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警醒!》俄羅斯撰稿員來稿

這個湖位於偏遠的西伯利亞南部,長久以來都為當地的蒙古部落所尊崇。論湖面面積,許多湖都比它大;論深度,它卻是世界的淡水湖泊之冠,儲水量也絕對是首屈一指的。這個湖有許多名字,貝加爾是其中一個留存到今天的名稱,意思可能是「出產豐富的湖」或「大海」。由於大湖波瀾壯闊,至今在這一帶沿岸生活的水手,還有時把到湖上工作說成「出海」工作。

一提起貝加爾湖,就深深地觸動著俄羅斯人的心弦。莫斯科一個科學家說,這個湖就像「每個人自幼就認識的一首動聽樂曲」。風光如畫的湖岸、清澈透明的湖水和各種各樣別處罕見的稀奇生物,就像「音符」一樣,共同譜成這首樂曲。

貝加爾湖長約636公里,最寬之處約有80公里,從太空望回來,就像一隻半張開的藍眼睛。這個湖的儲水量佔全球淡水的五分之一,比北美洲五大湖的總儲水量還要多!貝加爾湖的深度超過1600米。假如貝加爾湖突然乾涸,要重新注滿這個湖,所需的水量等於全球所有河流整整一年的總流量!

大陸板塊互相撞擊

根據地質學家的理論,在遠古的時候,一個次大陸向北移動撞向亞洲大陸,於是一大片岩床在壓力下像鋁箔一樣摺起,最後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有人認為這樣的撞擊使西伯利亞一些靜止的裂谷,包括貝加爾裂谷,再次活躍起來。隨著時間過去,有許多泥沙從貝加爾裂谷一帶的山脈沖了下來,堆積在裂谷的谷底,厚度超過7公里。後來,裂谷漸漸被河水注滿,形成貝加爾湖。現在,流進貝加爾湖的河流和溪澗超過300條,而從貝加爾湖流出來的就只有安加拉河。

跟世上其他古老湖泊不一樣,貝加爾湖沒有被沉積物所填滿,也沒有變成沼澤。科學家相信這是由於湖底的地殼板塊仍然在活動,而且彼此以反方向移動,使裂谷越來越闊。因此,不但湖底的泥沙沒有越堆越高,湖底反而一年比一年深!此外,這些移動中的地殼板塊,也使湖底噴出一條條的熱水柱。

一窺湖裡的世界

在湖中心泛舟,有時會使人感到害怕,因為湖水異常清澈,人可以清楚看見水面以下50米的東西,視野如此清晰,彷彿船底下的不是湖水而是空氣!湖內有許多微小的甲殼類生物,稱為側突水蚤。這些水蚤就像過濾器一樣,把那些會令水質變得渾濁的水藻和細菌一一除去,湖水因此變得晶瑩剔透。另一些功臣就是湖內許許多多的小龍蝦,牠們四處游走,把水裡一些會腐爛的有機廢物通通吃掉。由於湖水這麼純淨,十多年前,一次收集湖水樣本作化驗時,玻璃試管的潔淨程度竟不及湖水,因而把湖水樣本污染了!

除了因湖水清澈而出名外,貝加爾湖的含氧量也異常地高。一些深水湖在某個深度以下,湖水就會缺氧,因此大部分生物只能在較淺水的區域活動。貝加爾湖的湖水卻有上下對流和水平對流,含氧的湖水會被帶到湖底,使湖底的水也變成帶氧。結果,整個湖都充滿生機。

在寒冷、乾淨的湖水底下,長滿了青蔥的植物。綠色的海綿像珊瑚一樣延展蔓生,蔭庇著一群群細小的水生生物。許多喜愛暖和環境的生物,常常成群地聚集在熱水柱周圍。湖裡有2000多種生物,其中1500種只能在這個湖裡找著。

貝加爾湖的白鮭魚很著名,這種美味的北極魚也是漁夫喜愛的漁獲。湖裡的其他生物也不普通,甚至說得上奇特。例如,湖裡有一種身長幾達半米、專吃魚兒的扁蟲,甚至有一些生長在沙粒之間的單細胞生物。湖裡也有一種特產湖魚,是貝加爾湖獨有的,也許還是湖裡最奇特的魚。

