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庫——挽救瀕危物種
種子庫——挽救瀕危物種
《警醒!》英國撰稿員來稿
人能生存有賴植物提供的一切東西。我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所需用的,以及濟世的良藥大多取自植物。沒有植物,連鳥獸蟲魚也活不成。可是,研究員預測50年內全球四分之一植物將會絕種。有鑑於此,千禧種子庫計劃帶頭行動,趕緊保存瀕危植物。
種子庫大樓位於英國南部,耗資了1億2000萬美元建成,被譽為「拯救植物的挪亞方舟」「地球的保障」,將貯存各地無數瀕危植物的種子。
種子庫是什麼?
你曾把一些貴重物品寄存在銀行的保管庫嗎?種子庫的功用與銀行的保管庫類似,保存的卻是大大小小結子植物的生命。方法簡單、經濟,種子一旦存好,再費不了什麼事;也不佔過多的空間,小小的玻璃瓶能藏起一百萬顆蘭花種子。一個罈子藏的就像城市的人口那麼多。經過特別處理後,種子能活上數十年,也許數百年,遠超過在野地生長的壽命。
種子庫並非新事物,以往主要是為商品作物而設。1974年,倫敦基尤皇家植物園的科學家,著手研究保存野生的品種。他們在薩塞克斯市郊的韋克赫斯特設立種子庫,貯存了世界各地4000種不同的種子。可是,要防止全球性流失種子及棲息地,還需要更多更大的設施。1998年,他們在韋克赫斯特興建了一所規模宏大的種子庫。
採集行動
千禧種子庫計劃的第一項行動是,在公元2000年結束前,採集好所有英國本土植物的種子。這包括各類的喬木、灌木、荊棘、野花和野草等,共計1440種,其中317種屬瀕危物種。基尤已保存了579種,餘下的由250多位植物學家和業餘人士來搜尋。為要搜索那些鮮為人知的植物,他們翻過高山、爬過懸崖、涉足過冰冷的河水。除少數稀有的品種外,其餘都按時存好了。
接著的行動是,在2000年到2010年間,採集全球十分之一植物的種子,共計2萬4000多種。那些生長在乾燥酷熱地區的植物尤其要保存下來。世上五分之一人口,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植物對他們極為重要。可是,每年倒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成了沙漠。從1997年起,其他國家也展開了採集種子的行動。到2001年2月為止,基尤的搜索隊共收集了三億顆,來自122個國家的種子,還有差不多1萬9000個品種等待採集。
貯藏程序
園丁和農夫早已知道怎樣保存種子。可是,千禧種子庫能夠長期保存種子,甚至超過種子原來的壽命。要訣在於種子怎樣脫水以及冷藏。
取得種子後,先把雜質除去,然後放在紙袋、布袋、甚至飲料瓶裡,讓它們自然乾起來。接著,連同所屬植物的標本送往英國。這樣,基尤的科學家從而能認出不同的種子,把它們分類。至於發現種子的位置會由導航衛星記錄下來。
種子到了韋克赫斯特後,要經過兩次重要的脫水處理;完了第一次,先經過篩選,然後再來第二次。工作人員把種子放在兩個房間裡。房間非常乾燥,比大多數沙漠還要乾。種子的水分因而從百分之50減到百分之5。這不但確保種子冷藏後不會受損,也大大減慢了種子生長的速度,好像把生長過程停住了似的。這樣,種子就能保存很長時間。工作人員使用X光檢查某些種子,看看它們有沒有給蟲子咬壞。此外,他們也會試試種子是否還能發芽生長。事實上,種子每十年
就要給測試一下。如果受測試的樣本中,發芽的少於四分之三,種子就得重新收集。科學家正不斷研究,以求深入了解種子經長期貯存後會有什麼變化,以及怎樣使種子萌芽再生。最後,種子給放在密封的玻璃瓶裡,送到冷藏庫去。在混凝土地下室內,共設置了兩個像房間大的冷藏庫。就在這裡,攝氏零下20度的室溫,在一層層的儲物架上,種子開始了漫長的休眠期。
整套程序有效嗎?事實證明有。幾年前,科學家測試了3000顆貯存了十年的種子,發現有百分之94能發芽。
有幾種樹的種子,例如橡樹、可可樹以及橡膠樹,比較難用這種方法貯存,因為種子的水分太少,就會死掉;水分太多,冷藏後水分結冰膨脹,細胞膜便給擠破。科學家正設法改良技術,克服困難。可行的方法之一是,把剛成形的種子胚拿出來,立即去掉水分,然後貯存在超低溫的液態氮裡。
誰會受惠?
