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精明人留心領受責備

精明人留心領受責備

精明人留心領受責備

箴言23:12說:「你要留心領受管教,側耳細聽知識的話。」經文所說的「管教」或道德教育,既可以是自我管束,也可以是來自他人的責備。人有知識,就能看清哪些地方需要糾正,怎樣加以糾正。因此,施行管教的人必須具備正確可靠的「知識的話」。

聖經箴言一書蘊含著許多至理名言,所說的話「叫人認識智慧,得著管教……可以洞悉事理,行為正義,判斷正確,做事正直」。(箴言1:1-3)我們「側耳細聽」這些話確實是明智之舉。箴言15章有不少關於控制怒氣、善用舌頭和傳播知識這幾方面的可靠指引,讓我們仔細考慮當中的建議。

什麼能「平息烈怒」?

關於所說的話可以怎樣激起怒氣或烈怒,古代以色列的所羅門王說:「溫和的回答平息烈怒,傷人的話語激起怒氣」。箴言15:1)「怒氣」一詞是用來描述強烈不滿的情緒或憤怒的反應,而「烈怒」就是指極端強烈、難以控制的怒氣。箴言15:1可以怎樣幫助我們控制自己的怒氣,以及如何應付別人憤怒的情緒呢?

刻薄的話會傷害別人,而且會使情況變得更糟,溫和的回答卻往往可以起緩和的作用。可是,要對一個怒氣沖沖的人說話溫和實在不容易。但嘗試了解一下令對方生氣的原因,可能對我們有所幫助。聖經說:「人洞悉事理,就不輕易發怒;不追究過犯,就是他的美德。」(箴言19:11)一個人生氣是不是因為缺乏自信,還是想得到別人的注意呢?他生氣的真正原因可能跟我們所說所做的毫無關係。例如,我們傳道時遇到一些情緒激動的人,他們時常因為誤解了我們的信仰,或受到偏見所影響而向我們發怒的。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認定別人是針對我們而反唇相譏呢?即使我們不甚明白別人發怒的原因,說出傷人的話也是不應該的,這顯示了我們沒有好好地約束自己。我們千萬不要這樣做才好。

「溫和的回答」這個勸告對控制自己的怒氣也大有價值。我們實踐這個勸告,就會留意自己說話的方式,不會出口傷人。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感受時,我們該力求說話溫和。說話尖酸,辱罵別人都不可取。惡言惡語往往會挑起仇恨;相較之下,溫和的言語卻不會冒犯別人,也許還會感動對方糾正自己的錯誤。

智者善用舌頭」

一個自我管束的人不但會小心說話的方式,也會留意所說的內容。所羅門王說:「智者的舌善用知識,愚人的口湧出愚昧。」箴言15:2)我們誠心誠意地幫助別人認識上帝的旨意和他奇妙的安排時,就是「善用知識」了。但愚昧人缺乏知識,不能給人這樣的幫助。

所羅門在進一步說明如何善用舌頭之前,提出了令人深思的話。他說:「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不斷鑑察惡人和善人。」箴言15:3)我們感到歡欣鼓舞,因為深知「耶和華的眼目環顧全地,要顯大能幫助那些全心歸向他的人」。(歷代志下16:9)我們行善,上帝是知道的。那些行惡的人,上帝也會鑑察,他們必定要向上帝交賬。

所羅門繼續解釋說話溫和的重要性。他說:「平靜的舌頭是生命樹,歪邪的言語使人心碎。」箴言15:4)所羅門以「生命樹」為喻,看來是要說明平靜的舌頭具有治療和滋養的作用。(啟示錄22:2)智慧人說話平靜,不但令人精神舒暢,也能引發聽者表現美好的特質。相反,詭詐的舌頭、虛妄的言語卻令人心碎。

接受管教,「散播知識」

智慧的所羅門王說:「愚昧人藐視父親的管教,精明人卻留心領受責備。」箴言15:5)如果沒有人提出責備,又怎可能叫人「留心領受責備」呢?這節經文正好說明,施行管教是必須的。做父母的,尤其是父親,有責任要管教兒女,兒女則需要聽從管教。(以弗所書6:1-3)當然,所有耶和華的僕人都要接受不同形式的管教。希伯來書12:6說:「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管教;凡他所接納的兒子,他都鞭打。」我們對管教的反應表明我們是智慧人還是愚昧人。

所羅門提出另一個對比:「智者的嘴不斷散播知識,愚人的心卻不會這樣做。」箴言15:7)散播知識就好像播種一樣。古代的農夫播種時,不會把所有種子都撒在同一個地方,而是把種子均勻地撒在田裡。散播知識也是這樣。舉個例,傳道時要是遇到一個感興趣的人,我們一口氣就把所知的聖經真理都說出來,這是不明智的。相反,在「散播」知識方面,明智的人會約束自己的嘴,每次只跟對方討論一個聖經話題。他也留意聽者的反應,循循善誘,加深對方對聖經的認識。耶穌基督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說話的。他樹立了多麼優良的榜樣!(約翰福音4:7-26

