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人類的特性

人類的特性

人類的特性

約迪的工作是替人把遺物分類,估價,並代為出售。他剛接受一個婦人的委託,到她已故姊姊家中處理遺物及有關出售的事。約迪查看古老壁爐時,發現兩個舊箱子。他打開一看,簡直傻了眼,眼前是一疊疊用鋁箔包著的百元美鈔,合共8萬2000美元!四下無人,約迪該怎樣做呢?悄悄地把箱子的錢據為己有,還是把找到巨款一事告知客戶?

約迪之所以面對抉擇,是因為人類有種特性。這種特性使我們有別於飛禽走獸。《世界圖書百科全書》(英語)說:「人類有種特性,就是能深入思考,衡量對錯。」餓狗看到桌上有肉,絕不會思量到底該不該吃。然而,約迪卻能衡量事情涉及的道德問題:侵吞款項與偷竊無異,但多半不會被發現;這筆錢不屬約迪所有,但客戶毫不知情。再說,如果約迪真的放棄這筆意外之財,當地社會大多數人會認為他是愚蠢之極。

換了是你,你會怎樣做呢?這取決於你奉行什麼道德標準。

何謂道德?

一部詞典說,道德是「衡量是非對錯的準則」。作家埃里克·伊斯頓指出,這些準則「由傳統和習俗而來」。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宗教教誨被奉為金科玉律,上帝的話語聖經在許多國家發揮巨大的影響力。可是,全球各地有越來越多人拒絕讓宗教主宰行為。在他們看來,宗教倡導的標準不切實際,聖經的教誨已落伍過時。有什麼代之而起呢?《商業道德》(英語)說:「世俗見解已凌駕宗教的教誨,成為道德規範的權威。」有關道德方面的問題,許多人不再向宗教求助,而是向世俗專家求教。生物倫理學家保羅·麥克尼爾說:「我認為,倫理學家已取代教士昔日的位置,向人提供道德指引,只是這些指引是建基於世俗見解罷了。……以往,人們以宗教信仰為生活指南,現在,則以世俗見解為行為準則。」

面對難於抉擇的情形,你會怎樣衡量對錯呢?你按個人的好惡、感覺去決定,還是按上帝的標準處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