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夾在兩種文化之間,我怎麼辦?

夾在兩種文化之間,我怎麼辦?

青年人問……

夾在兩種文化之間,我怎麼辦?

「我的家人是意大利人,他們待人熱誠,喜愛表達真情。我們現在住在英國。這裡的人看來很守紀律,很注重禮貌。然而,我對這兩種文化都沒有歸屬感,我既不是意大利人,也不是英國人。」——焦蘇埃,英國

「在學校裡,老師叫我跟他說話時要望著他。但是,如果我跟爸爸說話時看著他,他會說我沒有禮貌。我覺得自己夾在兩種文化之間,不知怎樣做才好。」——帕特里克,移居法國的阿爾及利亞人

你的父親或母親是移民嗎?

□ 是 □ 不是

學校裡,人們的語言和文化是否跟你家庭的不一樣?

□ 是 □ 不是

每年都有許多人移民到其他國家,其中大部分人都面對很多難題。他們發覺,突然之間周圍的人的語言、文化和服裝都改變了。結果,他們經常成為嘲笑的對象。一個叫娜爾的女孩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她和家人一起從約旦移民到北美。她說:「我們的服裝和當地人不一樣,所以他們都取笑我們。還有,我們根本就不懂得美式幽默。」

另一個叫納迪婭的年輕人面對另一種難題。她解釋說:「我的父母是意大利人,但我出生在德國,所以我的德語有意大利口音。同學都叫我做『蠢意大利人』。當我回到意大利時,我說的意大利語有德國口音。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不管我到哪裡,我都是外國人。」

父母要是移居外地,孩子還會面對什麼難題呢?這些孩子怎樣才能使不利的情況變成對他們有利的條件呢?

文化鴻溝和語言障礙

在移民家庭中,父母和年輕兒女之間可能會築起一條文化鴻溝。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往往比父母更容易適應新的文化。比如,安娜八歲時和家人移居英國。她說:「我和弟弟很自然就適應了倫敦的生活。但是,我的父母長期生活在葡萄牙一個細小的海島馬德拉島上,要他們適應這裡的生活真不容易。」瓦恩三歲時和父母從柬埔寨移居澳大利亞,她說:「我的父母到現在也沒有很適應這裡的生活。事實上,我爸爸經常由於我不能理解他的觀點和他所做的事而煩惱、生氣。」

這種文化鴻溝可以像一條河,將孩子和父母分隔兩岸。語言障礙就像沿河建起來的城牆一樣,也許進一步擴大了家人之間的鴻溝。語言障礙的起因是由於孩子學習新語言的速度比父母要快。隨著孩子漸漸淡忘自己的母語,父母與孩子就更難於深入交談、好好溝通,結果語言障礙的城牆就建了起來。

伊恩現在14歲,和家人從厄瓜多爾移民到紐約後,發覺自己和父母就在彼此之間築起了這道「城牆」。他說:「現在,我說的英語比西班牙語還要多。學校裡的老師說英語,我的朋友說英語,還有,我跟弟弟談話也說英語。我滿腦子都是英語,那還記得西班牙語呢。」

你跟伊恩有同感嗎?如果你年幼時就跟家人移居外地,你可能不想到長大後母語會對你有任何用處。所以,你也許漸漸淡忘了自己的母語。之前提到的娜爾說:「我的爸爸堅持我們要在家中說阿拉伯語,可是我們都不願意。我們認為學習阿拉伯語是多餘的。我們的朋友都說英語,我們看的電視節目都是英語的。那麼,為什麼還要學習阿拉伯語呢?」

可是,你長大一點後,就可能會明白說流利的母語是很有益處的。但是,你也許會發現,以前說母語毫不費力,可是現在要記得那些詞語卻很困難。邁克13歲,他的父母從中國移居英格蘭。邁克說:「我將漢語和英語混在一起說。」15歲的奧內爾跟父母從剛果(金沙薩)搬到倫敦。她說:「我想用林加拉語和媽媽交談,卻表達不到自己的意思,因為我習慣了說英語。」梨的父母是柬埔寨人,梨在澳大利亞出生,她巴不得自己能操流利的柬埔寨語。她說:「我沒法把我的感覺一一告訴我的爸媽,因為我的柬埔寨語實在太糟了。」

為什麼要跨越鴻溝?

