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人為錯誤——引爆世界大戰

人為錯誤——引爆世界大戰

人為錯誤——引爆世界大戰

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因意外而爆發呢?世界領袖和軍事專家會不會因為太低估戰爭的風險,而導致數百萬人喪失生命呢?

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這些情況的確發生過。在一個世紀前,歐洲各國的領袖發動了一場大戰,後來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們當時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是那麼的可怕。勞合·喬治在1916年-1922年間擔任英國首相,他承認:「我們錯誤百出,莫名其妙地就捲入了戰爭的旋渦。」讓我們來看看導致這場血腥大戰的一些關鍵事件。

歷史學家艾倫·泰勒寫道:「歐洲各國的領袖根本沒有想過要打一場大戰,他們只是想威脅一下其他國家,相信自己可以打贏對方。」俄國沙皇曾表示,歐洲國家一定要盡全力維持和平,他不想為一場血腥的屠殺負責。可是,就在1914年6月28日上午11點15分,這一切就因兩聲槍響而意外地拉開了大戰的序幕,各國領袖再也無法控制接著發生的一連串事件。

兩顆子彈改變世界

長期處於對峙狀態的歐洲霸權在1914年時,關係更加緊張,並且形成了兩個敵對的陣營,分別是由奧匈帝國、意大利和德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英國、法國和俄國組成的協約國。此外,這些霸權跟其他國家,包括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有緊密的關係。

當時,巴爾幹地區受到一些帝國的殖民統治,政局十分不穩,人民對這些霸權心生不滿,就組織了很多秘密團體密謀要爭取獨立。奧地利大公弗蘭茨·斐迪南將在6月28日訪問波斯尼亞首都薩拉熱窩,有一群年輕人就計劃在當天展開暗殺大公的行動。 *大公訪問當天,在場的警察不多,使這些殺手更容易下手,但他們都沒有受過什麼訓練,例如有一個青年將炸彈丟向大公,但卻沒有命中目標,另一個青年也錯失良機,沒及時下手。不過,一個名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的青年卻成功地暗殺了大公,但他之所以成功也只不過是意外而已。怎麼會這樣呢?

原來普林西普看到大公躲過炸彈的攻擊,就試圖接近大公的車子但卻不成功,他很氣餒,於是就走到馬路對面的咖啡館。這時,大公知道有人想用炸彈暗殺他就十分憤怒,決定改變行車路線。不過,他的司機卻不知道訪問的計劃已經改變,還是往原定的方向行駛,當司機知道計劃改變了,便要掉頭改變行駛方向。就在這個時候,普林西普剛好由咖啡館裡出來,看到大公就坐在敞篷車裡,而且車離他的距離不到3米。普林西普一個箭步衝上前,向大公和他的妻子開了致命的兩槍。 *普林西普,這個天真的塞爾維亞愛國青年完全不知道自己剛剛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線。雖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他點燃的,不過,後來發生的可怕戰爭卻不可以完全將責任算在他頭上,因為還有很多其他因素。

戰爭一觸即發

1914年之前,大部分歐洲人都存有天真的幻想,對戰爭相當熱情。他們雖然自稱基督徒,卻認為戰爭對自己的國家有利,是高尚和光榮的。有些政治領袖居然認為戰爭可以團結人民、振奮民心!此外,有些國家的軍事將領還向自己國家的領袖保證,一定可以速戰速決,擊敗敵國。比如一個德國將領就誇口說:「我們只要兩星期就可以擊敗法國。」沒有人知道,後來會有幾百萬士兵身陷在壕溝戰裡很多年。

此外,《無能領袖的合作》(英語)一書也指出,在大戰前「愛國情操非常濃厚,一股愛國主義的浪潮席捲整個歐洲。……中學、大學、新聞和政治家都鼓吹極端的愛國主義,要人民為自己的國家增光」。

宗教領袖卻沒有努力阻止這些負面的精神蔓延。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說:「這兩大軍事陣營:一邊是德國的基督新教徒、奧地利的天主教徒、保加利亞的東正教徒、土耳其的回教徒。另一邊則是英國的基督新教徒、法國和意大利的天主教徒、俄羅斯的東正教徒。」約翰遜又說,很多教士都表示「基督徒應該愛國。結果敵對兩方的基督徒士兵都奉救主的名彼此殘殺」。就連教士和修女也被動員參戰,數千名教士戰死沙場。

這些歐洲國家組成聯盟本來是希望可以阻止戰爭,但事與願違,這兩大歐洲聯盟,反而加速了戰爭的爆發。為什麼會這樣呢?《無能領袖的合作》一書說:「歐洲各國的聯盟關係十分緊密,彼此都依賴對方來保住政權,每個國家都覺得盟友的安危會影響自己國家的安全,所以一旦盟友受到威脅就有義務要馬上出手相助,即使是盟友自己挑釁其他國家的。」

