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怎樣幫助「浪子」回頭?

怎樣幫助「浪子」回頭?

怎樣幫助「浪子」回頭?

「你這個弟弟是……失而復得的,我們理當高興歡樂。」——路加福音15:32

1,2.(甲)對於做基督徒,有些年輕人的態度怎樣?(乙)遭遇這種情況的父母和兒女可能有什麼感受?

「我不想做耶和華見證人了!」敬畏上帝的父母花了許多心血教養兒女,指導他們行走基督徒的正道,最後卻聽見兒女說出這樣的話來,可想而知父母多麼震驚!有些青年並沒有實際說自己不想再做耶和華見證人,他們只是「隨流漂去」。(希伯來書2:1)耶穌講過一個比喻,說有一個浪子離開父家,到遠地把父親分給他的家產揮霍淨盡。許多青年人的情形,就像耶穌所說的浪子一樣。——路加福音15:11-16

2 雖然大部分耶和華見證人都沒有這個問題,但對那些遭逢這種情況的父母來說,不管怎樣安慰他們,也不能完全消除他們的傷痛。不容忽視的是,誤入歧途的青年本身也可能經歷很大的痛苦。他在內心深處,可能飽受良心煎熬。在耶穌的比喻裡,浪子終於「醒悟過來」,令父親喜出望外。父母和會眾裡的其他人怎樣才能幫助浪子「醒悟過來」呢?——路加福音15:17

為什麼決定離開

3.年輕人可能為了什麼原因而離開基督徒會眾?

3 有盈千累萬的年輕人喜樂地事奉耶和華。那麼,為什麼有些年輕人卻決定離開呢?他們也許覺得自己錯過了世界可以給他們的若干好處。(提摩太後書4:10)或者他們認為,耶和華那有保護作用的羊圈給他們太多約束。年輕人可能做了錯事而內疚,急於找戀愛的對象,或者渴望受同輩所接納,於是離開耶和華的羊群。年輕人也可能覺得父母或其他基督徒口是心非、表裡不一,就感到憤懣,決定不再事奉上帝了。

4.年輕人誤入歧途,癥結往往是什麼?

4 孩子桀驁不馴,通常反映內心情況,顯示他有若干屬靈的弱點。(箴言15:13;馬太福音12:34)年輕人誤入歧途,癥結往往是沒有「確切認識真理」。(提摩太後書3:7)年輕人裝裝樣子,只在表面上崇拜耶和華是不夠的。他們必須跟上帝養成親密的個人關係。這是至為重要的事。什麼能夠幫助年輕人跟上帝養成這種關係呢?

要親近上帝

5.年輕人要跟上帝培養親密的個人關係,就必須怎樣做?

5 門徒雅各說:「你們要親近上帝,上帝就會親近你們。」(雅各書4:8)如果我們希望年輕人親近上帝,就必須幫助他們嘗到上帝的話語多麼美好,對靈糧培養喜愛的心。(詩篇34:8)起初孩子需要吃「奶」,意思就是認識聖經的基本道理。他一旦領略到研讀上帝話語的樂趣,喜歡吃「固體食物」,吸收深入的屬靈知識,要有成熟的屬靈思想就不太難了。(希伯來書5:11-14;詩篇1:2)一個青年人承認自己曾被世俗所同化,後來卻開始重視屬靈的事。什麼使他改變過來呢?他聽從勸告把整本聖經讀一次,養成經常讀經的習慣。人要跟耶和華培養親密的關係,就得經常閱讀聖經才行。

6,7.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兒女喜愛上帝的話語?

6 父母幫助兒女喜愛上帝的話語,實在至為重要。一個十餘歲的少女雖然經常參加家庭研讀,卻仍舊跟一些為非作歹的少年來往。她回憶自己的家庭研讀是怎樣的,說:「父親提出問題,我只是把答案讀出來就算了,甚至沒有抬起頭來望著他。」舉行家庭研讀的時候,與其只求把課文討論完,明智的父母會發揮教導的藝術。(提摩太後書4:2)青年人必須覺得研讀跟自己有切身關係,才會喜歡學習聖經。不妨多用探詢觀點的問題,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要鼓勵年輕人把課文應用在自己的實際情況上。 *

7 此外,要設法使聖經討論生動有趣。環境適當的話,可以叫年輕人重演聖經的事件和記載。討論聖經事件的時候,要幫助孩子想像一下事情發生的地點和當地的情景。只要動動腦筋,就可以使家庭研讀生動有趣,多姿多彩了。父母最好也省察一下自己跟耶和華的關係。他們自己越親近耶和華,就越能幫助孩子親近上帝。——申命記6:5-7

8.禱告怎樣使人更親近上帝?