這種湖魚是半透明的,身形細小,魚身泛出斑斕的彩光。魚在接近湖底的地方生活,是胎生動物,身體的三分之一是脂肪,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即使在200至450米深的水底,這種魚也能抵受當中極大的水壓,但一旦暴露在陽光之下,它的身體就會溶化,只剩下脂肪和魚骨。這種魚是貝加爾海豹愛吃的食物,貝加爾海豹是世上惟一在淡水生活的海豹,也許還是貝加爾湖最有名氣的住客。

四季景致,各不相同

每年,貝加爾湖都會冰封大約5個月。到了1月下旬,湖面的冰最少有1米厚。結冰的湖面有許許多多的接縫,就像一幅拼花畫,在陽光下又彷彿是一扇閃亮的玻璃窗。湖面的冰晶瑩剔透,走在上面可以清楚看到湖底的岩石。這層冰看起來似乎很薄,但其實堅固得超乎想像。大約一百年前,在日俄戰爭期間,俄軍在冬季結冰的湖面上鋪設鐵路,更成功地運送了65個火車頭橫越這個湖呢!

從4月下旬到6月,湖面的冰開始裂成碎塊,並且發出持續不斷的隆隆巨響。這首春季「破冰曲」,當地人都十分熟悉。博物學家格拉爾德·達雷爾寫道,冰塊破裂時發出的響聲,「就像許多細小的鈸在叮噹作響,又像一堆在籃子裡的貓兒在嗚嗚地叫」。過沒多久,天氣回暖了,和風吹拂湖面,浪頭就會把一堆堆晶瑩的碎冰撥向岸邊。

隨著冰塊逐漸消失,鳥兒也都紛紛歸回。有些在貝加爾湖生活的鳥,例如河烏,整個冬天都逗留在安加拉河的源頭,那裡是貝加爾湖惟一終年不結冰的地方。天氣回暖後,我們可以再次看見其他水鳥,好像鵝、鴨子、蒼鷺和大天鵝。

在6月來訪的遊客,可能會見到一些棕熊帶著小熊,挪著笨重的身軀走到水邊,去吃在礁石上孵化的蒼蠅幼蟲。棕熊津津有味地舔吃著幼蟲,把身邊那些嗡嗡亂叫的飛蟲都置諸腦後。這時,許多動物和飛鳥也被這個熱鬧的「蟲宴」所吸引而來到湖邊。

在初春和初夏時分,水藻會短暫地大量繁殖,這除了讓一些細小的甲殼生物可以飽餐一頓,也令湖水變得綠油油的一片。不過,從岸上看,近岸的湖水通常帶藍綠色,而遠處的湖水則是深沉的湛藍色,讓人想起海洋。

貝加爾湖沿岸有綿延起伏的沙丘,有氣勢磅礴的懸崖,還有許多風光如畫的海灣和海角,景色優美絕倫,就像一個作家所說,「浩渺的湖面散發著珍珠般柔和的光澤,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景致」,可謂天光水色,變化無窮。

下半年的貝加爾湖經常刮暴風雨。在秋季,湖上有時會刮起像颶風一樣強勁的烈風,頃刻之間就使平靜的湖面翻起4到6米高的巨浪。就算在其他季節,在湖面刮起的風,也曾吹翻一些大型的載客渡輪和漁船。

貝加爾湖一帶的無限風光

在荒蕪的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彷彿是個冷漠、孤單的巨人。但事實上,湖的四周充滿了野生動植物,自然景色也變化萬千。四條雄偉的山脈既拱衛著湖的四岸,也為馴鹿和瀕危的西伯利亞石山羊提供了安身之所。

西伯利亞大草原位於海拔較低之處,當中有些地方長了種類繁多的野花,可說是個天然的花圃。草原上還可以找到一些稀有的鳥類,例如蓑羽鶴和亞洲最大的鳥——碩鴇。

湖的四周有一片茂密的針葉林。這片樹林對貝加爾湖十分重要,它比巴西的亞馬孫(亞馬遜)雨林大一倍,而且像亞馬孫雨林一樣,對維繫全球的生態和氣候均衡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片針葉林也是許多不同品種的鳥兒的家,例如松雞。松雞在求偶時會炫耀身上漂亮的羽毛和唱出特別的歌曲。形態優雅的雁鴨(見第17頁的圖片)也是貝加爾湖的常客。

