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實踐聖經原則而感到心滿意足

實踐聖經原則而感到心滿意足

實踐聖經原則而感到心滿意足

你無疑見過一隻貓蜷曲起身體打著呼嚕,顯得滿足的樣子。人要是能像貓兒那樣滿足,該有多好!然而許多人覺得,找著心滿意足的生活一點也不容易,就算找到,也會轉瞬即逝。為什麼呢?

原因之一是,由於不完美,我們常常犯錯誤,也要忍受其他人的缺點。另外,我們正生活在聖經所說的「最後的日子」,一段「難以應付的非常時期」。(提摩太後書3:1-5)即使我們在童年過得快樂滿足,有許多美好的回憶,現在也大都經歷「非常時期」所帶來的重壓。那麼,現今我們還有可能活得心滿意足嗎?

請留意,聖經說這些非常時期是難以 應付,而非不可能 應付。我們實踐聖經的原則,就能夠應付得來。雖然或許我們不能解決所有難題,但生活也能過得滿足。我們來看看三個原則。

懷有現實的看法

我們要生活滿足,就得對自己和別人的能力限度懷有現實的看法。使徒保羅在給羅馬人的信中指出:「所有人都犯了罪,不能完全反映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在許多方面,耶和華的榮耀都遠遠超過我們所能理解的。創世記1:31指出一個簡單的事實:「上帝看他所造的一切,都非常好。」耶和華無論何時回顧他所做的事,都能說「非常好」。但沒有人能聲稱自己所作的每件事都很好。因此,要活得心滿意足,首先就得承認自己的能力限度。不過。我們還需要採取其他步驟。我們得理解並接受耶和華對於我們能力限度的看法。

翻做「罪」的希臘詞語來自一個詞根,意思是「不中目標」。且打個比方:試想像一個人向目標射箭,希望自己能射中而獲得獎品。他手裡有三支箭。他射出第一支箭,箭離目標差一米。他瞄準目標,射出第二支箭,這次比前次好,但還是差三十厘米。他全神貫注,射出最後一支箭,這次只差兩厘米。雖然箭很接近目標,但畢竟還是沒有擊中。

我們所有人都好像這個失望的弓箭手一樣。我們有時「不中目標」,並且相差很遠,有時雖然相當接近,但仍然未能擊中目標。我們感到很沮喪,因為儘管非常努力,結果還是不夠好。現在我們回頭去看看弓箭手的情況。

他慢慢地轉過身去,感到很失落,因為他太想得到獎品了。突然,主辦競賽的人把他叫回去,遞給他獎品,並說:「我很欣賞你,看見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所以想把獎品送給你。」弓箭手多麼歡欣雀躍!

沒錯,上帝會賜人永遠的生命和完美的身心,凡是從上帝得到這個恩賜的人,無疑都會感到歡欣雀躍!(羅馬書6:23)人變得完美之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很好,再也不會「不中目標」。人人都會完全感到滿足。在此之前,如果我們把這件事緊記在心,對自己和周遭的人的看法就會好多了。

凡事都需要時間

的確,凡事都需要時間。但你是否留意到,如果期待的事遲遲未發生,或惱人的情況長久沒有得到解決,就很難滿足於現狀呢?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人仍然能夠心滿意足。請考慮耶穌的榜樣。

耶穌來到地上之前,在天上已是服從上帝的典範。然而,他在地上「學了服從」。怎樣學到呢?「從痛苦中」。耶穌在天上時曾目睹人受苦,但從未親身經歷過痛苦。他在地上生活時,特別在約旦河受浸到死於各各他這段時期,經歷了許多考驗和逆境。關於耶穌怎樣在服從上帝方面「得了完美」,雖然我們不清楚其中的細節,但我們知道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希伯來書5:8,9

耶穌能夠成功應付逆境,原因是他專注於「擺在前頭的喜樂」,深信上帝必獎賞堅守忠義的人。(希伯來書12:2)儘管如此,他也「曾經呼號流淚,再三懇切祈求」。(希伯來書5:7)我們或許有時也懇切地禱告,耶和華怎樣看待這樣的禱告呢?同一節經文表示,耶和華樂於垂聽耶穌的禱告。上帝同樣會垂聽我們的祈求。為什麼呢?

因為上帝知道我們的能力限度,他會幫助我們。每個人忍耐的限度各不相同。中國有句熟語說:「人各有能有不能」。耶和華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的能力限度。他仁愛地讓我們「蒙慈悲,獲得分外恩典,作為合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6)他這樣幫助耶穌,也同樣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請看看莫妮卡的經歷。

莫妮卡天性樂觀,從小就無憂無慮、生氣勃勃。1968年,她剛20歲出頭,得知自己患了多發性硬化症,一種通常導致身體部分癱瘓的疾病。她大為震驚。疾病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也迫使她在全時傳道工作方面作出重大調整。莫妮卡知道她的病是長期慢性發展的。十六年後,她說:「我的病現在還無法醫治,而且很可能要到上帝的新制度更新一切時,才能治癒。」她承認,應付疾病並不容易:「儘管朋友們說我樂觀的天性沒變,像以前一樣快樂,……但我的密友都知道,有時我淚如泉湧,流淌不盡。」

