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教會前景如何?

教會前景如何?

教會前景如何?

烏干達教士斯蒂芬·蒂爾沃韋說:「英國人仍舊相信上帝,但不願意承擔基督徒的責任。」大約二十年前,蒂爾沃韋隸屬的烏干達聖公會遭受迫害,他卻死裡逃生。今天,他在英國利茲的男士俱樂部傳教,常常趁著賓果遊戲還未開局,用10分鐘向那裡的人講道。

從英國越過大西洋來到美國,情形也大同小異。美國人對屬靈事物的態度,令新近組織起來在美國傳教的聖公會傳教會大感棘手。傳教會的網站報導:「就操英語的人口來說,美國現時是世上擁有最多非信徒的國家,對屬靈事物不感興趣的人也最多。……美國將成為需要傳教的地區了。」傳教會連番進行教會改革,但都以失敗告終。他們於是打破傳統,轉而聯合亞洲和非洲的宗教領袖,展開「到美國傳教」的活動。

歐洲和北美洲這類地區,向來以信奉基督教自居。現在怎麼竟然需要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傳教士到來「拯救靈魂」呢?

誰在拯救誰?

在昔日的殖民擴張時期,熱心的歐洲傳教士在四百多年間,把信仰先後傳入非洲、亞洲、太平洋地區和南美洲的國家,為的是「教化」那些所謂不信上帝的野蠻人。另一邊廂,美洲殖民地的各教會也紛紛成立,據稱建基於基督教的原則之上,後來更聯合起來,派出傳教士到世界各地四出傳教。他們的熱心跟歐洲傳教士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時至今日,世界的情勢已起了變化。

「[基督教]中心已經改變了,」非西方基督教研究院的創始人安德魯·沃爾這樣說。1900年,自稱基督徒的人計有百分之80是歐洲人或北美洲人。現今,竟然有百分之60的信徒生活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近來一則新聞報導透露:「歐洲天主教會的神父,大多來自菲律賓和印度。」此外,「在美國天主教教區服務的神父,每六個就有一個是來自其他國家的」。在荷蘭,來自非洲的傳教士主要是加納人,他們自稱是「身處不信國家的傳教團體」。現在,來自巴西的傳教士也在英國各地進行他們的拯救運動。一個作家論述:「基督教傳教士的活動已經逆轉了。」

山雨欲來

歐洲和北美洲大陸的信徒人數日漸減少,看來確實需要傳教士。一份新聞雜誌論及「在蘇格蘭,經常上教堂的基督徒少於百分之10」。法國和德國的人數就更少。另一份新聞報導:調查顯示只有「約百分之40的美國人和百分之20的加拿大人說他們經常上教堂」。菲律賓的情況卻大不相同,將近百分之70的人經常上教堂,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情況也相差不遠。

更值得注意的趨勢是,南半球經常上教堂的人比北半球的人更尊重傳統。舉例說,美國和歐洲的天主教徒接受訪問時,大都表示對教會權威越來越不信任,認為該讓世俗信徒多參與教會事務,並同意在教會裡爭取婦女平等。而另一方面,南半球的天主教徒在這些問題上卻一面倒認同教會的傳統立場。隨著教會的支持者繼續南移,衝突將日見明顯。歷史和宗教學者菲利普·詹金斯預測:「大有可能不出十年或二十年,南北半球的基督教成員會互相指責,指斥對方不是真正的基督徒。」

考慮到教會的情況,沃爾提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怎樣才能使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歐洲的基督徒在一個教會中和平共處,真真正正地信奉同一的信仰呢?」你認為怎樣?教會還能在這個分裂的世界裡倖存下來嗎?使真基督徒聯合起來的基礎是什麼呢?下篇的文章不單提出來自聖經的答案,還會舉出肯確的證據,表明一個遍及全球、團結合一的基督徒團體現正欣欣向榮。

[第4頁的圖片]

以前的教堂現在成了音樂咖啡館

[鳴謝]

AP Photo/Nancy Palmi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