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巴西印第安人瀕臨滅族?

巴西印第安人瀕臨滅族?

巴西印第安人瀕臨滅族?

《警醒!》巴西撰稿員來稿

欣古國家公園坐落在巴西馬托格羅索州,佔地約2萬7000平方公里,面積幾乎與比利時一樣大。這裡居住著大約3600個印第安人,他們分屬14個部落。從衛星圖片上看,鬱鬱蔥蔥的欣古國家公園好像「巨大的檯球桌」上的綠色襯墊;而四周的森林不是被焚毀用以開闢公路,讓人採伐貴重木材,就是被改為草場,讓人放牧牛群。

20世紀60年代,巴西政府開始為印第安人設立保留地。這些保留地大多分布在亞馬孫(亞馬遜)地區,目前約佔巴西國土面積的百分之12。保留地的設立卻促成了一項意料不到的轉變:五百年來,巴西印第安人的人口第一次增長!一般認為,現時巴西有大約三十萬印第安人。然而,這與公元1500年的人口比起來真是少之又少;據估計,那時印第安人的人口在二百萬至六百萬之間。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在過去五百年,「巴西印第安人的人口一直銳減,情況可悲,駭人聽聞」。是什麼導致印第安人的人口銳減呢?近年來的增長,是否意味著巴西印第安人可以免於滅族之災,從此高枕無憂?

巴西成為殖民地

公元1500年,葡萄牙宣布巴西為其領地,此後30年間,殖民地開拓者的興趣主要在巴西蘇木。這是一種闊葉樹,從中可以提取紅色染料,巴西這個名字就源於這種樹木。在歐洲,巴西蘇木價值不菲,但歐洲人卻用廉價物品來交換這種名貴木材。

不久,人們發現巴西的氣候非常適宜甘蔗生長。但問題是,種植甘蔗需要動用大量勞工,於是人們對奴隸的需求就與日俱增。在巴西安家落戶的移民無需四處尋覓可用的勞工,近在眼前就有許多許多的印第安人。

如何淪為奴隸?

印第安人以自給生存式農業維生,換句話說,他們只種植足以供生活所需的農作物。男子以捕魚和狩獵為主,也負起開墾林地的艱苦工作;女子則負責耕種、收割和做飯。印第安人似乎沒有貪慾,也不看重錢財,他們這種態度備受歐洲的知識分子所稱道。然而,很多移居巴西的歐洲人卻認為,印第安人只是懶惰而已。

友善的印第安人聽信人言,遷居到葡萄牙移民居住地附近,好保護他們,做他們的勞工。在這件事上,大力慫恿印第安人搬遷的往往是耶穌會和其他教派的人。然而,他們想不到,白人會給印第安人帶來極大傷害。雖然名義上,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自由受到法律保護,但實際上,他們卻被迫為歐洲移民做苦工,成了這些移民的奴隸。他們大多得不到任何工酬,主人也不讓他們耕種自己的土地。

葡萄牙王室曾屢次試圖禁止移民奴役印第安人,但都收效甚微。雖然王室定下反對奴隸制的法律,但移民卻懂得怎樣鑽空子。移民一般認為,印第安人是他們的「敵人」,是打「正義之戰」時俘虜回來的,因此奴役他們,販賣他們是天經地義的。另外,有些印第安人被其他部落俘虜,因此購買或「贖回」他們,然後奴役他們,也沒有什麼不妥。

總的說來,是製糖業使巴西成為有利可圖的殖民地,可是,昔日的製糖業卻滲透著不少奴隸的血汗。於是,葡萄牙王室常常不得不埋沒良心,只是為了國庫收入源源不絕。

殖民強國對立——葡萄牙跟法、荷二國相爭

殖民強國對立,主要受害的是印第安人。法國和荷蘭想從葡萄牙手中奪取巴西這片土地,於是跟葡萄牙發生衝突,要爭取印第安人的支持。印第安人沒有看出,自己的土地才是這些強國搶佔的最終目標。他們反而覺得這是大好機會,可以報復自己的敵人(即其他印第安部落)。因此,他們主動捲入了殖民強國的衝突中。

且以法國和葡萄牙的一場爭鬥為例。1555年11月10日,法國貴族尼古拉斯·德維爾蓋尼翁登陸瓜納巴拉灣(近現今的里約熱內盧)。他建了一個要塞,並和印第安人的塔莫約部落結盟。1560年3月,葡萄牙人和巴伊亞的圖皮南巴部落聯合起來,攻擊這個看來固若金湯的要塞。法國人雖然敗逃,仍繼續跟塔莫約人做交易,並慫恿他們攻打葡萄牙人。於是,塔莫約人和葡萄牙人多次交戰,最終被葡萄牙人擊潰。據報僅在一次戰役中,就有一萬個塔莫約人被殺,還有二萬人淪為奴隸。

歐洲的可怕惡疾

當葡萄牙人最初抵達巴西時,他們所碰見的印第安人都似乎非常壯健。早期的探險家相信,他們遇到的許多印第安老人已年逾百歲。但印第安人對來自歐洲和非洲的疾病都沒有免疫能力,這很可能是使他們瀕臨滅族的主要原因。