8 禱告也能使人更親近上帝。一個十來歲的女孩知道自己應該過基督徒的生活,但又喜歡跟一些信仰與她不同的朋友來往。她覺得很難取捨。(雅各書4:4)她怎麼辦呢?她說:「我向耶和華懇切禱告,把我內心的感受告訴他。這是我以前從沒有做過的。」後來她終於在會眾裡找著一個知己。她看出上帝已經垂聽了她的禱告,覺得耶和華的確指引她,於是開始跟上帝培養友誼。父母改善自己禱告的素質,也會對兒女有幫助。一家人一起禱告的時候,父母可以對上帝傾訴心聲,讓兒女感受到父母跟耶和華之間的親密關係。

要忍耐,也要堅定

9,10.耶和華怎樣對叛道的以色列人保持堅忍,為我們立下榜樣?

9 年輕人一隨流漂去,就可能刻意孤立自己,不願跟父母討論屬靈的事。父母可以怎樣應付這種令人擔憂的情勢呢?請想想耶和華怎樣對待古代的以色列人。以色列人「硬著頸項」,但耶和華忍耐了九百多年,最後才捨棄他們,任憑他們自食其果。(出埃及記34:9;歷代志下36:17-21;羅馬書10:21)雖然以色列人「一再試探上帝」,上帝卻對他們大發「慈悲」,「屢次抑制怒氣,不發盡烈怒」。(詩篇78:38-42)上帝的確對他們仁至義盡。父母本著愛心幫助孩子,如果孩子起初無動於衷,父母就該效法耶和華的榜樣,盡量忍耐。

10 堅忍的含意是,儘管關係緊張,仍然盼望有轉機。在堅忍方面,耶和華的確立下榜樣。他採取主動,「一次又一次打發使者去警戒」以色列人。雖然他們「一再取笑上帝的使者,輕看他的話」,他仍舊「憐恤他的子民」。(歷代志下36:15,16)他向以色列人呼籲說:「請你們各人回頭,離開惡道。」(耶利米書25:4,5)可是,耶和華絕沒有背棄自己的正義原則。他吩咐以色列人要「回頭」,改過自新,重投他的懷抱。

11.父母對待誤入歧途的孩子,可以怎樣一方面堅忍,一方面立場堅定?

11 父母可以效法耶和華保持堅忍,不輕易放棄誤入歧途的孩子。他們繼續抱著希望,主動跟孩子保持溝通或恢復溝通。他們雖然緊守正義的原則,仍可以「一次又一次」呼籲孩子返回真理的正途。

未成年的兒女被開除

12.與父母同住的未成年兒女如果被會眾開除,父母對這樣的兒女負有什麼責任?

12 如果一個仍與父母同住的未成年兒女犯了嚴重的罪,毫無悔意,以致被會眾開除,那又怎樣呢?既然孩子與父母同住,父母仍然有責任要按上帝的話語管教孩子。父母可以怎樣履行這個責任呢?——箴言6:20-22;29:17

13.父母可以怎樣設法感動犯過的孩子?

13 父母也許可以在家裡跟孩子研讀聖經,提出訓誨和管教。這其實是最好的做法。父母不該只看孩子的不良態度,也要嘗試了解他的內心。要全面了解他的屬靈病況。(箴言20:5)該從哪方面入手去感動孩子的心呢?用什麼經文最有效呢?使徒保羅指出:「上帝的話語是活的,是有力量的,比任何兩刃的劍更鋒利,連外表和內心、關節和骨髓都能刺穿分開,甚至心裡的意念和打算都能辨明。」(希伯來書4:12)父母不該只告誡孩子不要再犯,還該設法開始治療他屬靈的病,並且從旁協助他痊愈。

14.犯過的青年人想跟耶和華和好,首先要採取什麼步驟?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兒女採取這個步驟?

14 犯過的青年人應該跟耶和華和好。他必須做的第一件事是「悔改、回頭」。(使徒行傳3:19;以賽亞書55:6,7)父母要幫助家中的年輕人悔改,就必須「在逆境下保持克制,溫和地教誨」對抗真理的兒女。(提摩太後書2:24-26)父母要按聖經原語的意思「責備」孩子。翻做「責備」的希臘詞語,也可以譯作「提出確鑿的證據」。(啟示錄3:19;約翰福音16:8)可見,父母要提出充分證據,說服孩子接受他的所作所為是不對的。這樣做當然不容易。父母可以用一切合乎聖經的方法,盡可能感動孩子的心,促使他改過自新。他們應當幫助孩子看出,他要「憎恨邪惡,喜愛良善」。(阿摩司書5:15)孩子也許會「醒悟過來,擺脫魔鬼的網羅」。

15.怎樣的禱告可以幫助犯過者跟耶和華和好?

15 要跟耶和華和好,禱告是不可少的。當然,如果有人一度是基督徒會眾的成員,卻犯了嚴重的罪,還恬不知恥,繼續犯罪,我們就絕不該為這一種罪「祈求」。(約翰一書5:16,17;耶利米書7:16-20;希伯來書10:26,27)但是父母可以向耶和華求智慧,讓他們知道怎樣處理當前的情勢。(雅各書1:5)如果有跡象顯示,被開除的年輕人有悔改的心,但未能「坦然無懼,向上帝陳情」,父母可以向上帝禱告說,如果上帝認為有理由寬恕孩子的過犯,就讓他的旨意成就吧。(約翰一書3:21)孩子聽見這樣的禱告,應當能看出耶和華是慈悲為懷的上帝。 *——出埃及記34:6,7;雅各書5:16

16.如果有未成年的人被開除,我們可以怎樣幫助犯過者的家人?

