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試試耶和華
人物生平
我們試試耶和華
保羅·斯克里布納自述
「斯塔克豪斯太太,您早!復活節快到了。本公司出品的復活節蛋糕,我相信府上各位必定會喜歡的,現在可以訂購啦。」當時是1938年初春。地點是美國新澤西州阿特科。我正在跟通用麵包公司的老主顧交談,可沒想到,斯塔克豪斯太太竟然一口拒絕了。
她說:「謝謝您,不要了,我們不慶祝復活節的。」
不慶祝復活節?斯塔克豪斯太太的話把我難住了。我不想得罪這個老主顧,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於是冒昧地說:「本公司烘製的復活節蛋糕有口皆碑。我知道您一向很喜歡我們的糕點。就算不……嗯,不慶祝復活節,也可以買一個來嘗嘗嘛。」
斯塔克豪斯太太重複說:「不啦,謝謝。斯克里布納先生,我一直想跟您談談。我們現在就談一談,好嗎?」這次談話對我影響深遠,完全改變了我的一生。斯塔克豪斯太太是新澤西州柏林市耶和華見證人會眾的成員。她給我講解復活節的起源,又送了我三本小冊,分別稱為《安全》、《揭露》和《保護》。這些小冊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回家後,我很想把小冊讀一遍,但不知怎的,心裡總是有點不安。斯塔克豪斯太太的話很耳熟,好像是在小時候聽過似的。
初次接觸聖經研究者
我在1907年1月31日出生。1915年,爸爸生癌死了,當時我只有八歲。爸爸死後,媽媽
帶著我回到馬薩諸塞州莫爾登的娘家去。我們跟外祖父母同住。外祖父的房子又高又大,舅舅本傑明·蘭塞姆和舅母住在三樓。從19世紀末了開始,明舅舅就一直跟萬國聖經研究者接觸往來。萬國聖經研究者就是現今的耶和華見證人。媽媽的親屬全都是循道宗信徒,只有明舅舅除外,所以他們把舅舅當怪人看待。我卻不以為然,倒喜歡親近他。多年後,舅母居然拿丈夫的信仰做把柄,把他關進精神病院!醫生很快就發現,舅舅心智健全,沒什麼不對勁,於是連聲道歉,馬上讓他出院。明舅舅最後跟舅母離了婚。每逢有社方代表到訪或其他盛事,明舅舅都帶我去波士頓參加萬國聖經研究者的聚會。有一次,到訪的代表正是照管傳道活動的查爾斯·泰茲·羅素。另一次盛事就是放映《創世影劇》。我在1915年看影劇的情景,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歷歷在目。當年我在銀幕上看到亞伯拉罕帶著以撒上山,把他當做祭物獻給上帝。(創世記22章)亞伯拉罕全心信賴耶和華。他劈好了柴,帶著以撒,踏著沉重的步伐往山上去。這個景象到現在還不時在我腦海浮現。我幼年喪父,對亞伯拉罕和以撒的父子情,感受很深,久久不能忘懷。
後來明舅舅和舅母遷居緬因州。媽媽再婚後,我們一家就搬到新澤西州去。所以,有一段頗長的時間,我很少跟舅舅見面。我在新澤西州長大,十來歲的時候,結識了馬莉恩·內夫。她有七個兄弟姐妹,一家十口都是長老會教徒。我很喜歡跟他們來往。星期日晚上,我經常跟這個家庭相聚,參加長老會的青年團契,最後還成為他們的教友。我雖然加入了長老會,卻沒有忘掉過去在聖經研究者的聚會裡學到的東西。1928年,我和馬莉恩結為夫婦。長女多麗絲和次女露薏絲,分別在1935年和1938年出生。我們深知為人父母責任重大,自覺有必要尋求聖經的指引,好把兩個女兒撫養成人。
小冊助我尋真理
為了尋找真理,我和馬莉恩決定,在禮拜天輪流上不同的教會去看看,另一個則留在家裡照看孩子。一個禮拜天,本來輪到馬莉恩看管孩子,我卻主動要求留在家裡,因為我很想閱讀斯塔克豪斯太太送給我的小冊。頭一本稱為《安全》,內容十分精彩,我越看越入神,一口氣就看完了整本小冊!下一個禮拜天,我又照樣留在家裡看管孩子,以便讀讀第二本小冊《揭露》。我覺得內容好像有點熟識,不知在哪裡念過。對了,小冊所談論的不就是明舅舅所信的教義嗎?媽媽的親屬認為他的信仰怪誕不經,但馬莉恩的看法