另一個危險的因素就是德國的希里芬計劃,這個計劃是以德國的前參謀總長希里芬來命名的。他認為德國應該同時攻打法國和俄國,所以計劃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就是趁俄國還在慢慢地動員兵力時,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擊敗法國,之後再回過頭來對付俄國。《世界圖書百科全書》(英語)說:「由於歐洲各國的聯盟關係相當緊密,要是一展開這個[希里芬]計劃,整個歐洲就勢必捲入一場大戰之中。」

大戰爆發了

雖然奧國調查後,找不出證據證明塞爾維亞政府與暗殺斐迪南大公的組織有任何勾結,但奧國卻想乘機徹底解決巴爾幹問題,壓制斯拉夫人民不滿的情緒。歷史學家約翰·羅伯茨說,奧國很想「給塞爾維亞一個教訓」。

為了緩和緊張的政治關係,駐塞爾維亞首都的俄國大使尼古拉斯·哈特維希就努力調停奧塞二國之間的衝突。可是,他跟奧國代表開會時卻突然心臟病發身亡。7月23日,奧國向塞爾維亞政府遞交了最後通牒,列出一連串的要求。但塞爾維亞無法接受奧國所有的要求,於是奧國就馬上與塞爾維亞斷絕所有的外交關係。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外交調停徹底失敗。

雖然調停失敗,有些國家還是設法阻止戰爭爆發。例如,英國就建議舉行一個國際會議,德國皇帝就勸俄國沙皇不要做軍事動員。但情況還是不受控制。《戰爭集團》(英語)一書說:「事件接二連三的迅速爆發,影響的範圍越來越大,使各國的國家領袖、軍事將領和人民都大感震驚。」

奧皇得到德國的保證會做奧國的後盾,就在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另一方面,俄國支持塞爾維亞,於是宣布會派一百萬俄軍進駐奧國邊境,想藉此嚇阻奧國入侵塞爾維亞。但如果俄國這樣做,德俄邊境便沒有軍隊駐守,所以俄國沙皇不得不下達軍隊總動員令。

俄國沙皇試圖向德皇保證他不會入侵德國,但由於俄國已經動員全國的軍隊,這使德國加速執行軍事計劃,於是德國在7月31日開始執行希里芬計劃,8月1日就向俄國宣戰,兩天後又向法國宣戰。根據這個計劃,德軍必須經過比利時才能進入法國,於是英國就警告德國,要是他們侵犯了比利時的中立地位,就會向德國宣戰。德國不理會英國的警告,在8月4日入侵比利時,於是情況一發不可收拾,歐洲各國就這樣捲入了戰爭。

「現代最大的外交失敗」

歷史學家諾曼·戴維斯寫道:「英國的宣戰就注定了各國之前所作的所有外交努力,是現代最大的外交失敗。」另一個歷史學家埃德蒙·泰勒指出,7月28日奧國宣戰後,「各國的領導高層能力不足,錯誤百出,這是令[戰爭]升級的重要因素。在很多地方,同時發生很多突發事件。……軍事情報同時從四方湧來,就算最精明、最有邏輯的頭腦也來不及吸收和消化」。

「各國領導階層能力不足,錯誤百出」造成可悲的後果,令1300多萬個士兵和平民喪命。那些所謂文明的人,拿著大規模製造、殺傷力大的新武器來互相殘殺,使這場戰爭傷亡的人數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這一切都使人對未來和人性不再抱有樂觀的態度。世界從此再也不一樣了。(請看附欄 「世界大戰——末世的徵象?」。)

[腳注]

^ 7段 波斯尼亞現在屬於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

^ 8段 普林西普原本想暗殺波斯尼亞總督波帝奧雷克。當時這位總督也跟大公夫婦坐在同一輛車裡,但由於總督被擋住,普林西普就無法槍殺他,反而誤殺了大公的妻子。

[第20頁的附欄或圖片]

 世界大戰——末世的徵象?

聖經曾預言這個邪惡世界的末期會有什麼徵象,其中之一就是戰爭。(馬太福音24:3,7;啟示錄6:4)今天這個徵象已經應驗,顯示上帝王國的政府就快要統治整個地球了。(但以理書2:44;馬太福音6:9,10

此外,上帝的王國會鏟除魔鬼撒但及他手下的邪靈,這些邪靈就是操縱世界事務的幕後黑手。約翰一書5:19說:「全世界都受那惡者控制。」人類面對的許多災難都是由邪惡的撒但所引起的,這些災難當然也包括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可怕事件。(啟示錄12:9-12 *

[腳注]

^ 30段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末世及邪靈的資料,請看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辨明聖經的真理》書。

[鳴謝]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

[第19頁的圖片]

暗殺斐迪南大公

[鳴謝]

© 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