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駱駝野馬過剩之地

駱駝野馬過剩之地

駱駝野馬過剩之地

澳大利亞《儆醒!》撰稿員撰

提到澳大利亞內陸,你想到什麼呢?蹦蹦跳跳的袋鼠、不懂飛翔的鴯鶓、塵土飛揚的沙漠,還有酷熱難熬的天氣,這都是你所想到的嗎?至某個程度,你所想到的都是正確的。可是,澳大利亞內陸也有不少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你可知道世上最後一群未經馴服的駱駝棲居澳大利亞嗎?你知不知道當地的野馬數目是全球之冠?你可曾聽聞那裡的驢子繁殖迅速,以致成災嗎?事實上,這些強壯耐勞的動物怎樣來到澳大利亞,以及怎樣在當地生存,是個鮮為人知的故事。這個故事反映出動物適應環境的能力有多強,情節也牽涉到若干利益衝突,同時也叫人回想起往昔的日子。

駱駝功不可沒

過去四十年,有些內陸的牛場主人所埋怨的事,跟《澳大利亞駱駝》的牧童所埋怨的類似:「證據顯示,有五隻駱駝曾實際毀壞了10公里的籬笆。……在一個地方,牠們不但損毀了籬笆的鐵絲網,連支柱等也給撞倒了。」

籬笆的鐵絲網無論多麼昂貴,也抵擋不住一隻橫衝直撞的駱駝的長腿和龐大身軀。然而,全憑駱駝強健的長腿,這個炎熱乾旱的內陸地區才得以開拓出生命線來。

1860年,探險家伯克和威爾斯展開一個從南向北穿越澳大利亞的艱險旅程,同行的包括一些從印度輸入的駱駝。這些來自異地的動物強壯而有耐力,因此成為早期探險家特別喜愛的同伴。駱駝極省「能源」,只需喝15公升的水就能夠載重300公斤,走800公里了。

駱駝十分可靠,無論是搬運食物和用具到邊境的採金地,還是興建從阿德萊德至達爾文的陸上電報線路;又或測繪悉尼至珀斯的橫越澳大利亞鐵路線等事上,牠們都功不可沒。駱駝能夠在400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標示出一條路徑,即使是現代的機械設備也無法做到。

1922年,馴養的駱駝的最高數目達二萬二千隻。可是,隨著汽車逐漸取代駱駝的位置,很多駱駝因而給釋放到野生環境去。駱駝隨處活動,自由繁殖,據報目前有二十多萬隻駱駝在澳大利亞的沙漠棲居。有些人估計駱駝的數目在六年內將會增加一倍。

然而,這些駱駝不是全都繼續留在野生世界裡的。澳大利亞中部駱駝協會的發言人告訴《儆醒!》:「澳大利亞的駱駝群是世上同類當中惟一沒有疾病的,因此當局每年都把一些駱駝,運到美國和亞洲的動物園和公園。」當地的旅行團也安排讓遊客嘗嘗騎駱駝的滋味,重新體驗澳大利亞內陸的野生環境。然而,除了駱駝之外,還有其他馱畜也給釋放到澳大利亞的內陸去。

野馬

1788年,英國的船隊首次把囚犯、士兵和馬匹帶到澳大利亞。在這個國家,馬兒的歷史就像牠們的人類同伴一樣,既傳奇,也可悲。

早期的拓荒者為了控制新的疆土,於是策馬到澳大利亞的四境去。離群和逃掉的馬兒很快就在野生的環境裡群居起來。後來人們把這些馬兒稱為「野馬」。野馬一詞的英語(brumby)也許源自昆士蘭原住民的一個用語,意思是「野生的」。

野馬生性喜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激發了不少詩人的想像力。安德魯·佩特森是其中之一。他的民謠「從斯諾伊河來的人」確立了野馬在澳大利亞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往人們馴養威爾士馬,特別用來為澳大利亞輕騎兵隊作戰;此外,印度軍隊也使用這種馬。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威爾士馬的需求量下降,人們於是把這種馬釋放到野生環境去。結果,野馬的數目大為增加。現時估計有大約三十萬匹野馬在澳大利亞各處棲居。