又怎麼樣?過了幾天,我下班回家,沒料到馬莉恩竟然對我說:「你拿回來的小冊很有意思,我全都看過了。」聽到她這麼說,我大大鬆了口氣!可見,我實在沒有必要擔心。小冊的背面介紹了最新發行的《仇敵》。這本書無情地抨擊偽宗教,把教會見不得人的勾當揭露出來。我們決定寫信向守望台社索取一本,但信還沒寄出,就有耶和華見證人上門向我們介紹《仇敵》。這本書打破了我們心中的疑團。我們再沒有踏足其他教會,同時也開始參加耶和華見證人在新澤西州卡姆登舉行的聚會。幾個月後我們決定獻身受浸。1938年7月31日(星期日),我們約莫50人聚集在斯塔克豪斯姊妹家的花園,一起聽盧述福法官的錄音浸禮演講。這位姊妹就是我上門推銷復活節蛋糕的老主顧。聽罷演講,我們一行19人就走進房子更換衣服,然後往附近的小溪受浸。
決心做先驅
我受浸不久,會眾一個姊妹向我提及先驅服務,說先驅的主要活動是向公眾傳道。她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沒多久,我結識了一個先驅家庭,就是科尼克弟兄一家。這個弟兄比我年長,他和妻子,連同兩個成年女兒,都是鄰近會眾的先驅。我也有兩個幼小的女兒,看見科尼克弟兄一家四口熱心傳道,樂在其中,心裡非常羨慕。我不時把麵包車停放在一旁,跟他們一起挨家傳道。我很欣賞他們,也想投身先驅服務。但怎麼著手呢?兩個女兒還小,況且我的工作負擔也不輕。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在歐洲爆發,美國的年輕人紛紛當兵。勞動人口少了,受雇階級的工作量自然有增無減。老闆要求我兼顧額外的推銷路線。工作排得這麼緊湊,我實在擠不出時間來做先驅。
我跟科尼克弟兄透露做先驅的心願。他說:「你要多為耶和華服務,多為這件事禱告,耶和華自然會幫助你實現心願。」在隨後一年多的日子,我就照著他的話去做。我反覆地思索馬太福音6:8的含義。這節經文保證,我們還沒有求,耶和華就知道我們需要什麼了。我努力實踐馬太福音6:33的勸告,先追求上帝的王國和他的正義。帶務僕人(現在叫環務監督)梅爾文·溫切斯特弟兄也不時給我打打氣。
做先驅一事得跟馬莉恩商量。我們一起分析瑪拉基書3:10的意思。這節經文叫我們試試耶和華,看他是否把福分傾注給我們。馬莉恩的話解除了我的後顧之憂。她說:「你儘管做先驅吧,女兒有我照看,我們生活簡樸一點也可以,你不必擔心。」我和馬莉恩結了婚十二年,我可以作證她勤儉持家,樣樣精打細算。在先驅工作上,她真是我的好夥伴。我們倆投身先驅服務快六十年了,到現在依然做得很開心、很起勁。我們能夠持守先驅崗位,沒有什麼特別,要緊的是知足常樂。
為了實現做先驅的心願,我們不斷祈求耶和華的指引,也為這件事好好計劃一下。1941年夏天,我和馬莉恩用手頭的積蓄買了一輛5.5米長的旅行拖車,日後一家大小就在那裡起居作息。我辭了工作,在1941年7月開始做先驅直到今天,從沒有間斷過。社方委派的第一個服務地區是50號公路上的十個停留點,這段公路位於新澤西州和密蘇里州聖路易斯之間。我們奉派參加8月初在聖路易斯舉行的區務大會。社方還吩咐我照著信上的姓名和地址,接觸在公路一帶居住的弟兄,寫信通知他們我會在什麼時候到達。在區務大會,我要跟先驅服務部聯絡,接受新的任務。
「我總得試試耶和華」
我們給小型旅行拖車裝滿書刊後,就往卡姆登的聚會所跟弟兄姊妹道別。有些弟兄認為,我們這樣做不切實際,因為兩個女兒還小,很需要照顧,加上區務大會之後,我們還不知去向。有幾個弟兄甚至聲稱:「等著瞧吧,你很快就會回來。」我記得當時這麼回答:「我不是說一去不回來,但我總得試試耶和華,因為他應許過不會撇下我不顧。」
在60年的先驅生涯裡,我們先後奉派到20個城鎮做先驅,在馬薩諸塞州和密西西比州之間往來奔走。這些年來,耶和華一直信守諾言,對我、馬莉恩和兩個女兒照顧入微。耶和華所賜的福,遠遠超過我們在1941年所求所想的。看見兩個女兒現今在鄰近的會眾做先驅,忠心為耶和華服務,真是莫大的福分。另外,我們還有很多屬靈的兒女,算起來
