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選擇又何妨?
少些選擇又何妨?
今天,美國人「在生活各方面比以前享有更多的選擇」。以上的話來自《科學美國人》的一篇文章。沒錯,談到選擇商品、職業、友伴,人們都有許多選擇。理論上,選擇越多,滿足感應該也越大。但令人意外的是,選擇太多反而是煩惱的根源。為什麼會這樣呢?
文章告訴讀者,人面對選擇時的心態足以決定他是否會快樂。舉個例子,有些人在買東西時,為要挑到最好的,會不惜花很長的時間仔細閱讀商品標籤,以及研究其他相關的新產品。買了之後,還要跟別人所買的比較一下。另一些人則但求「滿意」就行了。就算有更好的選擇,只要找到合用的東西,就不再三心兩意了。
對那些一定要買到好東西的人來說,選擇越多,就越難作決定。《科學美國人》說,「這些人作了選擇,卻又抱怨沒有時間細看別的選擇」。結果,他們「得到的滿足感和快樂也較少,他們較消極,也較容易沮喪」。這告訴我們什麼呢?文章說:「我們不得不承認,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選擇,正是造成現代社會一般人不快樂的原因之一。」
不過,研究人員指出,這種與選擇有關的壓力是可以減低的,方法如何呢?
● 如果要買的是不太重要的東西,不妨縮小選擇的範圍。例如,規定自己買衣服時,最多只逛兩家服裝店。
● 預先決定所買的東西要符合什麼基本條件,這樣就不用到處搜求所謂的「極品」。
● 對於決定不買的東西,不要老想著它有多好。想想那個你已買回家的東西,它也不錯吧!
● 「期望越低,失望越少」這句話聽來像陳詞濫調,但也是有道理的。你要活得稱心如意,就要有這樣的心態。
[第31頁的鳴謝]
來源: Scientific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