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玻璃屋藏書千萬

玻璃屋藏書千萬

玻璃屋藏書千萬

《警醒!》法國撰稿員來稿

踏著木階拾級而上,走進空曠當風的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四座矗立的玻璃大樓,宏偉的建築叫人嘆為觀止。這個坐落於塞納河畔的超現代建築物非比尋常,就是法國國家圖書館。經過了幾百年的變遷,這座圖書館才有今天的面貌。

早期歷史

1368年,查理五世把將近一千份手稿收藏在巴黎羅浮宮的塔樓裡。百年戰爭結束後,法王才正式收藏一些可以永久保存的東西。於是許多想巴結皇室的人,紛紛向皇室進貢禮物和遺產,充實了圖書館的收藏。另一方面,航海家和外交使節從歐洲及東方帶回來的書籍,加上士兵從戰場上掠奪的戰利品,也擴充了館藏。到了16世紀,弗蘭西斯一世頒布敕令,實施出版物呈繳制度。法令規定所有出版物均須向皇家圖書館呈繳一冊。

皇家圖書館曾設在國內不同省份的宮邸裡,後來才遷回巴黎,只有在宗教戰爭(1562-1598)期間才被搶掠過一次。到了1721年,圖書館搬到另一個地方,並運作了頗長的時間。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許多宗教典籍及貴族珍藏被沒收,於是圖書館接收了巨量書籍、手稿及複製品。接收的文物價值難以估計,然而圖書館的空間已不敷應用了。

勢不可擋的增長

1868年,一座有九個玻璃圓頂的閱覽室落成啟用。這個閱覽室由建築師亨利·拉布魯薪特設計,可容納三百六十名讀者,收藏了約五萬本書。本來相鄰的書架可以多容納一百萬本書,然而僅在六十年間,館內藏書已超過三百萬本了。

儘管閱覽室進行了無數次整修及擴建工程,可是擴建速度遠遠追不上書刊湧入館內的速度。閱覽室每年需要加建3公里長的書架,才容得下新增的書籍。到了1988年,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宣布要興建「世界上最大、最現代化的圖書館」。建館目的是要「涵蓋所有領域的知識;讓所有人都可以接觸到館藏;使用最先進的資訊傳輸技術,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可查詢;並與其他歐洲圖書館聯繫」。

為了設計新的圖書館,當局舉辦了一次國際競圖比賽,結果收到了大約二百五十份設計圖樣。最後,當局採納了一個默默無聞的法國建築師多米尼克·佩羅的設計。他設計了一座大型四邊形基座,基座的四個角落都有一座大樓聳立,大樓外形好像打開的書本。批評者卻看不起這種設計,他們把這幾座玻璃大樓稱為「太陽能烤爐」,書籍收藏在裡面,就會被陽光曝曬,受熱力破壞。於是館方採取折衷的方法,在玻璃窗後面裝上木簾以保護書籍,最珍貴的文物則收藏在基座書架上。

搬運書籍備受考驗

另一道難題就是搬運這超過一千萬本的書籍。許多文物相當珍貴,卻容易損壞,例如兩本古騰堡聖經。以前搬運書籍文物的時候曾發生意外。1821年搬運的時候,一個目擊者說,許多書籍從手推車掉到街上的泥濘裡。這一次遷館,就得採用更科學的方法。

1998年,一組專家開始從事這件艱巨的工作,把這批數量驚人的書籍搬到新館。為了避免損壞、被竊或遺失,搬運的時候,書籍就封存在水火不侵又防震的集裝箱裡。為了安全起見,卡車沒有標明運載圖書。搬運工作花了將近一年,十輛卡車每天穿梭在水泄不通的巴黎街頭,把大約二萬五千至三萬本書籍運往新館。

知識寶庫

新館閱覽室分兩層。上層有一千六百個座位,存書三十五萬本,開放給市民大眾閱讀。 下層有兩千個座位,僅開放給研究人員使用。

圖書館圍繞著小樹林建造。紅地毯、木牆及木家具,營造一種溫暖、悠閒的氣氛,令人專心閱讀,容易學習。這裡還有一間視聽室,讀者可以查詢惟讀光碟、欣賞電影、聆聽錄音材料,還可以參閱上千份數字化的影像及書籍。

法國國家圖書館足以容納未來五十年出版的新書。看到這座圖書館,實在無法不令人感謝幕後的工作人員,他們為了興建及維修這座知識的寶庫,付出的努力實在令人感動。

[第24頁的圖片]

1868年的閱覽室

[鳴謝]

© Cliché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is

[第25頁的圖片鳴謝]

©Alain Goustard/BNF. Architect: Dominique Perrault. © 2002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ADAGP,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