16 一個受了浸的青年人如果被開除,會眾的成員就不會「再跟他來往」。(哥林多前書5:11;約翰二書10,11)這樣做說不定能幫助他「醒悟過來」,重投上帝的懷抱。(路加福音15:17)無論被開除的人有沒有返回上帝的組織,會眾的成員都可以鼓勵犯過者的家人。大家可以把握機會對這些人表露「弟兄之情、憐恤之心」。——彼得前書3:8,9

別人可以怎樣予以援手

17.會眾成員想幫助偏離正途的年輕人,就該記住什麼事?

17 青年人如果只是信心軟弱,並沒有被基督徒會眾開除,那又怎樣呢?使徒保羅說:「身體一處受苦,各處就一同受苦。」(哥林多前書12:26)別人可以主動關心這樣的青年人。當然,處理這樣的問題要相當小心,因為在屬靈方面有病的年輕人,可以對其他年輕人產生不良影響。(加拉太書5:7-9)在一群會眾裡,有些成年人出於好意,想幫助一些靈性軟弱的年輕人,於是邀請他們參加社交集會,一起奏流行音樂。雖然青年人很樂意來,而且玩得很開心,但他們互相影響,最後竟決定離開會眾。(哥林多前書15:33;猶大書22,23)年輕人靈性有病,能夠激勵他們復原的,不是缺乏屬靈指引的社交集會,而是能引導他們喜愛屬靈事物的交往。 *

18.在耶穌的比喻裡,浪子的父親寬大為懷,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他?

18 一個青年離棄了真理,後來卻參加聚會或大會,請想想他有什麼感受。在耶穌的比喻裡,浪子的父親寬大為懷,我們不是應當效法他,對悔悟的青少年表示歡迎嗎?(路加福音15:18-20,25-32)一個十餘歲的青年人一度離開基督徒的會眾,後來出席區務大會。他說:「我以為人人都會避開我,但弟兄姊妹竟然主動跟我交談,歡迎我,叫我很感動。」他再次開始研讀聖經,後來受了浸。

不要放棄

19,20.為什麼我們應該對誤入歧途的兒女保持積極的看法?

19 要幫助一個「浪子」醒悟過來,要有很大耐心才行。父母和其他人可能遭遇很大困難,但千萬不要灰心放棄。「耶和華實現他的應許並不遲緩,不像有些人認為他遲緩一樣。他是對你們有耐心,不願有一個人被毀滅,只願人人最終都悔改。」(彼得後書3:9)聖經向我們保證,耶和華很想人衷心悔改,得以存活。事實上,他已主動作出安排,讓人跟他和好。(哥林多後書5:18,19)由於他的耐心,已有千百萬人醒悟過來。——以賽亞書2:2,3

20 既然如此,父母不是該用一切合乎聖經的方法,幫助家裡未成年的浪子醒悟過來嗎?要效法耶和華,保持忍耐,採取具體行動,引導孩子重投耶和華的懷抱。要緊守聖經原則,一方面禱告求耶和華幫助,一方面盡力反映他的各種特質,例如愛心、公正和智慧。許多人曾經反叛耶和華,態度頑劣,後來卻受他的仁愛呼籲所感動,結果浪子回頭。你誤入歧途的兒女很可能會迷途知返,回到上帝的羊圈裡受他庇護。——路加福音15:6,7

[腳注]

^ 6段 關於怎樣教導年輕人才有成效,《守望台》1999年7月1日刊13-17頁有更多建議。

^ 15段 弟兄不該在聚會裡公開為已被開除的少年人這樣禱告,因為別人未必知道被開除的人目前的情況如何。——請參閱《守望台》1980年4月15日刊31頁

^ 17段 若想得著一些具體的建議,請參閱《儆醒!》1973年9月8日刊12-15頁,1996年9月22日刊21-23頁

你記得嗎?

• 年輕人離開會眾,癥結可能是什麼?

• 青少年怎樣才能跟耶和華培養友誼?

• 父母幫助誤入歧途的兒女,為什麼要保持堅忍,立場堅定?

• 會眾裡的人可以怎樣協助誤入歧途的年輕人重投上帝的懷抱?

[研讀問題]

[第15頁的圖片]

要跟耶和華培養親密的關係,閱讀上帝的話語是不可少的

[第15頁的圖片]

父母衷心禱告,可以使兒女感到父母跟耶和華十分親密

[第17頁的圖片]

浪子「醒悟過來」,我們該表示歡迎

[第18頁的圖片]

要採取具體行動,幫助孩子重投耶和華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