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巧奪天工的金屬鑲嵌藝術

巧奪天工的金屬鑲嵌藝術

巧奪天工的金屬鑲嵌藝術

《警醒!》西班牙撰稿員來稿

維克托74歲,由於長期聚精會神製造精細的東西,視力已經衰退了。然而,每當有人問起他50年來一直從事的金屬鑲嵌工作,他的眼睛就閃出光芒。維克托14歲開始學藝,現在是個技藝精湛的金屬鑲嵌工匠。

維克托說:「製作金屬鑲嵌的工藝品對我來說絕不僅是工作而已。有時候,我接連24小時完全沉浸在藝術創作裡。」供他發揮技藝的工具雖然相當陳舊,但當他拿起這些工具時,想起一生致力於製作這種獨特的工藝品,不禁心滿意足,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從大馬士革到西班牙

何謂金屬鑲嵌?就是在金屬表面蝕刻或鑲嵌金銀的波形花紋。考古學家在埃及的墓穴裡發現了一些金屬鑲嵌碎片,碎片可追溯至公元前16世紀。

雖然金屬鑲嵌製品最先可能在中國或埃及製造,但「金屬鑲嵌」的英語字詞卻出自古城大馬士革這個名字。大馬士革是敘利亞的首都,當時製作的金屬鑲嵌製品精美絕倫,技藝巧奪天工,所以這種製品的英語名稱就是由大馬士革的名字引伸而來。大馬士革位於重要的交通樞紐,東臨美索不達米亞(西南亞地區)和東方的國家,西接地中海東面的國家,是個繁榮的貿易中心。由於在商業上佔盡優勢,大馬士革就把傳統的工藝品,包括金屬鑲嵌製品,出口到敘利亞以外的各國去了。

過了幾個世紀,金屬鑲嵌的技藝就在歐洲發展開來了。到了16世紀,西班牙托萊多城成了製作這種藝術品的主要中心。托萊多的佩劍、盔甲、盾牌以及形形色色的精品,都用了金屬鑲嵌技藝製作,高貴優雅,氣派不凡。

對比藝術

托萊多的金屬鑲嵌是以純黑的鋼片襯托耀眼的金銀鑲花圖案。成品的花紋有古代的阿拉伯庫法字體,綜合了阿拉伯和穆德哈爾文化中常見的花卉或幾何圖形。讓我們到托萊多一遊,看看鑲嵌工匠怎樣保存這種卓越不凡的技藝。

當你來到托萊多古城,在狹窄而彎曲的街上閒逛,你就會以為自己回到中世紀的時代。你會發現鑲嵌技藝並沒有失傳,也會看到許多店鋪的櫥窗裡都掛滿了各種各樣的金屬鑲嵌製品,例如胸針、手鐲、袖扣、領帶別針、藥丸盒、頂針、耳環、裝飾用的碟子等等。此外,你還可以在一些店鋪內,看到工匠用傳統的方式表現鑲嵌技藝。他們一手拿著金線,一手拿著小鋼錘,熟練地把金線敲打到金屬片上。金屬鑲嵌的特色就是把纖細的金線鑲嵌到鋼片上。

精雕細琢

你走近一點看,就會留意到工匠旁邊有好幾塊形狀不同、大小不一的鋼片。工匠選了一塊圓形鋼片,開始第一道工序,稱為劃溝紋。工匠用一把堅硬的雕刻鋼刀,縱橫交錯地在金屬表面刻上細細的線。之後,工匠就用鋼刀勾畫出草圖。

完成第一道工序後,工匠把金屬片放在一個木台上。木台可以上下調校,而且塗上稱為希臘焦油的樹脂。工匠用木台承托著金屬片,預備開始下一道工序。

下一道工序就是鑲嵌。工匠一手拿著金線,一手拿著錘子輕輕地敲打,把金線嵌入圖案裡,直至把整個圖案都鑲嵌好了。金屬片上的紋飾也許是漂亮的阿拉伯花葉式圖案,或許是花鳥、幾何圖形,甚至可能是托萊多古城的景致。有些工匠更把幾種圖案綜合起來,設計成美麗的圖畫。

接著的工序是固定鑲嵌。工匠需要用一個較大的錘子,輕輕地敲打金屬片上的金線,從而把金線固定在蝕刻圖案之上。

為使精巧細緻的圖案突顯出來,工匠就要做以下處理,把金屬片藍化,即是把金屬片浸入苛性鈉和硝酸鉀溶液裡,溶液溫度維持在攝氏800度。這個氧化過程使金屬片的顏色變成深黑色,像天鵝絨的顏色一樣。底層呈深黑色,就能襯托出金色的圖案,這就是大馬士革金屬鑲嵌的特色。

最後的工序是雕鑿 打磨 金屬片上的圖案。圖案經過雕鑿後,輪廓變得更加鮮明清晰。所有細緻的物像,例如羽毛、花瓣就是在這時候加工處理。然後,工匠會用瑪瑙石把這件工藝品打磨得光亮,使金屬片表面的金線光亮閃爍,底層卻呈深黑色,對比是多麼鮮明強烈。工匠精雕細琢,終於完成了這幅賞心悅目、閃閃生輝的圖案!

金屬鑲嵌製品別具一格,顯揚了鑲嵌工匠技術多麼精湛。多虧他們多個世紀以來一直致力保存鑲嵌技藝,這種古代藝術才得以流傳至今,供人觀賞,令人讚嘆不已。

[第16頁的圖片]

劍型的金屬鑲嵌開信刀

[第17頁的圖片]

西班牙托萊多

[第17頁的圖片]

耳環

[第17頁的圖片]

項鏈墜子

[第17頁的圖片]

古董珠寶盒

[第18頁的圖片]

劃溝紋

鑲嵌

固定鑲嵌

藍化

雕鑿

打磨

[第16頁的圖片鳴謝]

所有圖片:Agustín Sancho

[第17頁的圖片鳴謝]

此頁的四個圓角、項鏈墜子和古董珠寶盒:Agustín San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