散播知識也意味著說話富於啟發性,造益他人。為了使人得到教益和鼓勵,說話之前要先思量。正如箴言說:「義人的心沉思怎樣回答。」(箴言15:28)因此,重要的是,我們的話要像滋潤地土的細雨,叫人得益;不要像泛濫成災的洪水,叫人受損。

在行為上聖潔

散播關於耶和華的知識,告訴人他的旨意,「以讚美為祭,獻給上帝,那就是宣揚他名的人用嘴唇所獻的果實」,這樣做無疑是明智的。(希伯來書13:15)但是,這個「祭物」要蒙耶和華悅納,我們就得「在一切行為上聖潔」。(彼得前書1:14-16)所羅門用了兩個鮮明的對比,使我們留意這個至為重要的真理。他說:「邪惡人的祭牲,耶和華視為可憎;正直人的禱告,卻蒙上帝喜悅。邪惡人的道路,耶和華視為可憎,追求正義的人,卻蒙上帝所愛。」箴言15:8,9

那些離棄生命之路的人怎樣看待責備呢?他們的結局會怎樣?(馬太福音7:13,14「離棄正路的,管教難受;憎恨責備的,就必死亡。」箴言15:10)在基督徒會眾裡,有些人不肯接受負有領導職責的弟兄的勸告,沒有真正悔改。他們選擇捨棄正義的道路,踏上歧途。這樣做多麼愚蠢!另一個譯本把這節經文翻成:「離棄正路的必受嚴厲的管教;恨惡責備的必致死亡。」(《聖經新譯本》)

假如一個人表面上接受管教,而實際上卻憎恨管教,那又怎樣呢?這同樣是不智的。所羅門這位以色列的君王說:「墳墓和滅亡之地尚且顯露在耶和華面前,何況世人的心呢?」箴言15:11)墳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從比喻上來說,永活的上帝跟這個地方毫無關係,墳墓離他最遠,然而墳墓卻顯露在上帝面前,上帝不但清楚知道墳墓裡每個死人的特徵和性格,也有能力把他們復活過來。(詩篇139:8;約翰福音5:28,29既是這樣,耶和華要洞悉人的內心實在易如反掌!使徒保羅說:「在[上帝]眼中,萬物都是赤露敞開的,我們必須向他交賬。」(希伯來書4:13)虛偽的面目或許可以騙倒人,但絕不能騙倒上帝。

拒絕管教的人不是只憎恨責備,也會憎恨提出責備的人。所羅門說:「好譏誚的不愛責備他的人」。為了強調這個思想,他補充說:「[他們]也不到有智慧的人那裡去」。箴言15:12)這些人要修直自己的路真是非常困難啊!

態度積極樂觀

所羅門接著所說的三句箴言都跟「心」有關。這個睿智的君王描述情緒對人的面容所起的作用,說:「心中喜樂,容光煥發;心裡痛苦,黯然神傷。」箴言15:13

什麼叫人心裡痛苦呢?聖經說:「人心擔憂,鬱鬱不樂」。(箴言12:25)我們怎樣才能避免被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壓垮呢?對於我們不能控制的事,不要老是耿耿於懷,相反,可以多想想現今耶和華上帝所賜的種種屬靈福分,以及將來他要為我們所做的事。這樣做會使我們跟上帝更親近。親近「快樂的上帝」必定叫我們憂傷的心靈得著安慰。(提摩太前書1:11

此外,聖經的信息是安慰和喜樂的源泉。詩篇的執筆者說,「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低聲細讀律法書」的人多麼快樂。(詩篇1:1,2)即使有的時候我們內心痛苦,閱讀和沉思聖經的話會給我們鼓勵,帶給我們快樂。還有上帝賜給我們的傳道工作也讓我們得到喜樂。聖經保證:「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126:5

所羅門說:「有悟性的心搜尋知識,愚人的口只渴求愚昧。」箴言15:14)這句話提醒我們,智慧人的勸告和愚昧人的勸告有天壤之別。在提出勸告之前,有悟性的人搜尋知識。他會留心聆聽,以求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處理問題時,也會查考聖經,從中找出適合的原則和指引。他的勸告總是以上帝的話語為依歸的。但愚昧人卻不會認真查證事實,他信口開河,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所以,我們需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時,要去找那些有知識,靈性成熟的人,不要找那些順著別人意思說話的人。基督徒會眾有「作為恩賜」的人,他們提出勸告之前總是先「搜尋知識」,這對我們來說是多大的福分!(以弗所書4:8

所羅門在接著的經文,說明積極樂觀的好處。這位以色列君王說:「對於淒苦的人,天天都是壞日子;心裡愉快的人,卻好像常享宴席。」箴言15:15)生活中有快樂有悲傷;有歡笑有眼淚。如果我們只看到生活中的難處,就會終日悲悲戚戚,意志消沉。但是,我們把上帝給我們的福分和希望謹記在心,生活中的痛苦就會變得微不足道,我們就能體驗到內心的喜樂。積極樂觀的態度使我們看起來好像「常享宴席」。

所以,務要領受管教。我們不僅要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也要調整心態,這樣就能從管教得到裨益。

[第13頁的圖片]

「溫和的回答平息烈怒」

[第15頁的圖片]

管教兒女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第15頁的圖片]

「智者的嘴不斷散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