利琴斯基逃走了。

第二天的晚上,帕利琴斯基在試圖劫走一輛汽車期間,開槍射中一名年僅兩歲的男童,男童的下巴給打碎了。珍妮弗·琳·麥克唐奈開的車子也被擊中,珍妮弗不幸飲彈身亡。她跟丈夫托馬斯都是耶和華見證人,正前往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他們兩人當晚都有節目要擔任。另有子彈落在專為兒童而設的汽車椅上,椅子是珍妮弗那一歲大的兒子用的。珍妮弗的母親,薩拉·弗朗西斯說: 「就只有那個晚上他們沒帶同兒子到王國聚會所去,不然,我們要痛失兩個親人了。」

特雷爾繼續溫和地跟脅持他的人攀談,帕利琴斯基說他從沒想過要傷害任何人,他深愛特蕾茜,只想跟她一起生活。特雷爾說: 「我告訴他,發生了的事情改變不了,但是,他可以改寫未來。我勸他向警方自首,還保證會到監獄探望他,跟他研讀聖經。」後來據悉,帕利琴斯基自1987年高中畢業以來,生活一團糟,不是坐牢、進精神病院,就是被判接受感化,只有十個月是例外的。

特雷爾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基督徒長老,他提出聖經裡真實人物的經歷,勸導這個精神有問題的青年男子。特雷爾談及以色列王大衛的經歷。大衛是個好人,可是卻戀上手下一名士兵烏利亞的妻子。後來婦人因跟大衛通姦而有了身孕,大衛於是暗中安排烏利亞戰死沙場。不過,當有人機巧地指出他的錯來,他就衷誠悔悟,最後復得上帝的喜愛。——撒母耳記下11:2-12:14

特雷爾跟這個潛逃犯相處挺融洽,暱稱他為喬迪。後來他們在一家商店門前停下車來,帕利琴斯基差特雷爾往店鋪買點食物和一台便攜式電視機。要是特雷爾試圖通知其他人,帕利琴斯基恐嚇會殺死更多人。特雷爾意識到帕利琴斯基情緒極不穩定,只好同意依他意思而行。最後,帕利琴斯基犯案的經過給11時晚間新聞報導出來,帕利琴斯基看過新聞報導以後,摟著特雷爾道別,隨即悄然走進巴爾的摩的郊區去。

過了一星期左右,帕利琴斯基又再度脅持人質,這次他在房子裡被警察重重圍住。由於綁匪時常提及特雷爾,警方請來特雷爾幫忙跟帕利琴斯基交涉。可惜,談判並沒成功。3月22日警察闖進帕利琴斯基脅持人質的住宅,開槍把他擊斃。此外,再沒有其他人受到傷害。

特雷爾說他能安然脫險,全是這期《儆醒!》的功勞。事件發生之後,他領取了約六百本同期雜誌,分發給數以百計的人閱讀。特雷爾很高興自己養成經常閱讀《儆醒!》的習慣,雜誌內容對人深具價值、大有造益,相信你也可以從這個優良習慣得益。

[第26頁的圖片]

威廉·特雷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