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別人不和,該怎樣處理?
跟別人不和,該怎樣處理?
我們天天都跟性格各異的人相處。這往往為我們帶來歡樂,擴闊我們的眼光。然而,彼此性格不同有時也會造成不和,其中有的比較嚴重,有的則只屬輕微。無論如何,我們怎樣處理不和,足以影響到我們的思想、感情和靈性。
我們盡力以愉快的方式消除與別人的不和,既能促進身心安寧,也能改善人際關係。一句古老的箴言說:「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箴言14:30。
與此相反的是,正如一句至理名言說:「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箴言25:28)試問誰想受錯誤思想所影響,以致行事不當、害己害人呢?人不遏止怒氣,就可以導致這樣的後果。耶穌在登山寶訓指出,我們應當檢討自己的態度,因為我們的態度會影響到我們怎樣處理跟別人的不和。(馬太福音7:3-5)與其對別人諸多批評,不如想想我們能夠怎樣跟那些與自己觀點不同、背景迥異的人融洽相處。
我們的態度
要處理不和,無論是察覺到的還是實在的,我們首先必須意識到自己有時也會思想偏頗、態度不當。聖經指出,人人都有罪,「不能完全反映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此外,我們只要辨識問題的所在,也許會發覺難題的成因並不在於別人。關於這點,讓我們想想約拿的經歷。
約拿奉耶和華之命前往尼尼微城,警告當地居民上帝快要對他們執行判決了。可喜的是,尼尼微全城的居民都幡然悔悟,歸向真神。(約拿書3:5-10)由於他們衷心悔改,耶和華樂於赦免他們,不加以處決。然而,「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約拿書4:1)耶和華恩待尼尼微人,約拿的反應實在令人費解。約拿為什麼竟生耶和華的氣呢?看來約拿過度關心自己的感覺,認為自己面目無光、名譽掃地。他並不體會耶和華的慈悲。儘管這樣,耶和華卻仁慈地用個實例使約拿學得教訓,幫助他改變自己的態度,看出上帝的慈悲多麼卓越不凡。(約拿書4:7-11)顯然,要改變態度的是約拿而不是耶和華。
我們有時也必須改變自己對某件事的羅馬書12:10)他的話是什麼意思呢?其中一點是,他勸我們要通情達理,深深尊重其他基督徒,顧及他們的尊嚴。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承認人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保羅也提醒我們:「各人都要負起自己的擔子。」(加拉太書6:5)因此,要趁著彼此的關係由於不和而蒙受影響之前,我們應當檢討一下是否須要調整自己的態度。這樣做的確是明智之舉!我們必須努力反映出耶和華的思想,跟真正愛上帝的人保持和睦。——以賽亞書55:8,9。
態度嗎?使徒保羅勸戒說:「要帶頭互相尊重。」(調整自己的態度
請想像一下兩個孩子正爭奪同一個玩具。他們使勁拉扯玩具,邊扯邊罵,互不相讓,直至其中一方鬆手,或有第三者前來調停為止。
創世記報導,亞伯拉罕聽聞他的牧人跟姪兒羅得的牧人發生爭執。亞伯拉罕主動去見羅得,對他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弟兄]。」(見夾注譯文。)亞伯拉罕決心不讓任何衝突破壞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他這樣做要付出什麼代價呢?他甘願犧牲身為長者理應擁有的選擇權;不錯,他甘願放棄自己的利益而讓步。亞伯拉罕讓羅得先揀選他想要的地區,帶著家眷和牲畜前往。羅得於是揀選了土地肥沃的所多瑪和蛾摩拉。最後,亞伯拉罕和羅得在和平的氣氛下分道揚鑣。——創世記13:5-12。