銀行的存款可用來投資而帶來收益。類似地,千禧種子庫的種子也可以帶來回報。部分的種子可用來做科研。四分之一的藥物來自植物,可是八成植物還沒有被研究開發。還會有更多新藥物給發現嗎?目前,有一種凝血蛋白,就是來自地中海某種野豌豆,對於診斷某類罕見的血液病很有幫助。也許,將來還有更多食品、燃料和纖維給人發現。
外國的科學家也可以來訪,學習種子貯存以及萌芽再生的技術,然後回國建立類似的種子庫。提供種子的國家,不但可保留部分種子,也能平分科研成果。
部分種子用來育苗,廣泛種植,使土地恢復原貌,使物種數量回升。無可否認,不少植物瀕臨絕種,而與之共存的生物也必定受到波及。科學家希望藉著實行各種保育措施,扭轉這個局面。
計劃怎樣得以成功?
人類的前景確實值得關注。基尤的種子保育部主管羅傑·史密斯,舉出三大理由推行種子庫計劃。他說:「首先,植物使人類直接得益。我們對植物有足夠的認識嗎?一旦失去一種植物,人類因而失去多少糧食和藥物,我們曉得嗎?再者,生物是息息相關,互相依存的。試想像,世上所有物種交織成一張大網,網上每個結代表每樣物種。剪掉結子能不把網弄壞嗎?最大的理由是,我們要對子子孫孫負責。大自然的寶庫世代相傳。這代人憑什麼把它任意糟蹋,把個爛攤子留給下一代呢?」
前路是崎嶇難走的。千禧種子庫計劃的總監史蒂夫·奧爾頓說:「即使保存了世上所有的種子,也必須有合宜的環境,讓它們成長繁殖。否則,保存這些種子根本沒意思。」要保存瀕危的物種,又要確保大地不受破壞,行嗎?
行。造物主應許說:「人必撒播平安的種子,葡萄樹必結出葡萄,土地必出產作物,天必降下甘露。我必使這群剩餘的人得享這一切。」——撒迦利亞書8:12。
[第25頁的附欄或圖片]
各地還有眾多種子庫
世界各地共有1300所種子庫,以冷藏的方式貯存種子。基尤植物園是其中之一。美國科羅拉多國立種子庫的主管史蒂夫·埃伯哈特稱,貯存在基尤的種子像「諾克斯堡金庫的黃金似的,價值連城」。
[圖片]
千禧種子庫計劃
[第26頁的附欄]
開啟基因庫
種子庫的一項重要功能是,保存農作物的多樣品種以及它們的近親。這個基因組群有助防止和對抗新的病害和蟲害發生。此外,人工育種也帶來更多的產量、更高的營養價值,以及更強的抗病抗蟲能力。可見這個基因組群越來越重要。
人類所需的九成食糧,來自區區的103種植物,而其中三種主要的農作物:水稻、小麥和玉米卻佔了過半數糧食供應。有什麼問題嗎?
有。受人廣泛種植的作物,要是在遺傳上彼此相似,就很容易受單一的病害或蟲害感染。1840年在愛爾蘭發生的事,清楚說明這個危險。當年,晚疫病把馬鈴薯的收成通通毀掉。該種致病的真菌觸發了一場大饑荒,75萬人因而喪生。
[第27頁的附欄]
植物失去多樣性
第十六屆國際植物學會議在美國舉行。在會上,彼得·雷文博士提出警告:「到了21世紀中期,大約在30萬物種裡,有10萬種很可能已經不再存在或者正在消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的報告指出,食用作物失去多樣性「已經是確鑿的事實」。主要原因是意想不到的。
糧農組織的報告說:「現代農業走向商業化,是作物失去多樣性的主要原因。農夫們引進新的品種,結果多種多樣的傳統品種給取代了,這是意想不到的。」
1949年,中國約有一萬種小麥。今天,仍然有人種植的少於1000種。在過去百多年間,美國約有6000種蘋果樹絕了種,有百分之95的卷心菜品種,以及百分之81的番茄品種失去了。
由於戰爭,農夫被迫長期撇下土地,不少當地的作物因而絕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使》指出:「西非沿岸各國是歷史悠久的產米區,出產多種多樣的非洲稻米,卻常年受戰爭影響。非洲稻米和主要糧食之一的亞洲稻米能雜交繁殖。如果戰爭把這些作物摧毀,將對全球造成深遠的影響。」
比種子庫更穩妥
世界監察協會的研究員,約翰·圖希警告說:「我們越來越精於改動基因的組合,可是大自然才能創造它們。要是某種植物絕了種,它具有的遺傳特性就從此消失。我們實在沒辦法把它復原。」因此,不少國家投放大量資金,設立種子庫把種子穩妥地保存下來。
然而,造物主的應許比種子庫的安排更穩妥,因為奇妙的種子是他創造的。他早已保證說:「大地一日還在,撒種、收割、……就必循環不息。」——創世記8:22。
[第24頁的圖片]
在布基納法索採集種子
[第25頁的圖片]
種子貯存在零下的低溫裡
[第26頁的圖片]
肯尼亞的植物學家學習怎樣控制種子的水分
[第24頁的圖片鳴謝]
24-27頁的圖片: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