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色列的樂器
古代以色列的樂器
音樂是古代以色列文化當中的重要部分。召集人民崇拜上帝和宣告重大的事件時,會吹響號筒和號角。王族成員心緒不寧時,會請樂師彈奏豎琴和七弦琴。(撒母耳記上16:14-23)在歡樂的場合,人們會擊鼓敲鈸、搖鈴作樂。(撒母耳記下6:5;歷代志上13:8)
聖經說該隱的後代猶伯,「是所有彈奏豎琴、吹奏簫笛的人的祖師」。(創世記4:21)最早的弦樂器和管樂器,看來可能是猶伯發明的。
聖經中的很多記載都提到有人彈奏樂器,卻很少描述各種樂器是怎樣的。不過,學者根據考古發現的文物及古代的文獻,就嘗試推斷古代一些樂器的大致模樣和聲音,有些學者的結論純粹是推測而已;但有的卻是有根據的,讓我們來認識一些經過考古證實的樂器。
鈴鼓、叉鈴和鈸
聖經說上帝施行奇跡,帶領摩西和以色列人渡過紅海之後,摩西的姐姐「米利暗手拿鈴鼓,所有婦女都跟著她出去,一邊擊鼓,一邊跳舞」。(出埃及記15:20)考古學家發掘出來的聖經時代的鈴鼓,跟現代的鈴鼓有些不同。他們在以色列的一些地方,例如亞革悉、米吉多、伯善,發掘到一些古代的陶器小雕像,雕塑的是手拿小鼓的女子。這些小鼓在聖經譯本中通常稱為鈴鼓,鼓框很可能是木製的,把獸皮繃在框上做鼓面。
在族長時代,婦女在歡慶的場合會擊鼓助興,唱歌跳舞。聖經記述以色列的領袖耶弗他打了勝仗,凱旋歸家時,他的女兒就「拍著鈴鼓,踏著舞步出來迎接他」。還有一次,婦女們慶祝大衛勝利時,「載歌載舞,擊鼓彈琴」。(士師記11:34;撒母耳記上18:6,7)
將約櫃運回耶路撒冷的時候,大衛王和以色列全家「用圓柏木做的各種樂器,以及豎琴、弦琴、鈴鼓、叉鈴、鈸等,在耶和華面前歡慶作樂」。(撒母耳記下6:5)後來,耶路撒冷聖殿的樂團成立,樂團裡有技藝精湛的樂手供職,他們彈奏的樂器包括鈸、號筒、豎琴和其他弦琴。
現在我們知道古代的鈴鼓是怎樣的,但叉鈴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叉鈴看來是一種搖鈴,是橢圓形的金屬小框架連著一個手柄,小框架裡有橫條掛著鈴鐺。搖動的時候,叉鈴會發出清脆的鈴聲。在聖經裡,「叉鈴」只出現過一次,就是當約櫃被帶到耶路撒冷時。不過,根據猶太的傳統說法,悲傷的場合也常用叉鈴這種樂器。
古代的鈸又是什麼樂器?你可能以為是銅製的兩個大圓片,撞擊兩個圓片就能發出洪亮的響聲。不過,古代以色列的一些鈸跟現代的響板相似,這種樂器的聲音十分清脆,有的直徑約十厘米(幾英寸)。
豎琴和弦琴
古代以色列有一種常見的樂器,希伯來語叫做「金諾」,通常稱為豎琴或「利拉」(希臘語)。大衛曾為掃羅王彈奏這種豎琴,使他安舒暢快。(撒母耳記上16:16,23)學者在古代的石牆、錢幣、馬賽克和封泥的圖案上,至少發現30處有「利拉」。經歷過多個世紀,這種樂器的形狀有不少改變。樂手彈奏時會抱著琴,用手指或琴撥,來撥動琴弦。
還有一種弦琴叫「內貝」,跟「金諾」相似。至於「內貝」的大小、琴弦的數目和彈奏的方法,卻無法確定。無論如何,大部分學者都同意,「內貝」和「金諾」是輕便的樂器,樂手可以隨身攜帶。
號筒和號角
上帝吩咐摩西用銀子錘出兩枝號筒。(民數記10:2)要舉行跟聖殿和節日慶典有關的 活動時,祭司就會吹響號筒。樂手會根據要傳達的不同信息,用號筒吹出不同的聲音,有時急促,有時洪亮並持續。由於考古學家還沒有發掘出聖經時代的號筒,所以目前我們仍不知道當時的號筒是怎樣的。不過,有些藝術作品,例如羅馬提圖斯凱旋門上的浮雕就刻畫了一個號筒。
號角或「紹法爾」這個詞在《希伯來語經卷》中出現過70多次。號角是用山羊或公綿羊的角製作的樂器。根據猶太的傳統說法,號角有兩種:一種是直直的,鑲有金吹口;另一種是弧形的,鑲有銀裝飾。在古代,吹號角通常是用來發信號,因為號角可以發出兩三個低沉的音調,這種聲音可以傳到很遠。
古代的以色列人會吹號角來宣告某些宗教節日,例如安息日的開始和結束。但在其他場合,例如戰爭時也會吹號角。基甸和三百個勇士在夜間突擊米甸人之前,眾人同時吹響三百枝號角,你可以想像那號角聲有多洪亮,難怪敵軍都大起恐慌。(士師記7:15-22)
其他樂器
聖經時代還有其他樂器,包括鈴、笛子和詩琴。耶和華的先知但以理被擄到巴比倫,他提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樂團,樂手彈奏的樂器包括琴瑟、簫笛和風笛。(但以理書3:5,7)
聖經談到很多樂器,我們只介紹了其中的幾種而已。不過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音樂是古代以色列民族和其他民族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在古代,不論是在家裡、村莊、聖殿、神廟,還是在王宮裡,都可以聽到悠揚的樂聲。
[第15頁的圖片]
叉鈴是一種搖鈴
[第15頁的圖片]
大衛王擅長彈奏豎琴
[第15頁的圖片]
鈴鼓在族長時代就出現了
[第15頁的圖片]
有活動時就會吹響號筒通知大家
[第16頁的圖片]
公元前8世紀的女子小雕像,手拿敲擊樂器
[第16頁的圖片]
公元2世紀的錢幣,上面有豎琴圖案
[第16頁的圖片]
在耶路撒冷聖殿周圍發現了公元前1世紀的一塊石頭,上面刻著:「到吹號筒的地方」
[第16頁的圖片鳴謝]
陶器小雕像:Z. Radovan/BPL/Lebrecht; 錢幣:© 2007 by David Hendin. All rights reserved; 聖殿的石頭:Photograph © Israel Museum, Jerusalem; 承蒙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准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