葡萄牙的文字檔案裡記錄了許多許多駭人的報導,是關於可怕的疫症怎樣使印第安人人口銳減的。1561年,葡萄牙爆發天花,這場瘟疫接著穿越大西洋,開始肆虐葡萄牙的殖民地,造成一場空前浩劫。1563年5月12日,耶穌會的萊昂納多·多瓦萊寫了一封信,描述巴西的恐怖瘟疫,他說:「這種天花或皮疹非常可怕,患者身上發出無比的臭味,令人難以忍受。因此,許多患者沒人照顧,孤零零地死去。他們的屍體被在瘡口生長的蟲子慢慢蠶食,這些蟲子數目之巨、體型之大令見者不寒而慄。」

種族混居震驚耶穌會

種族混居也導致了許多部落逐漸消失。《淘紅金——巴西印第安人血淚史》(英語)一書說:「葡萄牙人和巴西原住民都不反對種族混居」。印第安人認為好客之道就是:把女子(通常是自己的女兒)獻給陌生人。當第一批耶穌會的傳教士於1549年到達巴西時,眼前的一切令他們大感震驚。傳教士馬諾埃爾·達諾布雷加很憤怒,他說:「他們[當地的教士]竟公然宣布,葡萄牙男子與印第安女子同居並不是罪。於是,移居巴西的葡萄牙人都要了他們所有的印第安人女奴來做妾。」有人通報葡萄牙國王說:「其中一個移民有許多孩子、孫子,甚至曾孫,他的後代不計其數,我都沒勇氣告訴陛下究竟總共有多少個。」

巴西的沿海平原本來住著許多印第安人,但到了17世紀中葉,他們要麼慘遭殺害,要麼因病而死,再不然,就是淪為奴隸,或因為種族混居而被同化。很快,亞馬孫地區的印第安人部落也遭遇了同樣的厄運。

葡萄牙人一到達了亞馬孫地區,就好像進入「狩獵開放期」的獵人隨意殺戮。結果,亞馬孫河下游有許許多多的原住民都無辜喪命。馬拉尼昂的代理主教馬諾埃爾·特謝拉指出,僅僅幾十年時間,葡萄牙人就在馬拉尼昂州和帕拉州殺了二百萬印第安人!這個數目很可能有些誇大。可是,印第安人受盡苦楚,慘遭殺害卻是真確的。不久,亞馬孫河上游的原住民也同樣遭受屠殺。到18世紀中葉,除了一些偏遠地區外,整個亞馬孫地區的印第安人已幾乎消滅淨盡。

一些倖存的印第安人部落住在亞馬孫的偏遠地區,可是,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期間,隨著許多偏遠地區逐漸開發,白人再次接觸到這些部落。1839年,查爾斯·古德伊爾發明了造硫化橡膠的方法;隨後橡膠輪胎面世,從而引發了一場「採樹膠熱」。當時亞馬孫地區是天然橡膠的惟一產地,許多商人蜂擁來到。這其間,印第安人被人利用,大受剝削,人口再度銳減。

20世紀對印第安人有什麼影響?

1970年,巴西政府採納了全國一體化的措施,決定興建公路,連接亞馬孫的偏遠地區。許多公路穿越印第安人的土地,這樣一來,印第安人不但被前來採礦的人攻擊,而且慘遭惡疾蹂躪。

且看看帕納拉斯人所遭受的厄運。在18世紀和19世紀,他們當中許多人不是死於戰爭,就是受人奴役,於是這個部落日漸衰微。少數倖存的人往西北逃跑,躲進了北馬托格羅索的深山老林,滿以為可以在這裡安居。可是,後來建造的庫亞巴-聖塔倫公路就正好穿越他們居住的地方。

白人使許多帕納拉斯人的生命受到危害。到了1975年,這個一度人口眾多的部落只剩下80人。政府把他們遷移到欣古國家公園,他們想在公園裡找一塊與老家環境相似的地方,卻未能如願以償。於是,帕納拉斯人決定重返回故土。1996年11月1日,巴西司法部長宣布,在帕納拉斯人故土的49萬5000公頃土地,「永遠歸屬印第安人」。政府這個決定無疑救了帕納拉斯人,使他們免遭滅族之災。

未來會更好嗎?

印第安人保留地的設立能保護倖存的部落,免受滅族之災嗎?以目前來說,印第安人不大可能會瀕臨滅族。然而值得留意的是,他們的很多土地都蘊藏著寶貴的自然資源。據計算,法定亞馬孫地區埋藏著許多礦產,包括黃金、白金、鑽石、鐵和鉛,價值高達約一萬億美元。法定亞馬孫地區共有9個州,覆蓋巴西北部和中部以西的地區,大概百分之98的印第安人的土地就在這個地區裡。令人遺憾的是,有人已在一些印第安人的土地,進行非法採礦。

歷史表明,印第安人與白人打交道,總是印第安人吃虧。印第安人給白人金子,只換得鏡子,給白人巴西蘇木,只換得廉價物品。為免受白人奴役,他們要逃命到偏遠地區,躲進深山老林。歷史還會重演嗎?

許多印第安人已學會使用現代的高科技產品,比如駕駛飛機、操控摩托船、使用手機等等。然而,只有時間才能證明,印第安人能否應付21世紀為他們帶來的種種挑戰。

[第15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 欣古國家公園

□ 印第安人保留地

巴西

巴西利亞

里約熱內盧

法屬圭亞那

蘇里南

圭亞那

委內瑞拉

哥倫比亞

厄瓜多爾

秘魯

玻利維亞

巴拉圭

烏拉圭

[第15頁的圖片]

商人剝削印第安人,強迫他們在橡膠種植園裡做奴隸

[鳴謝]

© Jacques Jangoux/Peter Arnold, Inc.

[第12頁的圖片鳴謝]

圖案:From the book Brazil and the Brazilians,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