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宿於岩際的塘鵝

宿於岩際的塘鵝

宿於岩際的塘鵝

《警醒!》英國撰稿員來稿

在蘇格蘭愛丁堡東北一帶海域,距離福斯河一個名叫弗斯的河口不遠處,矗立著高110米、方圓2公里的馬默斯巴斯岩。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地方,為數可能多達10萬的北方塘鵝建立自己的家園。塘鵝叫人著迷,棲息於這裡的塘鵝,就佔全球總數的十分之一。 *

一百年前,塘鵝是被人捕來充作食物的,脂肪則用來製藥。塘鵝的羽毛很有價值,是造床墊和枕頭的好材料。單單造一張床墊,就需要大約300隻塘鵝的羽毛。塘鵝蛋也曾享有美食之名,但今天一般人都不怎麼愛吃了。

塘鵝可活到30歲,通常只會跟一個配偶白頭偕老。每年1月,這種候鳥會回到相同的地方棲息。對於自己的家園,塘鵝是絕不容許別人侵佔的。在馬默斯巴斯岩,塘鵝用海藻和草築成的巢,分布得星星點點,密密麻麻,幾乎每隔一米就有一個。牠們喜歡把巢築在當風的地方,這樣,牠們就可以垂直升降。

塘鵝的一舉一動都引人入勝。牠脖子伸長,嘴巴朝天,就表示牠勢將起飛;當面前站著另一隻塘鵝,感到對方想侵佔牠的領土時,牠就把脖子低垂,含胸拔背,使出一招塘鵝亮翅,對方敢越雷池半步的話,就得準備招架了。交配時,雌鳥和雄鳥會用鳥喙互相攻擊,像比劍一樣,雄鳥只要輕輕擊中雌鳥的脖子,雌鳥就會乖乖就範。塘鵝每年只生一卵,小塘鵝的父母會分擔孵卵的工作,孵卵方法就是把蹼足放到卵上,使卵保持暖和。

成年塘鵝全身亮白,只有翅膀的末端呈黑色,格外搶眼。牠的兩個翅膀展開來,可有2米長。未成年的塘鵝正好相反,底色烏黑,綴有一些小白點。出生不到12週,小東西的體重就超過父母了,因為身體還會增添一層脂肪,為未來的遷徙積聚能量。

小塘鵝的自立由跳崖開始。小塘鵝沿山崖滑下沒入水中,蹼足大力拍水。能夠安全降落的,在水裡暢泳,悠然自得,還會捕魚。但大部分的新一代從高而落時,不是折足就是折翼,小生命就這樣報銷了。時候一到,牠們就會遷徙,由馬默斯巴斯岩啟航,航程往往遠至西非,可能一別三四年,才會舊地重遊。

看塘鵝俯衝而下捕食,也是個嘆為觀止的奇景。塘鵝從高空極速插入水裡時,時速高達100公里,當距離水面約30米時,塘鵝的一對翅膀就會收向後方,上身形成一個箭頭,鼻孔密封,一層保護膜會把雙眼蓋住。入水的一剎那,皮膚下的氣囊會承托身體,給予保護。在極大衝力之下,魚兒來不及反應,有些即時就昏了過去,海面上只見水花高高濺起。

塘鵝潛入水中時,用翅膀和兩腳撥水前進,追逐著魚兒吃。牠們的餐單上有鯖魚、鯡魚、青魚和沙鰻。牠們為尋找海鮮美食,可以在大海裡捕魚30個小時而不覺疲倦,有些塘鵝甚至東飛至挪威海岸覓食。

以馬默斯巴斯岩為家的海鳥,除了塘鵝還有大概十個別的品種。但面對塘鵝領土的不斷擴張,牠們要在這裡立足談何容易。大約六百年前,馬默斯巴斯岩是個給人禱告和沉思的好地方。後來有一段時間,這裡又成為設防的罪犯流放地。往事如煙,1902年在這裡架設的燈塔已經無人看管了,但燈塔的警告燈光依舊向著河口掃射。

這裡原有的一個園子,隨著人去樓空,已是一片荒蕪,被塘鵝佔據為家了。遊客可以登上當地的觀光遊船,由北貝理克郡的小港口出發,來這裡繞島而行,近距離一瞻塘鵝的丰采。如果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旅程將更妙不可言。

但即使天氣惡劣,海面濁浪排空,遊客也不致乘興而來,敗興而返。通過不同凡響的現代視像科技,遊客可在北貝理克郡蘇格蘭海鳥中心觀看錄像帶的專題介紹,認識馬默斯巴斯岩的各種生態情況。遊客無論選擇哪一樣,都有機會看到馬默斯巴斯岩的塘鵝,表演從高而落的插水絕技。馬默斯巴斯岩之行,絕對是難忘的經歷。

[腳注]

^ 3段 今天,塘鵝歸入鰹鳥屬或憨鰹鳥屬。北方塘鵝的拉丁名字顯示牠來自的地方——馬默斯巴斯岩。

[第27頁的圖片]

下衝的塘鵝時速達100公里

[鳴謝]

© NHPA/Bill Coster

[第26頁的圖片鳴謝]

塘鵝:Stefan Ernst/Naturfoto-Online; 背景:Jörn Meier/Naturfoto-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