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洲鳥獸破藩籬
六洲鳥獸破藩籬
《警醒!》烏克蘭撰稿員來稿
你喜歡在大自然中觀察動物嗎?如果是這樣,能一次就看遍非洲、亞洲、澳洲、歐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動物,肯定會令你非常興奮。這不是天方夜譚嗎?當然不是。你只要到烏克蘭南部的新阿斯卡尼亞生物圈保護區一遊,這個美夢就可以成真。在這裡,來自六大洲的野生動物親如一家,到處都有牠們漫步的身影。
關於這片保護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83年。那年一個名叫弗雷德里克·普法斯-法伊因的德國人來此定居,他看中了一片原始草原,就把它闢為保護區。他在這片土地上建起一個私人動物園來,飼養了50多種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後來在1887年,他又增建一個植物園。現在,新阿斯卡尼亞生物圈保護區擁有一個植物園、一片面積1萬1000公頃的原始草原和一個動物園。
走近保護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植物園。多年來,科學家把世界各地許多品種的樹木移植到這裡,點綴這片面積達200公頃的保護區。由於保護區坐落烏克蘭的乾旱地帶,人們就挖了一些自流井和溝渠,用來灌溉園中的樹叢和灌木。在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這個園林設計和灌溉系統贏得了金質獎章。
六洲動物展風姿
從濃蔭覆蔽的植物園,我們來到了陽光燦爛的草原上。草原面積約2500公頃,四面築有籬笆。五十多種野生動物就在這裡各據天地,漫步徜徉。讓我們先看看一些來自非洲的動物。
在大型動物中,南非水牛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危險動物的一位代表。牠肩膀高約1.7米,這碩大的體型固然已夠駭人,牠那長約1米的巨角更是非同凡響。由於公牛野性難馴,無從捉摸,大家還是遠觀為妙。
另一種引得我們駐足觀望的動物是大角斑羚,牠產於非洲東南部。由於保護區內嚴禁狩獵,這些羚羊自1892年移居此地後,就一直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在遊客的注視下,羚羊悠然吃草。有些大角斑羚被馴化了,有如普通的奶牛,可以給人在牠們身上擠奶。大角斑羚的奶含豐富脂肪,營養非常高,具有醫藥價值,比如可用來治療胃潰瘍。
鴯鶓是一種產於澳洲的大型鳥類,在所有鳥類中牠的個頭第二大,僅次於鴕鳥,也不會飛。有些鴯鶓能長到1.8米那麼高,體重可以達到59公斤。雖然被圈養在網欄內,但鴯鶓的領土已足夠牠們自由馳騁、任意東西了。
鴯鶓有一個引人入勝之處,就是幼鳥還
沒有孵化出來,即會對爸爸的聲音做出反應。舉個例子,據說在小鴯鶓快要孵出前,如果用錄音機播放鴯鶓爸爸的聲音,小鴯鶓就會在蛋裡跳動,令整個蛋晃來晃去。但蛋中小鴯鶓對媽媽的聲音卻無動於衷。為什麼呢?原來雌鳥雖然產蛋,但孵蛋的工作卻由雄鳥負責。牠會照顧鳥蛋達約50天之久,直到小鴯鶓破殼而出。之後,牠仍會繼續照顧這些小寶貝。所以,小鴯鶓雖在襁褓之中,卻早已明瞭是誰在照顧牠們了。附帶說一句,這些表面呈深綠色的鴯鶓蛋可不簡單,它碩大無比,每個竟重達700克呢!
