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國家公園——自然界的大熔爐
黃石國家公園——自然界的大熔爐
說到世上最早建立的國家公園,世上最著名、水柱噴得最高的間歇泉,北美洲最大的高山湖,還有種種的世界之最,就得說到黃石國家公園了。
美國《儆醒!》撰稿員撰
我和妻子滿心好奇,驅車到美國懷俄明州黃石國家公園的北邊入口。我們自小就對諸如信實泉、「間歇泉」和「溫泉」等名稱著迷了。事實真的這麼引人入勝嗎?
公園的大門口有一道宏偉的石拱門,上方刻著一句用英語寫成的警句,大意是「增廣見聞,與眾同樂」。黃石國家公園在1872年建立,是世上第一個國家公園。
我們從馬默斯溫泉鎮展開行程。馬默斯溫泉鎮與蒙大拿州接壤。地下的熱力顯然正在運作。滾燙的水在水潭和盆地中噗噗沸騰。羽狀的蒸氣從石縫冒出。一級級的台階上有許多稱為石灰華的粉紅色礦物,看去好像滴下的燭蠟。
公園底下因何噗噗沸騰?
黃石國家公園的地熱奇觀多達一萬個。公園位於落磯山脈的高原地帶,大陸分水嶺 *剛好穿越其上。水系不但向西和向東流,而且也向地下滲進。黃石國家公園的壯觀奇景就是跟這些下滲的水有關。火山大爆發曾使這個高原受到破壞。數千年前,一場火山大爆發造成一個75公里乘45公里的巨型火山口。如今公園底下仍然有不少滾熱沸騰的岩漿。
公園的展覽品顯示,地表的水通過多孔的岩石滲進地下,直達岩漿以上燙熱的岩層。熱力迫使水分上湧,結果使水從地面的出口噴出,形成溫泉。要是地下的熱水在岩層間上湧時遇到障礙,水壓就會增加,結果形成間歇泉。在有些地方,水分會以蒸氣的形式冒出,而冒出蒸氣的出口稱為噴氣孔。泥潭噗噗沸騰,酸性的氣體和水分把土壤分解成泥漿和黏土,這確實是一大奇觀!
信實泉
我們飽覽過馬默斯溫泉鎮一帶的地熱活動後,還以為著名的信實泉就在附近。可是,我們查看過旅遊地圖後,才發覺這個間歇泉位於我們以南80公里的地方。事實上,黃石國家公園的面積為90萬公頃,比我們所想像的大得多呢。
為了前往信實泉,我們取道一條沿著公園西部蜿蜒而下的公路,沿途遊客會經過五個間歇噴泉區。我們很快就適應了硫磺的正常氣味,也習慣看見水氣從地面冒出的景象。
千百萬到過信實泉的遊客一抵達這裡,都會很想知道這個間歇噴泉會在什麼時候噴發,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直都以為它會很有規律地每隔57分鐘噴發一次,絲毫不爽。可是,附近的一個告示指出,信實泉下一次的噴發時間,預計會在下午12時47分。這意味著我們還須等待一個多小時,而這個時間也只是個預測罷了!我們於是向公園的護林員里克問個究竟。
他說:「有關『信實泉』有規律的噴發時間只是傳說罷了。噴發間隔一向都不固定。事實上,
多年以來,由於地震的影響,加上沒有公德心的人把物件拋進噴口裡去,結果令噴發間隔延長了。現在這個間歇泉平均每80分鐘噴發一次。我們的職員每次只能預測一次噴發時間。」現在是下午12時30分。我們向著信實泉走去,以期一睹它噴發時的情景。數以百計的遊客已在觀眾區坐下,有些遊客則正從附近趕來。十分鐘過去了,信實泉仍然毫無動靜。突然間,信實泉開始噴發,壯觀無比,連攝影機也無法把當時的情景充分拍下來。起初信實泉斷斷續續地噴發一些水柱,但當它的動量越來越大,最後噴出沖天水柱,所有人都禁不住鼓掌喝彩。噴發時間持續了3分鐘左右,水柱高聳,令人叫絕。水柱和水花此起彼落,越噴越高,高度幾達37米至46米。水花在陽光的照射下消散四方,形態萬千。
噴發「表演」完畢後,我們紛紛返回附近旅館的大堂。信實泉以事實表明自己「老當益壯」。在當日的其餘時間,每逢信實泉的預測噴發時間臨近,所有遊客無論正做著什麼,都會暫時停下,然後走出旅館,為要再次觀賞信實泉的噴發奇觀。當日信實泉曾多次噴發異常高、異常美的水柱來,持續時間也相當長。令我們最難忘的,就是觀賞到水柱在夕陽照射下亂舞的情景。信實泉果然信實。
公園護林員里克告訴我們:「地球上的間歇泉總數不及五百個,其中大約有三百個位於黃石國家公園,而單在這個僅長2公里的上間歇泉區,就有一百六十個了。其他間歇泉有的仍然活躍,有的則已沉寂下來。信實泉卻一直保持活躍。」大間歇泉與信實泉為鄰,所噴出的水柱有時高達60米。汽船間歇泉的水柱幾乎高達120米,差不多是信實泉的三倍。可是這個間歇泉有時會沉寂多年。在諾里斯間歇泉區,海膽間歇泉
的溫水有時會濺到觀眾的身上。與野牛賽跑
第二天早上,我們再次翻閱旅遊指南。指南說:「有些地殼又薄又脆,下面卻是滾燙的水;有些潭水的溫度近乎甚至超過沸點。每年都有遊客由於在溫泉區偏離該走的路線,結果給嚴重燙傷,甚至在熱騰騰的潭水中喪生。」另一本旅遊指南說:「警告:不少遊客曾被野牛刺傷。野牛的體重可達900公斤,跑速每小時高達50公里,比人快兩倍。」但願我們無須跟野牛賽跑就好了!