有一種哺乳動物也值得一提,那就是有名的巴爾古津黑貂。這種黑貂擁有油亮的毛皮,因此曾被無情地濫捕,但在自然資源保護人士的努力之下,牠們的數量已漸漸回升。在拯救這種美麗的動物方面,由於人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當局終於在1916年於貝加爾湖的湖岸設立了巴爾古津自然保護區。今天,貝加爾湖湖岸地區共有三個自然保護區和三個向公眾開放的國家公園。

沉思上帝深廣的智慧

貝加爾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在是一個旅遊熱點,每年都有超過30萬遊客從世界各地來到貝加爾湖遊覽。一篇關於旅遊的文章說:「今天,貝加爾湖是博物學家的樂土,也是一個恬靜宜人的度假勝地。那裡有水清沙幼的沙灘,還有極佳的遠足、觀鳥和划艇地點。因此,貝加爾湖得以成為亞洲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度假地點。」

貝加爾湖是個沉思的好地方,尤其是沉思上帝那無比的智慧和創造的大能。除了上帝以外,還有誰能創造出一個這麼奇妙的湖和眾多獨特的自然現象,使多不勝數的動植物得以生生不息?假如你有機會來到貝加爾湖的岸邊,或許也會像聖經執筆者那樣讚嘆說:「上帝的厚恩、智慧、知識多麼高深!」(羅馬書11:33

[第16,17頁的附欄或圖片]

世上惟一的淡水海豹

貝加爾湖住了數以萬計的貝加爾海豹,牠們終年都吃湖裡的深水魚。沒有人清楚知道,為什麼這些海豹會來到西伯利亞中部的這個湖聚居,而跟貝加爾海豹品種最接近的近親,卻住在3220公里外的水域。

貝加爾海豹有一張扁平的臉,兩隻大眼睛靠得很近。在所有的海豹中牠們的體型最小,身長只有1.4米。牠們常常聯群結伴在礁石上曬太陽,但跟很多其他品種的海豹不同,貝加爾海豹不會咬同類或推開同類。貝加爾海豹生性溫馴,可能是世上最和善的海豹。

一個研究海豹的生物學家指出,貝加爾海豹「甚至比性格文靜的環斑海豹更溫馴。人們為了進行科研而用網捉住牠們後,牠們會容許人搬動牠們,而不會咬人」。一份參考資料說,有些深水潛水員曾經游到正在睡覺的貝加爾海豹身旁,觸摸牠們,又使牠們翻過身來,但牠們仍然繼續睡覺。

[鳴謝]

Dr. Konstantin Mikhailov/Naturfoto-Online

[第18頁的附欄或圖片]

流放之地

從1951至1965年,耶和華見證人由於拒絕在宗教信仰方面作出妥協,他們當中有許多人被流放到貝加爾湖一帶。1951年,普拉斯科娃·沃洛斯揚科被流放到貝加爾湖最大的島嶼——奧爾洪島。為了生存,她必須像其他被流放的見證人那樣下網捕魚。不過,她找到方法參與另一種「捕魚」工作,就是運用自己的聖經,跟島上的許多居民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

1953年,普拉斯科娃和另外六個見證人由於向人傳道而被捕,普拉斯科娃被判入獄25年。獲釋後,她一直忠心地在伊爾庫茨克區的西伯利亞-烏索利耶會眾服務,直至2005年去世為止。今天,耶和華見證人在貝加爾區一帶和鄰近的伊爾庫茨克市,共有大約三十群朝氣蓬勃的基督徒會眾。

[第15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俄羅斯

貝加爾湖

[第16,17頁的圖片]

貝加爾湖和薩彥嶺

[鳴謝]

© Eric Baccega/age fotostock

[第17頁的圖片]

雁鴨

[鳴謝]

Dr. Erhard Nerger/Naturfoto-Online

[第15頁的圖片鳴謝]

Dr. Konstantin Mikhailov/Naturfoto-Online

[第18頁的圖片鳴謝]

© Eric Baccega/age fotostock; Boyd Norton/Evergreen Photo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