保護區裡還有普熱瓦利斯克野馬,牠們原產於蒙古大草原,1899年才被人帶來這裡。據說,由於草原面積減少,又遭到大量捕獵,到了20世紀60年代,普熱瓦利斯克野馬已經在野外絕跡了。
現時各地動物園和公園大概圈養了1100匹普熱瓦利斯克野馬,其中新阿斯卡尼亞就有100匹。科學家正嘗試讓這些野馬重歸野外。在1992至1993年間,有21匹普熱瓦利斯克野馬運返蒙古。
保護區裡最大的族群是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斑點鹿。由於背上滿布斑點,這種優雅的動物又稱為梅花鹿。這種有趣的動物體型纖細,嬌小的頭上頂著一對雍容的鹿角,實在非常悅目。
你還可以看到大額牛悠閒地吃草,這是一種仍帶一點野性的印度牛。在印度,牠們白天裡在森林自由自在地遊蕩,晚上就返回村莊。雖然新阿斯卡尼亞既沒有森林也沒有村莊,大額牛卻生活得心滿意足,能與左鄰右舍的動物和睦相處。
北美野牛體型碩大、力量驚人。大約一百五十年前,數百萬這樣的巨獸縱橫於北美洲大草原,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後來卻幾被獵殺殆盡。現時歐洲僅有的一種美洲本地野牛
就是北美野牛。牠們以這裡為家,無論寒暑,牠們都在草場上安身立命。南美洲的代表是美洲鴕,牠也是一種不能飛的大型鳥類。跟澳洲鴯鶓有些相似,美洲鴕身高可達1.5米,體重達50公斤。跟鴯鶓一樣,美洲鴕也是由雄鳥來做孵蛋工作的。但牠們之間有一個顯著的差別,鴯鶓一夫一妻,美洲鴕卻是一夫多妻的。所以,我們可以見到3到5隻雌性美洲鴕在同一個窩裡產蛋。
這裡也有來自歐洲的紅鹿和狍子。牠們生命力極強,不畏嚴寒酷暑,在草場上繁衍不息。人們就用紅鹿和狍子來充實歐洲各地的自然保護區,也用牠們來增加狩獵區的動物數目。這裡還在1960年引進北歐的設得蘭矮種馬,牠們在這裡安家以後,數目增加了許多。
以這裡為家的動物還有斑馬、角馬、亞洲野驢、賽加羚羊和種類繁多的鳥兒。有些動物一年四季都在野外生活,也有一些動物會被帶到農場裡過冬。
保護區的維護工作
今天,新阿斯卡尼亞是烏克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基地。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做了大量
的工作來維持草場的天然形態,並幫助動物盡快適應新環境中的生活。科學家也努力使保護區在現有的珍稀動物基礎上品種更加齊全,更能代表原產區的特色。自然保護區遍布全球各地。從北美到南美,從非洲到澳洲,從亞洲到歐洲,各個大草原上都有其一席之地。每個自然保護區都有本身的特點,也各有不同種類的動植物。新阿斯卡尼亞保護區的特色是沒有國家藩籬,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不但都能適應那裡的新環境,還能享有四海一家的和諧。
聖經預言的日子是萬眾期待的,當上帝王國來臨的那一天,不但人間享有太平,就是在動物當中,互相廝殺的情景也會永遠成為過去。(以賽亞書11:6-9;何西阿書2:18;使徒行傳10:34-35)
[第14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新阿斯卡尼亞生物圈自然保護區
[第15頁的圖片]
大角斑羚
[第15頁的圖片]
南非水牛
[第15頁的圖片]
鴯鶓
[第16頁的圖片]
梅花鹿
[第16頁的圖片]
普熱瓦利斯克野馬
[第16頁的圖片]
美洲野牛
[第16,17頁的圖片]
品種繁多的鳥兒也在這裡安家
[第17頁的圖片]
美洲鴕
[第17頁的圖片]
狍子
[第17頁的圖片]
紅鹿
[第17頁的圖片]
植物園
[第15頁的圖片]
南非水牛及鴯鶓:Biosphere Reserve “Askaniya-Nova,” Ukraine; 地球: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第16頁的圖片]
鹿:Biosphere Reserve “Askaniya-Nova,” Ukraine; 地球: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第17頁的圖片鳴謝]
鳥:Biosphere Reserve “Askaniya-Nova,” Ukraine; 花和公園:Olha Dvorna/Biosphere Reserve “Askaniya-Nova,” Ukraine; 地球: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