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布加勒斯特——一城兩貌

布加勒斯特——一城兩貌

布加勒斯特——一城兩貌

《警醒!》羅馬尼亞撰稿員來稿

遠眺布加勒斯特,你會看到一座非常顯眼的建築物——議會宮(1),共產黨統治期間,稱為羅馬尼亞人民宮。樸實無華的議會宮是世上最大的建築之一,也是市內主要的旅遊景點。

雖然在某個程度上來說,議會宮標誌著布加勒斯特現代的一面,但當地居民對它的情感卻矛盾不一。他們希望遊客可以同時欣賞城市的另一個面貌--古時興建的迷人建築。

歷史悠久的首都

1862年,布加勒斯特成為羅馬尼亞的首都。19世紀下半葉,這個城市迅速發展。由法國建築師精心設計的公共建築物,一個接一個地落成,聳立在濃綠青翠的街道兩旁,莊嚴而優雅。市內有許多公園、花園和蔥翠的廣場,因而有花園城市的美譽。布加勒斯特更是第一個用油燃點路燈的城市。1935年,凱旋門(2)建成,矗立在美麗的基謝列夫大道上。它是參照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凱旋門而建造的。市內風光如畫,充滿法國風情,到訪的法國人會有置身家鄉之感。事實上,布加勒斯特享有東方小巴黎的美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布加勒斯特在共產政權統治下,經歷重大改變。為了撥出地方興建公寓大樓,市中心三分之一的建築物被拆毀,其中包括許多有紀念價值的歷史建築。單單在1960年到1961年間,就大約有2萬3000個公寓住宅建成。1980年,政府籌劃興建羅馬尼亞人民宮。建成時,這座建築用了幾百盞枝形吊燈做裝飾,還在90米深的地方設置了一個防空洞。人民宮佔地36萬平方米,樓高12層,有1100個房間,面積相當於法國凡爾賽宮的三倍。舊城區很多的建築都被拆除,用來建造議會宮和一條林蔭大道。這條大道從議會宮外面一直伸展開去,比香榭麗舍大道還要寬闊。那些見過舊布加勒斯特的人,可能完全認不出這就是昔日的布加勒斯特了。

對當地許多居民來說,龐大的議會宮勾起了他們對已故獨裁者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不快回憶。齊奧塞斯庫希望為自己「樹碑立傳」,不惜動用了差不多700名建築師以及超過一萬個工人,日夜三班地工作,為他興建議會宮。當他的政權在1989年垮台時,議會宮還沒完成,但工程已經耗資超過十億美元了。

樸實的一面

遺留下來的舊城區展示了布加勒斯特的另一番風貌。你可以看到布加勒斯特的一些優雅古建築。在市內眾多博物館之一的農村博物館(3),你可以參觀一下跟現代不一樣的羅馬尼亞農村風貌。博物館坐落在湖邊一個寧靜的公園,由50多個農舍和其他建築組成。這些別具特色的農舍和建築從羅馬尼亞各地收集而來,在這裡重新組合。每個農舍本身就像一個小型博物館,展示羅馬尼亞人舊時的一些農耕工具、手藝和家居擺設。你會看到昔日布加勒斯特的生活寫照跟現代的非常不同。

在布加勒斯特,無論是古代建築,還是現代建築,都沒有明顯劃分的範圍。你會見到不同時代的建築彼鄰而立(4)。因此,布加勒斯特可說是,一個同時擁有昔日光彩和現代氣息的城市。

[第10頁的圖片]

1 議會宮

2 凱旋門

3 農村博物館

4 不同時代的建築彼鄰而立

[鳴謝]

© Sari Gustafsson/hehkuva/age foto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