莫妮卡說:「我學會耐心忍受,學會為健康的微小起色而高興。看到人在對抗疾病方面多麼無助,使我更加珍惜跟耶和華的關係,因為只有耶和華才能徹底治癒疾病。」回顧過去,憑著耶和華的幫助,莫妮卡從事全時服務超過40年,內心感到很滿足。

當然,像莫妮卡這樣的處境並不容易應付。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承認到,有些惱人的情況或許需要相當時間才能逆轉過來,那你就會比較容易滿足於現狀。像莫妮卡一樣,你也可以深信,耶和華必提供「合時的幫助」。

不要跟別人比較,要定下合理的目標

世上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沒有人跟你一模一樣。中國有句諺語說得對,「十指有長短」,把各個手指相互比較無疑是愚蠢的。你一定不希望耶和華把你跟別人比較,而他也絕不會這樣做。但是,人普遍有相互比較的傾向,因而令自己不滿足。請留意耶穌怎樣用比喻有力地說明這一點。我們可以在馬太福音20:1-16讀到這個比喻。

耶穌談到,一個「主人」要找一些工人為自己的葡萄園工作。他在「清晨」,很可能是六點鐘時,找到一些閒著的人,並雇用了他們。主人按當時的工錢,跟工人議定一個工作日(十二小時)的工錢是一個銀元。受雇的人無疑很高興找到工作,而且得到合理的工錢。後來,主人分別在上午九點鐘、中午十二點鐘、下午三點鐘,以及遲至下午五點鐘,找到一些沒有工作的人並雇用他們。這些人工作的時間都會少於一個工作日。關於工錢,主人許諾給他們「公道的待遇」,而工人們都同意了。

到了晚上,主人叫總管給工人發工資。他下令把工人都召來,先給最後雇用的人發工資。這些人只工作了一小時,卻出人意料地得到一個工作日的工資。我們可以想像這必然使其他人議論紛紛。那些工作了十二個小時的人由此滿以為自己會多得一點,但他們也是得到同樣的工資。

這些人的反應如何呢?「他們領了工錢,就埋怨家主,說:『最後這批人只工作了一小時,我們卻整天背負重擔,忍受炎熱,你竟然叫他們跟我們同等!』」

但主人的看法卻不同。他說,這些工作了一個工作日的人已經得到所議定的工錢,一點不少。至於其他人,他決定給他們整個工作日的工資,這無疑比他們所期望的要多。實際上,沒有一個人得到的少於議定的工錢;許多人得到的比預期的多。最後,主人問道:「難道我不可以照自己的意思用自己的東西嗎?」

假設總管先給第一批雇用的人發工資,他們領完工資後立即離開,他們一定會感到滿足。他們的不滿源於看見別人工作較少卻得到相同的工錢。這令他們很生氣,以致埋怨主人。其實他們本該因主人雇用自己而滿懷感激才對。

這個比喻正好說明,我們要是相互比較就會有什麼結果。如果你專注於自己跟耶和華的關係,感激他賜給你的福分,就會感到滿足。不要把自己的情況跟別人比較。如果耶和華決定給別人多些福分,那就要為他們高興,跟他們一同歡樂。

除此之外,耶和華還對你有所期望。他期望你做什麼呢?加拉太書6:4說:「各人都應該察驗自己所做的事。這樣,人高興是因為自己的成就」。換句話說,要為自己定下合理的目標。要制定可行的計劃,然後堅持實行下去。如果你的目標合理,並因此達到目標,就會「因為自己的成就」而高興,心裡感到滿足。

實踐聖經原則必得益處

雖然我們是不完美的,而且生活在最後的日子,但上述的三個原則表明:只要實踐聖經原則,就一定能心滿意足。這些聖經原則有的是直接陳述出來的,有的是通過事例和比喻闡明出來的。何不在每天閱讀聖經時多加留意呢?

如果你發覺自己不及以往滿足,就要設法找出原因。然後,尋找一些能夠幫助你改善情況的原則。例如,你可以查閱《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這本書,第110-111頁討論箴言這卷書的內容,在12個標題之下列出了許多原則和勸告。《守望台出版物索引》 *和《守望台書庫》(英語)惟讀光碟 *也是極好的工具,可以幫助你找到有用的資料。經常使用這些工具,你在尋找實用的聖經原則方面就會越來越熟練。

不久,耶和華就會把永生賜給配得的人,使他們得到完美的身心,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那時,人就會完全滿足、毫無缺憾。

[腳注]

^ 30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 30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 30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第12頁的精選語句]

「所有人都犯了罪,不能完全反映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

[第13頁的精選語句]

耶穌從痛苦中學了服從(希伯來書5:8,9

[第15頁的精選語句]

「人高興是因為自己的成就,不是因為跟別人比較」(加拉太書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