我們願意效法亞伯拉罕的精神,努力與別人保持和睦嗎?在處理不和方面,上述的聖經記載向我們提供一個楷模。亞伯拉罕呼籲說:「你我不可相爭。」亞伯拉罕衷誠渴望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紛爭。以這種方式勸人保持和睦,無疑有助消弭任何誤會。然後亞伯拉罕總結說:「因為我們是[弟兄]。」何必為了個人喜好或自驕心,犧牲彼此之間的寶貴關係呢?亞伯拉罕清楚看出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他以自尊自重的方式解決紛爭,同時也顧及姪兒的尊嚴。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不和也許需要有局外人調停才能解決。可是,當事人如果能夠私下解決,其實好得多!耶穌勸我們要主動與弟兄和解,如有必要就該向對方道歉。 *(馬太福音5:23,24)要做到這點,人就得謙卑自抑才行。彼得寫道:「要以謙卑的思想束身,因為上帝反對高傲的人,賜分外恩慈給謙卑的人。」(彼得前書5:5)不錯,我們對待信徒同工的方式,直接影響到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約翰一書4:20。
為了促進基督徒會眾的和平,我們也許須要放棄若干權利。現今有很多跟耶和華見證人交往的人,都是在過去五年內才加入上帝手下真正敬拜者的大家庭的。這
令我們多麼鼓舞!我們的行事為人,無疑會影響到這些人和會眾裡的其他人。因此,我們應當小心揀選自己的娛樂、嗜好、社交活動或職業,在這些事上考慮到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我們的言行可能引起別人的誤會,以致令他們不安嗎?使徒保羅提醒我們:「凡事都可以做;但不是樣樣都有益處。凡事都可以做;但不是樣樣都能建立人。各人該時刻求別人的益處,不要老是求自己的益處。」(哥林多前書10:23,24)身為基督徒,我們衷心渴望在基督徒弟兄團體中促進愛心和團結。——詩篇133:1;約翰福音13:34,35。
醫人的良言
言詞能夠發揮很大效力,達成有益的結果。「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言16:24)聖經報導有一次基甸本來可能跟以法蓮人發生衝突,卻得以及時制止。這個記載充分表明上述箴言的確說得很對。
基甸跟米甸人激戰,請以法蓮人予以援手。戰事結束後,以法蓮人卻怒責基甸沒有在戰事開始時就讓他們加入。聖經報導說:「他們就與基甸大大地爭吵。」基甸回答說:「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以法蓮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強過亞比以謝所摘的葡萄嗎?上帝已將米甸人的兩個首領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們手中;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士師記8:1-3)基甸說話得當,令以法蓮人平服下來,結果避免了兄弟鬩牆的悲劇。雖然以法蓮人看來有點驕傲自大,但基甸卻盡力與他們保持和睦。我們能夠效法基甸嗎?
別人要是怒氣難息,對我們心存芥蒂,我們就應當顧及他們的感覺,設法了解他們的看法。我們或多或少引起了對方的反感嗎?要是這樣,就當承認自己也要負上責任,並向對方表示歉意。我們可以仔細想出幾句得體的話,也許有助於跟對方和好如初。(雅各書3:4)有時候,我們也許只需向對方表示真摯的善意,就足以止息他的怒氣了。聖經說:「火缺了柴就必熄滅。」(箴言26:20)不錯,我們只要懷著正當的精神,說幾句經過深思的由衷之言,就能夠「使怒消退」而發揮醫人的功效。——箴言15:1。
使徒保羅勸勉說:「只要你們自己做得到,就要盡力同所有人和平共處。」(羅馬書12:18)誠然,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感覺,可是我們卻能夠盡一份力促進和平。不要受自己或別人不完美的反應所控制,相反,現在就要採取行動把聖經的原則實踐出來。我們只要按照耶和華的教訓,以他的方法處理不和,就能夠享有恆久的安寧和快樂。——以賽亞書48:17。
[腳注]
^ 13段 請參閱《守望台》1999年10月15日刊,「要從心裡寬恕人」和「你可以贏得你的弟兄」這兩篇文章。
[第24頁的圖片]
我們老是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嗎?
[第25頁的圖片]
為了解決紛爭,亞伯拉罕甘願讓步,從而為我們立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