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恐怖主義換新裝

恐怖主義換新裝

恐怖主義換新裝

本刊上次對恐怖主義作專題報導,英語版的封面登載了一張大眾熟悉的圖片:前景是戴著面具、手持槍械的殺手,背景是火光熊熊的爆炸景象。今天,這番景象已經轉變了,跟過去大不一樣。

黃昏時分,一個樣子普通的貨車隊悄悄地穿過一個又一個的住宅小區,最後在一所校舍附近停下。不久,一組受過特別訓練的男子,就踏著重重的步伐,在茂密的灌木叢中往來搜索,個個都戴上防毒面具,身穿化學防護服。他們接到一個消息:學校舉行運動會期間,一個小型爆炸裝置在體育場上爆炸了。爆炸煙霧到處飄散。在場觀看比賽的教師和學生,許多因吸入了濃煙而感到噁心。這四個男子跟當地處理緊急事變的人員互相配合,小心翼翼地走進受爆炸影響的範圍,以求查個水落石出。爆炸裝置釋放了什麼?是炭疽桿菌?還是神經毒氣?

四個男子不慌不忙地向運動場走去。他們帶著各種各樣的器材,以便進行化學分析。在一個小房間裡,這些男子發現了爆炸裝置的殘留物。他們要運用微小的探測工具,又要搬動沉重的物體。可見,事情非同小可,必須謹慎行事。

沒過多久,他們的面具已蒙上了一層水汽。這次任務相當繁重,連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也感到吃力。話雖如此,不到10分鐘,殘留物的本質就給驗明了。隨行的化學家說:「試驗結果呈陽性,爆炸裝置含炭疽桿菌。」

恐怖手法層出不窮

這個事件聽起來很危險,其實不然。上述的爆炸事故原來是模擬訓練,旨在考驗這組人員的反應,看看他們怎樣處理在美國紐約州北部發生的毒氣襲擊事件。美國國防部最近成立了多個民防小組,稱為大規模破壞性武器民防小組,其中一組是由這四個男子構成的。由於恐怖分子所用的手法跟以往截然不同,現今每逢有恐怖事件發生,民防小組就奉命到現場,去評定受影響的範圍有多廣闊、情況有多嚴重,並且驗明攻擊武器所含的到底是細菌、化學物質,還是放射性物質。

恐怖分子經常變換手法進行破壞,對公眾安全危害很大。為了應付恐怖分子的新招,世上的國家紛紛成立類似的民防小組。近年發生的恐怖事件在在顯示,由獨立團體、獨立行事的極端分子策劃的恐怖活動 *有增無減。雖然許多恐怖分子仍以軍事裝備和出國訪問的外交使團為攻擊目標,有些恐怖分子卻把攻擊對象的範圍擴大,連無遮掩、無防護的目標,例如公共交通運輸系統、體育比賽場地、鬧市、旅館、旅遊點等等,也逃不過他們的攻擊。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波特·戈斯證實,恐怖分子變換了手法。他說:「我們過去一直認為,恐怖活動是政府資助的。現在我們必須把這個觀念撇在腦後,用新的眼光看恐怖主義。為實現『理想』而發起的恐怖活動不斷增多。」

恐怖主義已經換了新裝。恐怖分子採取的行動、所用的策略,可能比以往更難對付、更難防範。恐怖分子能利用新科技進行攻擊,又得到獨立財團的資助。這樣的事例越來越多。《今日美國》報導:「恐怖分子不但有最新的電腦通訊技術,也跟有組織的犯罪團夥串通一氣,狼狽為奸。要打擊恐怖活動,就難上加難了。」新的手法也牽涉到新的攻擊目標。由於這個緣故,「網絡恐怖主義」、「生物恐怖主義」、「生態恐怖主義」一類的新聞詞彙就應運而生了。

恐怖分子所用的新手法,對社會到底有多大的危害?你的自身安全有沒有受威脅?國際恐怖活動所造成的禍害,有辦法解決嗎?接續的文章會深入探討這些問題。

[腳注]

^ 8段 關於什麼是恐怖活動,人人看法不盡相同。舉例說,有些國家被內戰弄得四分五裂,派系間的暴力衝突,既可以被看做合法的戰爭行為,也可以被視為恐怖活動,答案因詢問對象有別而各異。在這系列文章裡,「恐怖活動」一般指用暴力強迫別人妥協的行為。

[第4,5頁的附欄或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恐怖主義橫行的十年

1.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1992年3月17日

一顆汽車炸彈炸毀了以色列大使館。29人喪生。242人受傷

2.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

1992年8月26日

一顆炸彈在國際機場爆炸了。12人喪生。至少有128人受傷

3.美國紐約市

1993年2月26日

宗教極端分子把世界貿易中心下面的炸彈引爆了。6人喪生。大約1000人受傷

4.日本松本

1994年6月27日

奧姆真理教的教徒在一個住宅區附近噴射沙林毒氣。7人喪生。270人受傷

5.日本東京

1995年3月20日

奧姆真理教的教徒帶著六個包裹走進地下鐵道列車的車廂,在裡面釋放致命的沙林毒氣。12人喪生。逾5000人受傷

6.美國俄克拉何馬城

1995年5月19日

在聯邦政府大樓安置的貨車炸彈爆炸了。有人把責任歸咎於右翼極端分子。168人喪生。逾500人受傷

7.斯里蘭卡科倫波

1996年1月31日

種族主義恐怖分子駕著一輛滿載炸藥的貨車,向銀行撞去。90人喪生。逾1400人受傷

8.英國倫敦

1996年2月9日

愛爾蘭的恐怖分子把停車場上的炸彈引爆了。2人喪生。逾100人受傷

9.以色列耶路撒冷

1996年2月25日

有人在公共汽車上進行自殺式爆炸,把公共汽車炸掉了。當局懷疑這是宗教極端分子幹的。26人喪生。大約80人受傷

10.沙特阿拉伯達蘭

1996年6月25日

一輛載著炸彈的燃料貨車在美軍的住房設施外面爆炸了。19人喪生。515人受傷

11.柬埔寨金邊

1997年3月30日

攻擊者連續向示威群眾扔了四顆手榴彈。多達16人喪生。逾100人受傷

12.印度哥印拜陀

1998年2月14日

宗教激進分子接二連三地投擲炸彈。43人喪生。200人受傷

13.肯尼亞內羅畢和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

1998年8月7日

兩地的美國大使館都發生炸彈爆炸。250人喪生。逾5500人受傷

14.哥倫比亞

1998年10月18日、11月3日

攻擊者一次投擲炸彈,另一次則發射飛彈。頭一次的攻擊目標是石油輸送管道。209人喪生。逾130人受傷

15.俄羅斯莫斯科

1999年9月9日、13日

兩次大規模的爆炸事故炸毀了兩幢樓房。212人喪生。逾300人受傷

[鳴謝]

資料來源:以色列海爾茲利亞的跨學科研究中心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Victor Grubicy/Sipa Press

[第6頁的附欄或圖片]

網絡恐怖活動

1999年3月:報告表明,入侵者接二連三地闖入了美國五角大樓的電腦系統,行動「安排有序、協調一致」。根據美國國防部的電腦系統記錄,黑客(駭客)每天入侵的次數由60至80次不等。

1999年年中:反政府黑客竟然在短短三個月內,非法闖入了美國參議院、聯邦調查局、陸軍部、白宮和幾個內閣部門的網頁。

2000年1月:據報,世界各地的大企業去年一共花了121億美元打擊「經濟恐怖活動」,消除有害的電腦病毒。

2000年8月:一個黑客闖入了英國的政府機構和地方當局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