多達100個,全部散居在美國東部。我幫助了52人獻身給耶和華,馬莉恩則幫助了48人。1941年8月,我們一家抵達聖路易斯。在大會場地,我遇到伯特利的沙利文弟兄。他把社方發出的證明函件交給我。鑑於國家面臨戰爭威脅,我隨時有可能被徵召入伍,因此需要有正式的函件證明我以傳福音為業。我告訴沙利文弟兄,妻子傳道的時間跟我一樣多,她很想同我一起做先驅。當時大會先驅服務部的設備還沒擺放好,沙利文弟兄就即時簽名批准馬莉恩做先驅。他問我們:「大會後,你們往哪兒做先驅呢?」我們茫無頭緒。沙利文弟兄說:「別擔心,大會期間自然有人會告訴你們哪裡需要先驅。答案很快就見分曉。你倆決定去向後,請通知社方。我們會正式發信,委派你們在當地做先驅。」結果如沙利文弟兄所料。前帶務僕人傑克·德威特弟兄告訴我們,弗吉尼亞州紐馬基特有個先驅之家,那兒很需要先驅。所以,大會後我們就動身往紐馬基特去了。
在紐馬基特,有一件事叫我們喜出望外。想想看,誰從費拉德爾菲亞前來跟我們一起做先驅呢?本傑明·蘭塞姆!不錯,就是明舅舅。早年在波士頓,他已經在我的心裡播下了真理的種子。想不到我跟他闊別超過二十五年,又在這兒重逢了。能夠跟他一起挨家逐戶傳道,真是一大樂事!他經年累月地遭受冷遇,但從不灰心喪氣。別人譏誚也罷,家人反對也罷,他依舊熱心傳道,對耶和華的愛始終如一。
我們在紐馬基特的先驅之家逗留了八個月,日子過得挺開心的。我們吸取了不少經驗,也學會用書刊換取雞和雞蛋。社方後來指派我、馬莉恩、明舅舅和另外三位弟兄姊妹到賓雪法尼亞州漢諾威做特別先驅。從1942年到1945年,我們先後在賓雪法尼亞州六個不同的地區服務。
在二次大戰期間做特別先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們因為嚴守中立,不時遭到反對,但耶和華從沒有撇下我們不顧。有一次,在馬薩諸塞州普羅溫斯敦,我的別克牌老爺車在路上出了毛病。我別無選擇,只好走幾公里路,穿過一個充滿敵意的天主教社區,回去探訪對聖經感興趣的住戶。我走過一群少年惡棍時,他們認出了我,於是大聲呼喊。一顆接一顆的石子在我耳邊嗖嗖地飛過。我趕緊離去,希望那夥流氓不會緊追不捨。這次真僥倖,我居然能夠安然無恙地抵達住戶的家。住戶是美國軍團的成員,很受人敬重。不料,他一開門就對我說:「很抱歉,我現在不能接待你。我忘了今天晚上我們要往市中心看電影。」想到那幫扔石子的惡少在街角等著我回頭,我心裡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幸而他說:「你喜歡跟我們一起走嗎?我們可以在路上交談。」聽了他的話,頓時愁緒全消。我一邊走,一邊向他作見證,平安無事地避開了那幫惡少。
家庭傳道兩兼顧
大戰結束後,我們奉派在弗吉尼亞州多個地區服務,其中一個是夏洛茨維爾。我們在那兒住了八年,做過特別先驅,也做過正規先驅。1956年,兩個成年女兒已經出嫁,我和馬莉恩再度搬家,先在弗吉尼亞州哈里森堡做先驅,後來在北卡羅來納州林肯頓做特別先驅。
1966年,我接到新的任務,就是周遊探訪環內各群會眾,建立弟兄姊妹的靈性,跟
溫切斯特弟兄在20世紀30年代所做的一樣。當年他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我在田納西州當了兩年環務監督後,社方委派我和馬莉恩重返心愛的特別先驅崗位。從1968年到1977年,我們在南方腹地做特別先驅,在佐治亞州和密西西比州之間穿梭往來。在佐治亞州伊斯特曼,社方指派我接替鮑威爾·柯克蘭弟兄做組務僕人(現在叫主持監督)。柯克蘭弟兄比我年長,有豐富的環務探訪經驗,可惜健康日漸衰退。不管我為會眾做什麼,他總是大力支持,深表賞識。沒有他的支持,我是不可能使會眾恢復和平團結的。在會眾帶頭的弟兄,有幾個引起了紛爭,事情越鬧越大。我為這件事不住向耶和華禱告。我經常想起箴言3:5,6:「你要全心信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在你所行的一切事上都要留意他,他必修直你的路。」我盡力打破僵局,尋求對話,終於使會眾恢復團結,皆大歡喜。
