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綠化亞馬遜森林

綠化亞馬遜森林

綠化亞馬遜森林

巴西《儆醒!》撰稿員撰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報導,在20世紀90年代,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公頃的原始森林從地上消失。單在巴西的亞馬遜區,由於人們濫伐森林,加上發生山林大火,結果一大片幅員比德國還大的雨林就此變為草原。一度綠樹連綿的大地,如今有多個地方已變得草木凋零了。在乾裂的土地上,雜草也稀稀疏疏的,一個一個的樹墩在烈日下曝曬。

森林嚴重受到破壞實在令人不安,可是森林還有一線希望。有關方面正進行一項計劃,而且已獲得若干成果。這項計劃稱為農業森林計劃。據報導,這項計劃「集栽樹、種田和培植草地於一身,既與生態協調一致,又能夠使森林得以維持下去」。農業森林計劃是怎樣運作的呢?它成就了些什麼呢?未來有什麼展望呢?為了找著這些問題的答案,《儆醒!》撰稿員前往巴西亞馬遜州的首府馬瑙斯,訪問了國立亞馬遜區研究院(INPA)的有關專家。

另謀出路,卻大失所望

約翰尼斯·范萊文是INPA農藝部的一位荷蘭籍農藝師,在過去11年來一直與亞馬遜區的農民並肩工作。可是,為什麼有這麼多農民在亞馬遜區的森林定居下來呢?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人們採用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方法,結果剝削了小戶農民的土地,威脅到他們的生計,因此這些農民不得不移居別處,另謀出路。另一些農民一向種植黃麻,以用來製造麻袋;可是由於麻袋漸漸被塑料袋所取代,這些農民的生計因而也大受打擊。還有一些農民受到旱災影響,因此迫不得已搬到其他地區,尋找比較肥沃的土地。他們可以到哪裡去呢?他們聽聞亞馬遜區的土地充足而肥沃,居住條件十分理想,於是踏上新生之路,遷入雨林。

然而,這些農民很快就發覺他們定居的地方潮濕多雨,氣候炎熱,土地貧瘠。在短短兩至四年內,那裡的土地已變成一片瘠土,結果以往的難題再次出現:貧窮的人民住在貧瘠的土地上。這些農民已走投無路,惟有砍伐更多的林木,以期把林地轉為耕地。

誠然,亞馬遜區的森林遭受破壞,小戶農民並非罪魁禍首。大牧牛場、大規模的農業綜合企業、礦業、木材採運業、水力發電堤壩的興建工程等,都對森林造成嚴重的破壞。但無論如何,小戶農民大批湧入,並採用刀耕火種的務農方式,使森林進一步受到破壞。

向「活書庫」請教

范萊文說:「無論這些農民對森林造成多大的破壞,他們也怪可憐的,因為他們已走投無路了。為了減低砍伐森林的速度,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學會怎樣靠這塊土地生活,卻無需繼續砍伐更多的林木。」這正是農業森林計劃大派用場的原因。通過這個計劃,農民學會一種優良的耕作方法,有助於防止土地變得貧瘠,同時又讓農民能夠靠同一塊伐去了林木的土地,維持多年的生計。研究人員是怎樣定出這個計劃的細節的呢?

INPA在推行農業森林計劃之前,曾用多年時間進行測量和問卷調查,並從所測量的土地收集植物和泥土的樣品。研究人員特別從「活書庫」——美洲印第安人和巴西印第安人——得著很多寶貴的資料。巴西印第安人是白人、黑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混血後代,祖先在亞馬遜盆地定居。

這些住在亞馬遜區的人民是個知識寶庫。他們十分熟悉當地的氣候,以及土壤的類型,諸如黑土、紅黏土、白黏土、紅土,以及一種由沙和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此外,這些農民對於當地各種各樣的水果、香料,以及森林出產的藥用植物,都很有認識。因此,農藝師很喜歡向這些農民請教,於是他們就成了研究夥伴,合力改善這項計劃的素質。

森林不是礦

農業森林計劃逐步受到推行。首先,農藝師得說服農民不要以為森林是個礦,是可以讓他們開採了以後就隨意棄置的。相反,農民應當把森林視為一個能夠更新的資源。接著,農藝師建議農民不但要種植木薯、香蕉、玉米、稻米、豆,或其他生長迅速的作物,也要栽種樹木。農民問道:「樹木?為什麼呢?」

在大多數農民所來自的地區,樹木跟農業的關係不大;此外,農民也不大熟悉亞馬遜區的樹木種類。有鑑於此,研究人員必須多費唇舌,清楚解釋栽種樹木的好處。他們指出,森林的土壤不能保存作物所需的養分。養分還沒有被作物——例如玉米——吸收,就給雨水沖走了。可是,樹木卻能夠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加以保存,使土壤保持肥沃。不但這樣,樹木還能夠為動物提供草料和樹蔭。農夫也可以用樹木作為活柵欄,為他們的土地定出疆界。當然,果樹既能夠出產水果,又能夠出產木材,因此可以作為一種收入來源。

