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印度——「族群紛繁,卻能和諧共處」

印度——「族群紛繁,卻能和諧共處」

王國宣揚者的報導

印度——「族群紛繁,卻能和諧共處」

印度有一句流行的口號:「族群紛繁,卻能和諧共處。」這句話反映出該國許多不同民族的融合。印度是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在文化、語言、宗教、種族、服裝和食物方面都十分多樣化,因此,使不同的民族和諧共處絕非易事。儘管如此,在印度耶和華見證人的分社辦事處卻可以見到這種團結。那裡的義務工作人員來自多個邦和直轄區,說多種不同的語言,卻能融洽地一起工作和生活。

• 且以娜潔蘭伊為例,這個年輕女子來自印度最西北部的旁遮普。娜潔蘭伊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她的一個同學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並且試圖引起娜潔蘭伊對聖經的興趣。由於這個同學不大懂英語,而當時《守望台》還未以旁遮普語印行,於是她請娜潔蘭伊把雜誌的資料譯成旁遮普語,好幫助她明白。娜潔蘭伊在《守望台》裡讀到的文章對她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儘管受父母反對,她仍然繼續進步,最後毅然獻身給耶和華。今日她在印度的伯特利服務,做昔日叫她茅塞頓開的事,就是把基督徒書刊翻譯成旁遮普語!

• 請也想想比喬埃的例子,他來自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由於他保持中立,拒絕參與含有國家主義色彩的儀式,結果給學校開除了。這宗案件在法庭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審訊,最後純真崇拜大獲全勝。法庭的這項有利判決為其他同類案件立下了判例。比喬埃得以回校修讀。 *後來他考上大學,可是,不道德的風氣彌漫整個大學校園,令他的良心深感不安。結果,第一個學期還未結束,他就輟學了。現在,他在伯特利服務已有十年之久。伯特利家庭的成員來自不同的族群,卻能同心合力、團結一致地工作。比喬埃覺得跟他們一起生活及工作,所得的益處遠超過任何高等教育所能給他的。

• 娜爾瑪和莉莉守寡多年,今年已70多歲了。她們分別用了40多年時間從事全時服務。過去20年,莉莉一直在分社服務,把聖經書刊翻譯為泰米爾語。娜爾瑪則在13年前痛失丈夫,之後她加入伯特利服務。她倆刻苦耐勞,做事負責,堪作模範,大大促進伯特利家庭的團結。她們不但慷慨好客,又樂於跟年輕的家庭成員交往,分享多年來事奉上帝的喜樂。這些青年人也投桃報李,邀請她倆到自己的房間交往,並且在她們有需要時予以援手。她們真的立下優良的榜樣!

在印度許多地方,人們由於彼此間的差異而時常引起紛爭不和。但伯特利的義務工作人員卻克服了這些難題,同屬於一個和諧團結的家庭,歡欣快樂地為人服務。——詩篇133:1

[腳注]

^ 請參看英語版《守望台》1987年11月1日刊第21頁。

[第8頁的圖片鳴謝]

Background: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