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圖書館——知識的寶庫

圖書館——知識的寶庫

圖書館——知識的寶庫

《警醒!》澳大利亞撰稿員來稿

有人說,圖書館是文明的支柱;《世界圖書百科全書》則說,人類的文明和科技有今天的成就,圖書館實在功不可沒;德國詩人歌德就說,圖書館珍藏了人類寶貴的回憶。

哪些圖書館是重要的「文明支柱」呢?哪一本書不但對圖書館影響深遠,而且有助於掃除文盲?在世上數一數二的大圖書館中,又有多少藏書呢?我們要找出第一條問題的答案,就讓時光倒流,一同拜訪一個古代的圖書館。

人類智慧的寶庫」

試想像一下,時間回到公元前650年,你來到今天稱為伊拉克的中東國家,進入了尼尼微城(在今天的摩蘇爾附近)。尼尼微城牆高聳,亞述巴尼拔的皇宮矗立眼前。 *(亞述巴尼拔就是統治亞述、埃及和巴比倫的君王。)你站在皇宮門外,看見人用手推車把沉甸甸的陶罐搬進宮中。這些人剛從遠方回來,他們走遍亞述帝國每一個角落,收集所有關於不同民族的習俗、文化及宗教的著作。打開其中一個陶罐,你看見裡面全都是長10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小泥板。

你跟隨一人進宮。在宮內,你看見書記拿著用骨頭製成的尖筆,在濕潤的小泥板上刻字,他們正在將外國著作翻譯成亞述語。為了使這些記錄能夠保存下來,小泥板刻好後就放在爐子裡焙乾。然後這些記錄就會存放在房間裡,這些房間共儲存了幾百個陶罐,都放在架子上。每個房間的門柱上都掛著一個牌子,告訴你各類記錄存放的地方。圖書館中存放了超過兩萬塊小泥板,記錄的資料包括貿易、宗教習俗、法律、歷史、醫學、人類生理學及動物生理學,難怪一個後代學者說這個圖書館猶如百科全書,是「人類智慧的寶庫」。

古代的其他圖書館

古代除了尼尼微的亞述巴尼拔圖書館外,還有其他著名的圖書館。早在亞述巴尼拔之前一千年,漢穆拉比王就已經在巴比倫的博爾西帕城建立一個圖書館。蘭塞王二世也在亞述巴尼拔之前七百年,在埃及底比斯城創建了一個著名的圖書館。可是由於亞述巴尼拔的圖書館藏書眾多,包羅甚廣,結果贏得了「古代最宏大的圖書館」的美譽。要到三百五十年後,才有另一個更宏大的圖書館出現。

這個規模宏大的圖書館是由托勒密一世索特爾於公元前300年建造的,他是亞歷山大大帝麾下一名將軍。圖書館矗立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其館員致力於收集世界各地的著作。 *根據傳說,就是在這個圖書館內,大約七十位學者把聖經的《希伯來語經卷》翻譯成希臘語。這個譯本後來被人稱為《七十子譯本》,受到早期基督徒廣泛使用。

東方的圖書館

當亞述巴尼拔擴充他的圖書館之際,中國正值周朝。周朝統治年間(公元前1122年-前256年),「五經」成書。「五經」包括占卜事象的《易經》、記錄上古帝王言行的《尚書》、詩歌總集《詩經》、關於宗教禮儀的《禮記》,及孔子修訂魯史而成的《春秋》,《春秋》記載了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的魯國歷史。「五經」及學者為「五經」所作的注釋,不但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還成為中國兩千年來宮廷及民間圖書館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

日本的北條實時出身當權的武士家族,1275年在家鄉金澤(現今橫濱的一部分)創立了一個圖書館,並致力於收集所有中國及日本的著作。他的珍藏仍然保存至今,但藏書量已經減少了。

聖經、修道院圖書館與西方文化

《西方圖書館史》說:「只要研究一下基督教的興起、傳播及久遠的歷史,就可以明白印刷書刊的影響力有多大,圖書館的價值有多高。」圖書館的發展跟基督教的傳播有什麼關係呢?

羅馬帝國衰落以後,帝國境內的圖書館所收藏的古書不是被毀,就是散失了。後來修道院在歐洲各地紛紛成立,收集古代圖書館散失了的典籍。許多修道院的主要工作,就是抄寫聖經手稿及其他著作。例如本篤會的修士嚴守「聖本篤會規」,規定他們要閱讀及抄寫聖經。

君士坦丁堡圖書館收藏了古代手稿,還負責抄寫。這些手稿後來在意大利再次出現。一般相信,這些手稿對後來的文藝復興運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歷史學家埃爾默·約翰遜說:「西方文化得以保存下來,修道院圖書館實在功不可沒。大約有一千年之久,這些圖書館可說是歐洲的學術中心。要不是這些圖書館,西方的文明史可能要改寫了。」

