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動物父母不易做

動物父母不易做

動物父母不易做

《警醒!》西班牙撰稿員來稿

為人父母的要把子女撫養成人,往往須花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可是對許多動物來說,在夏季的短短幾個月內,父母就要完成責任,一方面餵哺兒女,一方面訓練牠們各種技能。且讓我們走進動物世界,去看看幾個例子,見識一下動物父母怎樣每年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1.白鸛鸛鳥(見附圖)在夏天根本沒有時間休息。除了不時要修築鳥巢外,白鸛還要經常飛到鄰近的湖泊裡去,找些青蛙、小魚、蜥蜴或蚱蜢來餵哺飢餓的雛鳥。由於雛鳥的食量很大,父母由早到晚都要不停地來回飛行。試想像一下,雛鳥在出生後數星期,每天的食量就已相當於牠們體重的一半了!即使年幼的鸛鳥學會了飛行,牠們仍要依賴雙親照顧多幾個星期。

2.獵豹獵豹都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照顧幼豹的責任落在母親身上。母豹一胎通常產下三至五隻幼豹。在哺乳期間,母豹差不多每天都要獵食,以確保自己有足夠的體力。但獵食可不是容易的!幾乎十有九次都會失敗。此外,獅子經常伺機捕獵幼豹,因此母豹每隔幾天就要帶著小豹遷往另一個獸穴。到了第七個月,在母豹訓練下,幼豹開始學習自行獵食,這個過程非常漫長,需時一年或以上。一般來說,幼豹跟母親生活一年至年半,才開始獨闖天下。

3.鸊鷉鸊鷉是常常跟兒女在一起的。雛鳥一出生,就會離開水面,舒舒服服地躺在爸媽的背上。雌雄鸊鷉在翅膀與背部羽毛之間有個育兒袋,雛鳥可以很容易鑽進去。即使父母在游泳,雛鳥也會感到暖洋洋的,而且很安全。雌雄鸊鷉會輪流帶雛鳥和輪流潛入水中覓食。雖然雛鳥很快就學會潛水,懂得自己尋找食物,但牠們跟父母的親密關係仍會維持一段時間。

4.長頸鹿長頸鹿通常一胎只生一個小寶寶,原因不難理解,一隻初生的長頸鹿(見附圖)已差不多重達60公斤,身高接近2米!小長頸鹿出生後一小時,就能夠站立,開始吸吮母乳,甚至吃草。即使如此,小長頸鹿仍需要媽媽悉心照顧,九個月後才可以自立。年幼的長頸鹿一旦遇上危險,會躲在母鹿的兩腿之間尋求保護,母鹿的雙腿非常有力,絕非一般敵人所能抵擋。

5.翠鳥翠鳥用魚來餵哺雛鳥。牠們捕魚時眼明口快,而且有所選擇。鳥類學家發現,翠鳥父母只會揀一兩厘米長的小魚來餵養剛孵化的雛鳥。父母小心地用嘴將小魚送到雛鳥的口中,魚頭向外,讓飢餓的雛鳥先咽下魚頭,餘下的部分,雛鳥就可輕易吞掉。隨著小鳥慢慢成長,父母會給牠們吃一些較大的魚,同時增加餵哺的次數。起初,小鳥約45分鐘才吃一頓,到了第18天,食量開始大增,每15分鐘就要開懷大嚼。附圖所見的年輕翠鳥已經成長離巢,可以自行覓食了。你也許以為到此階段,翠鳥的父母大概可以享享清福了。想得倒美啊!事實上,同一個夏天,牠們會再度為人父母,並再開始新一輪的哺育過程。

不錯,我們對許多動物養幼育雛的方式仍一知半解。不過,自然學家越加探索,就越加看得清楚,在動物世界裡,父母本能怎樣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既然耶和華賦予動物這樣的本能,對於人類,他豈不更希望做父母的能表現稱職,把子女養育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