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百變不曾留
時裝百變不曾留
無論我們察覺與否,我們每天怎樣穿著,多少總受到當前潮流所影響。畢竟我們購買衣服時,潮流已經限制了我們的選擇。
今天看起來很普通的衣服,過去可能卻是非常時興的。舉個例,在百多年前,男士穿襯衣和結領帶,就是最趨時的衣著。在20世紀20年代,放眼街頭,女士們個個都以穿毛衣為時尚。
時裝工業能夠長久不衰,實有賴於兩個因素。第一,人們貪新厭舊;第二,人們喜愛跟風。穿新衣的確會令人感覺愉快。由於這緣故,有時候舊的衣服還未破爛,我們就會添置新裝,目的是追求新鮮感。過去幾百年,時裝工業就利用人們貪新和跟風的心理,既滿足消費者的慾望,本身又發展成為一盤利潤甚深的生意。
時裝工業的巨變
在創作新穎款式時,時裝設計師會善用五個基本元素,就是色彩、線條、褶皺、紋理和織品表面的圖案。過去數千年,時裝設計師就利用這五個元素的不同組合,變化出無奇不有的時裝款式。在古埃及時代,人們製造衣服,一定會選用當地生產的亞麻布。亞麻布薄如蟬翼,很適合當地和暖的氣候。但這種織品較難上色,因此除白色以外,就少有其他顏色選擇。埃及的時裝設計師於是在線條上動腦筋,用褶皺使衣服外形產生豐富的變化。時至今日,打褶仍是常見的設計樣式。
公元1世紀,新的織品和色彩相繼問世。羅馬人有的是錢,就算付出高昂的運費,也不惜由中國或印度輸入絲綢。當時絲織品的價值,與黃金相比不遑多讓。由泰爾進口的染色毛線,也很受羅馬人歡迎。一公斤染色毛線售價高達二千第納流斯,等於一般工人的六年工資。有了這些新的染色毛線,加上來自印度的藍色棉布,或由中國輸入的黃色絲綢,就能造出羅馬貴婦愛穿的鬆身長袍。
在工業革命之前,雖然不時也有新款時裝湧現,舊款卻不會太快過時,昂貴的衣裳往往穿著一世也不會落伍,也只有貴族才對潮流轉變敏感。但工業革命發生後,平民百姓也開始講究穿什麼時裝了。
19世紀期間,棉紡廠和毛紡廠大量設立,生產機械化,織品價格下降,時裝工業同時向貴族和窮人開拓市場。縫紉機面世也使衣服的生產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有了合成染料,織品的色彩就越來越多,令人目不暇接。
科技進步和社會變化,令平民大眾對時裝的需求越來越大。在西歐及北美,人民財富增加,消費能力較強。到了19世紀50年代,一些專以婦女為對象的雜誌問世,百貨商店也開始推出標準尺寸的成衣。那時候,查爾斯·弗德烈克·沃特想出時裝表演這個點子,找來模特兒穿上新款時裝向人展示,刺激觀眾的購買意慾。
進入20世紀,隨著人造纖維、尼龍織品和聚酯纖維等新的合成纖維出現,布料種類繁多,加上電腦大派用場,設計新的款式輕而易舉。今天在全球一體化主導下,無論在東京、紐約、巴黎,還是聖保羅街頭,人們都能夠看到幾乎同一風格的流行服飾。時裝設計師和製造商也發掘出新的途徑,推廣他們的商品。
今天年輕人對時裝的熱愛,比以往的貴族有過之而無不及。買新衣是許多年輕人的每月例行公事,時裝工業每年的生產總值達億萬美元。 *在這個天文數字背後,有沒有難以察覺的危險呢?
[腳注]
^ 12段 過去一年,服裝的生產總值估計為3350億美元。
[第4,5頁的附欄或圖片]
帶動時尚
有好幾百年時間,皇室貴族帶領著服裝的潮流。在17世紀,法王路易十三因為頭頂光禿,決定戴上假髮。此風一開,歐洲其他貴族都去剃頭,然後學他戴上假髮。戴假髮的風氣維持了超過一個世紀。
在19世紀面世的婦女雜誌,介紹新款時裝不遺餘力,甚至給讀者提供廉價的裁剪樣板,讓她們自己縫製衣服。電影和電視在20世紀普及之後,明星成為大眾偶像,也帶領服裝的潮流。流行歌手想做萬人迷,也穿戴極端,吸引年輕人模仿。今天的情況沒有多少改變,為了刺激時裝需求,廣告商還是離不開舉行時裝表演,以及利用精美的雜誌、大型廣告牌、商店櫥窗、電視,展開鋪天蓋地的宣傳活動。
[圖片]
法王路易十三
[鳴謝]
From the book The Historian’s History of the World
[第4頁的圖片]
古埃及的亞麻衣物曾是世上歷久不衰的服裝潮流之一
[鳴謝]
Photograph taken by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第4頁的圖片]
古羅馬時代的婦女穿上長袍
[鳴謝]
From the book Historia del Traje, 1917
[第4,5頁的圖片]
自公元650年面世以來,和服一直流行至今
[鳴謝]
From the newspaper La Ilustración Artística, Volume X, 1891
[第5頁的圖片]
在以往日子,昂貴的衣裳可以流行一段很長的時間
[鳴謝]
EclectiCollections
[第5頁的圖片]
工業革命後,生產力上升,平民大眾也開始關心衣著潮流
[鳴謝]
Eclecti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