野馬四處馳騁,馬蹄像鐵匠的錘子一樣,重重地擊打脆弱的表土,牠們又在水源四周任意踐踏,破壞水源。一旦發生旱災,牠們不是餓死,就是渴死。在一些牛群過剩的地區,這些野馬更使當地的草場變得不勝負荷。由於這緣故,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野馬被合法獵殺。有些野馬被人用作肉食或製成飼料。

然而,數目最過剩的動物卻是驢子。這種動物比野馬繁殖得更快,遍布範圍比駱駝更廣。然而,正因為這樣,牠們的數目必須受到控制才行。

「叛驢」

像馬一樣,驢子在公元17世紀末葉首次被人運到澳大利亞,作為馱畜或協助犁田。這種動物很快就適應當地的環境。然而20世紀20年代期間,所有驢子都給釋放到野生環境去,結果驢子的數目達到野生驢子的30倍。

驢子跟駱駝一樣十分適應沙漠的環境,身體在缺水時就會抑制排汗的功能,即使失去了佔體重百分之30的水分仍能生存。(很多哺乳類動物一旦失去了佔體重百分之12至15的水分就會死去。)驢喜歡在青蔥的草地上吃草,但即使連牛也不屑的粗糙植物,牠們也不介意。到70年代,牠們的數目已超過75萬,遍布的範圍達半個大洲。由於驢的數目不斷增加,因此生態和畜牧業都大受威脅。有關方面於是採取相應的行動。

1978至1993年,當局單在澳大利亞西北部,就以有系統的方式把五十多萬頭驢殺死。目前,工作人員為300頭驢裝上無線電發射器,以進行一個稱為「叛驢」的計劃。工作人員把這些驢釋放出去,讓牠們與其他的驢會合,卻同時用直升機跟蹤。當叛驢找著其他同類後,驢群就會被人道毀滅。叛驢再找著另一群驢時,工作人員就能夠獲知牠們的所在,然後將牠們殺死。

西澳大利亞一位負責保障農業的官員對《儆醒!》說:「這是個長期的問題。只要有少數能夠繁殖的驢存在,不用多久,驢的數目就會恢復70年代的情形了。大眾往往不明白為什麼當局必須殺死這些動物,任牠們陳屍荒野。其實大眾並不知道那些地區多麼偏遠,根本是不會有人到達的。那裡沒有道路,大多數地區只能用直升機才能抵達。難題其實是人類干預大自然才造成的,因此我們現在盡可能以最人道的方式去減低所造成的損害。」

強壯耐勞、繁殖迅速

你要是想像到澳大利亞中部有大量多餘的馱畜,這也是很自然的事。可是,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非常廣大。這些動物所棲居的面積跟歐洲差不多,卻像月球一樣遙遠。不但這樣,那裡的地理環境也像月球一樣荒涼,像歐洲一樣多山。要找著這些動物的蹤跡非常困難,要控制牠們的數目就更不用說了。

這些動物強壯耐勞、繁殖迅速,跟當地一些瀕臨絕種的動物不同,牠們在自然界中永不會消失。在澳大利亞的內陸,牠們沒有天然的獵食者,遠離疾病,無拘無束地往來活動!

[第16頁的圖片]

有二十多萬頭駱駝散布澳大利亞的沙漠

[鳴謝]

Agriculture Western Australia

[第16,17頁的圖片]

野馬在辛普森沙漠邊緣地區活動

[第17頁的圖片]

一隊拖運羊毛的駱駝,攝於1929年

[鳴謝]

Image Library, State Library of New South Wales

[第18頁的圖片]

以內陸的方式趕野馬

[鳴謝]

© Esther Beaton

[第18頁的圖片]

為一頭「叛驢」裝上無線電發射器

[鳴謝]

Agriculture Western 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