在黃石國家公園,動物在公路上是有先行權的。當有動物橫過,汽車會突然停了下來,交通堵塞的現象會在意想不到的地點出現。我們駛到某個地點時,交通秩序剛剛恢復正常,遊客也鑽回車廂裡。我們問一個女士大家在看什麼,她說:「有一頭大駝鹿經過啊,不過牠已經跑掉了。」
後來我們看見有些馬鹿正在哄小馬鹿渡溪。小馬鹿看來只有兩星期大左右。馬鹿在山上過冬,現在牠們從山上下來,遷到公園較低的地區。可是,小馬鹿似乎還沒有作好準備,不願渡溪。母馬鹿再三催促,最後小馬鹿終於渡過小溪了。
「多麼渺小,多麼無助」
我們接著駛往黃石國家公園的大峽谷。我們沿著360米深的峽谷邊緣行駛,還不時在某些觀景站停下來,俯瞰峽谷壯麗雄偉的景色,但有時卻有點卻步。納撒尼爾·蘭福德在1870年曾到此一遊,當他俯瞰峽谷長達32公里的耀眼黃壁——黃石河一名因此而來,以及兩道氣勢磅礴的瀑布,頓覺自己「多麼渺小,多麼無助」。跟蘭福德一樣,我們也自覺渺小、無助。
第二天,我們向東行駛。公園的地貌再度變化,大多數地區都是地勢較高的森林。我們所行駛的公路橫過大陸分水嶺兩次。我們繼續看見公牛和其他魁梧的動物。公牛大多以常見的姿勢站著。黃石國家公園的另一個吸引遊客的特色就是熊,可惜這回我們卻看不見這種動物。牠們在哪裡呢?
多年以來,由於人類和熊的距離近了,結果有些遊客被熊所傷,甚至被熊所殺。熊的處境也好不了多少。因此,在20世紀70年代初,國家公園服務委員會把垃圾站關閉了,因此熊再也不能靠人類丟棄的食物為生。這使熊重返野生世界去。這個計劃十分成功。現在熊靠天然的食物為生,因而比以往健康多了。然而,牠們繼續在若干地點跟遊客相遇,例如釣魚橋。不論對熊來說,還是對人類來說,釣魚橋一類的地方都是「野餐」、休憩和捕魚的好去處。
我們最後的目的地就是釣魚橋。在那裡,我們有幸最後一睹公園的奇景。眼前就是黃石湖,是北美洲最大的一個高山湖。極目看去就是白雪蓋頂的蒂頓嶺。我們彷彿置身在意大利北部一樣。大湖和周圍的景色跟那裡的高山景色同樣壯麗。然而,我們還是看不見熊的蹤影。
現在是離開黃石國家公園的時候了。這個公園使我們飽享眼福,精神振奮,比我們所期望的更勝一籌。
[腳注]
^ 8段 大陸分水嶺由一系列連綿不斷的山嶺構成,從北美洲伸展至南美洲。分水嶺每邊的水系方向剛剛相反,一邊流向太平洋,另一邊流向大西洋、墨西哥灣和北冰洋。
[第17頁的附欄或圖片]
1988年的火災
1988年7月底和8月,黃石國家公園發生小山火,但轉瞬間卻演變成八個破壞力強的火頭,人類也無從控制。乾旱是一個因素。1988年夏季是黃石國家公園有史以來最乾旱的時期。烈風是另一個因素。烈風的時速高達80公里,導致火勢每天蔓延20公里。猛風把餘燼吹到距離火災現場十分遙遠的地方,情形甚至是消防員前所未見的。餘燼成了火種,燃起新的火頭。
當火勢發展到最嚴重的程度時,當局動用了接近一萬名消防員和軍方消防員,以及一百多輛消防車,耗用了一億二千萬美元公帑。此外,當局也派出直升機和空中加油飛機,投下大約500萬公升阻燃物質,以及4000萬公升水。儘管這樣,火勢不斷升級,無法收拾,只有幾個地區是幸免於難的。厚厚的濃煙遮蓋整個公園,久久不散。到了夏末,公園彷如戰區一樣,滿目瘡痍。大火把約6000平方公里的地區焚毀。直至9月中,氣溫漸降,秋雨時至,雪花紛飛,那時,大火才逐漸熄滅。
大火並沒有令國家公園內動物的數目銳減,後來遊客的數目也穩定地增長。濃煙消散後,秋天的草木再現生機。到了春天,野外百花盛放。從前杳無花影的地方,現在卻花香處處。大火結束後多年,一度給燒毀的地區又綠樹成蔭了。
[第15頁的圖片]
信實泉
洛厄瀑布
[鳴謝]
NPS Photo
[第16,17頁的圖片]
法爾霍爾河
[第17頁的圖片]
晨暉潭
[鳴謝]
NPS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