在這一千年間,抄寫聖經的工作使歐洲人成為好學好問。隨著宗教改革運動席捲歐洲,平民百姓為了閱讀聖經,奮力掙脫文盲的枷鎖。《圖書館的故事》說:「宗教改革運動令人意識到,每一個人都要受過教育,才能閱讀聖經。隨著人們為教義的問題大起爭論,具有良好閱讀能力是很重要的,他們必須閱讀更多宗教書刊,增長知識。除了有閱讀能力之外,還要有書刊供他們閱讀。」

因此,在西方社會,圖書館林立,人大多會讀書寫字,聖經的功勞最大。後來,隨著印刷術面世,大型的私立及國立圖書館先在歐洲,繼而在世界各地紛紛成立,這些圖書館的藏書包羅萬象。

21世紀的圖書館

今天,一些圖書館的規模宏大驚人。試想想,你站在書架的旁邊,書架赫然長達850公里,架上放了2900萬本書!這大約是世上最大的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藏書量。除了書籍以外,圖書館還收藏了270萬份影音記錄,1200萬幀照片,480萬張地圖,以及5700萬份手稿。圖書館每天也館藏多7000份圖書和其他資料。

倫敦的英國圖書館存書超過1800萬本,藏書量在世界排行第二。莫斯科的俄國國立圖書館藏有1700萬本書籍,以及63萬2000份報章全年合訂本。法國國立圖書館是歐洲其中一間歷史悠久的國立圖書館,藏書1300萬本。除此之外,據《圖書館世界記錄》指出,「法國國立圖書館是第一間可以在網上搜尋大部分館藏內容的圖書館」。只要有電腦上網,人就可享有前所未有的方便,瀏覽人類知識的寶庫。

今天世界資訊泛濫,是前所未有的。據估計,世上的書刊和資訊每四年半就增加一倍。單在美國一地,每年就有超過15萬本新書面世。

所羅門是古代的一位君王,也是一位學者兼作家,他說:「著書多,沒有盡頭;讀書多,身體疲乏。」(傳道書12:12)這句至理名言在今天尤其管用。既然資訊非常豐富,我們若能慎加選擇,圖書館就誠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說的一樣,是「知識的寶庫」。

[腳注]

^ 6段 人們相信,亞述巴尼拔就是聖經以斯拉記4:10所說的亞斯那巴,與猶大王瑪拿西同期。

^ 10段 關於古代及現代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詳見《警醒!》(英語版)2005年1月8日刊。

[第20頁的附欄或圖片]

圖書館員的工作

如果你在圖書編目中找不到你要的書,無需感到失望,只要問問圖書館員就行了。圖書館員具備專業知識,能給你莫大的幫助。羅德里克擔任圖書館員20年,他說:「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從圖書館何處著手尋找書籍,又怕向館員求助,因為他們害怕,在館員看來他們的提問是愚蠢的。然而,根本沒有問題是愚蠢的。就算你詞不達意,優秀的圖書館員也能夠幫你找到你想要的東西。」

[第21頁的附欄或圖片]

這些數字是什麼意思?→ 225.7

杜威十進分類法

許多圖書館都以杜威十進分類法來把館藏分門別類。這個分類法以數字代號分類,通常在編目或書脊上都可以看見這個代號。麥維·杜威是美國一位深具影響力的圖書館長,他在1876年首次發表這個分類法。這個系統從000起至999止,把題目分成十個大類:

000-099 總類

100-199 哲學及心理學

200-299 宗教

300-399 社會科學

400-499 語言

500-599 自然科學及數學

600-699 科技(應用科學)

700-799 藝術

800-899 文學及修辭學

900-999 歷史及地理

每個大類細分成十個小類,每個小類會按照不同的題目再分類。例如,在200(宗教)分類之下,聖經的數字代號是220。但在這個代號下,跟聖經有關的題目會再分類,如225代表「新約」(《希臘語經卷》)。另外,每個小類還附加數字來代表這本書籍的種類:

01 哲學及理論

02 雜項

03 詞典、百科全書、索引

04 特藏

05 期刊

06 組織和管理

07 教育、研究及相關項目

08 普通論集

09 歷史

這樣,聖經百科全書的分類號碼就是220.3,而新約注釋分類號碼就是225.7。

美國國會圖書館使用另一個分類系統,與杜威分類法相似,但使用了英語字母和數字的組合。許多書刊也使用一套字母與數字的組合代碼,標明書本的作者。另外,不同的國家也會使用不同的分類法。

[第18頁的圖片]

公元前650年,亞述王亞述巴尼拔的圖書館收藏刻了楔形文字的小泥板

[第18頁的圖片]

倫敦英國圖書館

[第18頁的圖片]

1761年,瑞士一個修道院的圖書館

[第19頁的圖片]

約公元前300年,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

[鳴謝]

From the book Ridpath’s History of the World (Vol. II)

[第20,21頁的圖片]

美國國會圖書館是世上最大的圖書館

[鳴謝]

From the book Ridpath’s History of the World (Vol. IX)

[第18頁的圖片鳴謝]

左上圖和下圖: Erich Lessing/Art Resource, NY; 泥板: Photograph taken by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