如果你已經忘記一些母語,不要灰心,因為你可以重新拾起你的母語。但是,你首先要清楚了解這樣做的好處。究竟有什麼好處呢?之前提到的焦蘇埃說:「我想學習說我爸媽的語言,因為我想跟他們更親密,尤其想跟他們一起崇拜上帝。學習他們的語言,不但幫助我明白他們的感受,也讓他們了解我。」

很多年輕的基督徒學會掌握父母的母語,因為他們想跟當地的移民談論上帝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24:14;28:19,20)薩洛毛五歲時就移居倫敦,他說:「可以用兩種語言解釋經文,真的太棒了!我幾乎忘了自己的母語,可是,現在我在葡萄牙語會眾服務,流利地說英語和葡萄牙語。」15歲的奧列格現時生活在法國,他說:「助人為快樂之本嘛。我可以用俄語、法語和摩爾多瓦語向人解釋聖經。」娜爾得知阿拉伯語地區需要更多傳道員,她說:「我正在上阿拉伯語課,努力重拾我的母語。我的態度也改變了,現在我想 別人糾正我的阿拉伯語,也想 好好學會這門語言。」

如果你想再次流利地說你父母的語言,就可以怎樣做呢?一些家庭發現,如果父母堅持在家裡只 說母語,孩子就學會說兩種語言。 *孩子也可以跟父母學習寫母語。斯泰利奧斯在德國長大,他的母語是希臘語。他說:「我的爸媽以往每天都和我討論當日經文。他們先大聲讀出經文,然後我會把經文寫下來。現在,我會讀寫希臘語和德語。」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熟悉兩種文化,會說兩種或更多的語言,的確是對你有利的。由於你了解兩種文化,就可以較容易明白別人的感受,也可以更完滿地回答他們有關上帝的問題。聖經說:「口善回答,自覺喜歡;說話合時,多麼美好!」(箴言15:23)普雷蒂出生在英國,父母是印度人。她說:「因為我明白兩種文化,所以在傳道時我覺得更自在。我了解這兩種文化的人相信什麼,還有,他們對事情的看法是怎樣的。」

「上帝是不偏心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夾在兩種文化之間,無所適從,請不要灰心。聖經透露有些人也有類似的經歷。比如說約瑟,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賣了,迫不得已要離開家鄉及希伯來人的文化,此後在埃及終其餘生。然而,他顯然沒有忘記他的母語。(創世記45:1-4)後來,他還能夠幫助他的家人。(創世記39:1;45:5

提摩太曾跟使徒保羅一起周遊各地,他的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猶太人。(使徒行傳16:1-3)雖然提摩太夾在兩種文化之間,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向人傳道。事實上,由於他了解兩種文化,從事海外傳道時就能夠幫助其他人。(腓立比書2:19-22

你可以像他們一樣,雖然夾在兩種文化之間,但看出這其實是有利,而不是不利嗎?要記住,「上帝是不偏心的,無論哪個國族的人,只要敬畏他,行正義,都蒙他悅納」。(使徒行傳10:34,35)耶和華愛你,是因為他留意到你的為人,而不是因為你來自哪裡。上面提到的年輕人,運用他們的知識和經驗去幫助那些背景跟他們相似的人認識公正、仁愛的上帝。你也可以這樣做嗎?這樣做會使你嘗到真正的快樂!(使徒行傳20:35

想一想

▪ 你面對什麼文化鴻溝和語言障礙呢?

▪ 你怎樣克服這些困難?

[腳注]

^ 21段 如想讀到更多實用的建議,請參看《守望台》2002年10月15日刊《在異鄉教養子女——苦與樂》的文章。

[第20頁的圖片]

會說父母的語言可以鞏固一家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