研究人員也鼓勵農民栽種不同種類的樹木。為什麼呢?這樣他們就能夠出產各種各樣的水果和木材。否則,農民就可能只大量出產一兩種水果,以致不得不以低價銷售,因為人人都在同一段時間售賣同樣的水果。

計劃初步結出成果

亞馬遜區的農民栽種了些什麼樹木呢?農藝師范萊文拿出一份資料,其上列出65種鮮人聽聞的樹木名稱,然後說:「目前我們採用這裡提及的三四十種果樹。」為了表明這項計劃的確有成效,他展示了幾幅照片,顯示同一個被砍伐的林地,在不同時期的面貌。——參看題名為「森林如何復原」的附欄。

我們只要到馬瑙斯的糧食市場逛逛,就會發覺農業森林計劃初步已結出成果。現在有六十多種當地出產的水果在市場有售。農藝師展望在未來,隨著農業森林計劃深深扎根,砍伐森林的速度也會減慢。畢竟,農民一旦學會怎樣重新使用自己原有的農田,就不會濫伐森林,去開墾一個新農田。

人們所作的努力誠然可嘉,卻看來不能完全消除全球生態所受的威脅。可是,我們卻能夠從以上資料看出,人可以做些什麼事,去愛惜地球的寶貴資源。

[第24頁的附欄或圖片]

橙和金虎尾也要瞠乎其後

眾所周知,橙是維生素C的象徵。可是,與一種堪稱「維生素C新后」的水果比較,橙就顯得遜色了。金虎尾雖然在各種含豐富維生素C的水果中稱霸,可是連它也給擊敗了。新霸主是什麼?就是一種不同凡響的紫色水果,大小如葡萄,生長在亞馬遜區的泛濫平原。名稱呢?卡穆卡穆。它配得登上寶座嗎?據巴西一份雜誌指出,每100克橙含有41毫克維生素C;而每100克金虎尾則含有1790毫克維生素C。可是,同等重量的卡穆卡穆 所含的維生素C卻高達2880毫克,這相當於橙所含的70倍!

[鳴謝]

Acerola and camu-camu: Silvestre Silva/Reflexo

[第25頁的附欄或圖片]

栽樹的技巧

農民同意採納農業森林計劃的若干建議後,農藝師約翰尼斯·范萊文於是向他們提出進一步的細節建議,包括為他們未來所栽的樹木,提供布局圖。農民不可毫無計劃地隨意栽種任何樹木。反之,農藝師用電腦模擬一個農業生態系統,以決定農民該栽種哪類樹木,以及怎樣加以分布。農藝師把不同種類的樹木,無論是小型、中型或大型的,歸納成組,然後以適當的布局加以栽種。在這方面,農藝師是要運用若干技巧的。

例如,第一組樹包括石榴樹、瓜拉拿泡林藤和庫普阿蘇。這些樹木可以栽得較密。它們的體積較小,而且很快就結出果實來。第二組樹木的大小比較中庸,例如比麗巴、鱷梨樹和星果櫚。這些樹需要較多空間,結出果實的時期通常比第一組的較遲。第三組樹的體積較大,例如巴西果、油桃木和桃花心木,因此需要更大的空間。這三組樹當中有些出產果實,另一些則出產珍貴的木材,還有一些兩者都出產。這三組樹一起長成以後,農田就活像個天然的森林一樣。

[圖片]

約翰尼斯·范萊文(最右方)

馬瑙斯的市場售賣當地出產的水果

[鳴謝]

J. van Leeuwen, INPA, Manaus, Brazil

[第26頁的附欄或圖片]

森林如何復原

1.1993年2月——這塊林地位於亞馬遜中部,在1992年9月被人以刀耕火種的方式毀去。1993年1月,人們栽種鳳梨科植物。一個月後,他們也栽種果樹。

2.1994年3月——鳳梨科植物已長成,其他果樹也比較明顯。樹旁的長桿上綁著小標記,其上寫了樹木的名稱,例如、巴西果和桃葉棕櫚等。農夫除掉作物周圍的雜草,對於樹木也有利。樹木彷彿是要報答農夫一樣,開始使土壤再次肥沃起來。

3.1995年4月——農夫把生長迅速的作物一一收割,留待自己食用或加以出售。各種果樹繼續生長。

[鳴謝]

Pictures 1-3: J. van Leeuwen, INPA-CPCA, Manaus, Braz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