1977年,我們的體力已大不如前,不得不承認自己老了。社方很體貼,再次委派我們到夏洛茨維爾服務,讓我們靠近女兒和她們
的家人。過去23年,我們一直在這裡傳道,日子過得挺愜意的。我們很高興有分建立弗吉尼亞州的拉克斯維爾會眾。早年跟我們學習聖經的學生,大多做了祖父母。看見他們的子孫長大成為會眾的長老、先驅和伯特利成員,我們感到分外的滿足。我和馬莉恩仍然積極參與外勤服務。目前我很高興在夏洛茨維爾的東區會眾當長老,主持書籍研究班,發表公眾演講。在真理的路上,我們也像其他人一樣,遇到不少挫折。舉個例子。多麗絲十八九歲的時候,不聽我們的規勸,硬要跟主外的人結婚,幸好她沒有放棄事奉耶和華。值得高興的是,多麗絲的兒子比爾在紐約州華基爾的伯特利之家已經服務了十五年。現在多麗絲和露薏絲都寡居了,在鄰近的會眾做先驅,而且做得很開心。
多年的心得
事奉耶和華這麼多年,我從中領悟到幾點心得:過簡樸的生活。凡事都要做好本分。在一切事上都要聽從「忠信睿智的奴隸」的指示。——馬太福音24:45。
對於做先驅的父母,馬莉恩也有幾點行之有效的建議:工作日程要定得合理、實用。要立志緊守先驅崗位。飲食要均衡,睡眠要充足。不要過度消遣。務要幫助兒女以實踐真理為樂,教他們做各種各樣的見證工作,使他們覺得傳道是充滿樂趣的。
我們已經九十多歲了。自我們在斯塔克豪斯姊妹家的花園聽過浸禮演講以來,六十二年過去了。我們投身全時服務也差不多六十年。我和馬莉恩真可以說,一生無悔無憾。我為人父親的時候還年輕,幸虧有成熟穩重的弟兄指引。我能夠把屬靈的事務放在生活上的首位,奮力向著目標前進,這些弟兄實在功不可沒。多年來,馬莉恩和兩個女兒一直支持我,從不拉我的後腿。我心裡充滿著對她們的感激之情。我們的家境並不富裕,但我常常想起傳道書2:25的話:「吃的喝的,誰比我更好呢?」
我們可以憑一生的經歷作證,耶和華的確信守他在瑪拉基書3:10所提出的承諾,豐豐富富地把「福分傾注給[我]們,直到[我]們一無所缺」!
[第29頁的附欄或圖片]
戰時回憶
大戰結束了接近六十年,回想起戰時的往事,全家還記憶猶新。
多麗絲說:「賓雪法尼亞州的氣溫有時很低。」露薏絲接續說:「一天晚上,氣溫驟降到攝氏零下30度。在爸爸老爺車的後座,我和多麗絲凍得瑟縮起來。為了給雙腳保暖,我們只好輪流坐在對方的腳上。」
多麗絲說:「我們雖然漂泊不定,但從不覺得生活很苦,也不覺得有什麼欠缺。我們吃得豐富,穿得漂亮。住在俄亥俄州的朋友經常把女兒穿不上的衣服送給我們。她們的舊衣服保存得很好,幾乎像新的一樣。」
露薏絲說:「爸媽對我和姐姐的愛護,真是無微不至。他們視兩個女兒為寶貝心肝,經常帶著我們傳道。一家四口親密無間。」
保羅回想說:「我的別克牌老爺車是1936年出廠的。眾所周知,這類汽車經常把車軸折斷。我想這是因為汽車發動機的功率太強吧。真不湊巧,車軸總是在嚴寒的晚上折斷了。我只好到舊貨棧去一趟,購買二手車軸。久而久之,我就成了更換車軸的能手。」
馬莉恩說:「還有配給卡呢!戰時什麼都配給供應。肉類啦、汽油啦、輪胎啦,通通憑配給卡購買。每次遷到新的地區,我們都要向地方當局申請配給卡。有時我們得等上好幾個月才收到新的配給卡。但不知怎的,每次收到配給卡後,社方就委派我們到另一個地區服務。我們不得不從頭申請,但耶和華從沒有撇下我們不顧。」
[圖片]
馬莉恩、我、多麗絲(左)和露薏絲合照,攝於2000年
[第25頁的圖片]
跟媽媽攝於1918年,我當時11歲
[第26頁的圖片]
跟露薏絲、馬莉恩和多麗絲攝於1948年,當時兩個女兒受浸
[第26頁的圖片]
我們的結婚照片,攝於1928年10月
[第26頁的圖片]
我和兩個女兒(左端和右端)在楊基運動場,攝於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