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錄——耶利米的忠心書記
巴錄——耶利米的忠心書記
你認識「尼利亞的兒子巴錄」嗎?(耶利米書36:4)雖然聖經只在四章經文中提到巴錄,但聖經的讀者都熟知,他是先知耶利米的私人書記和密友。他倆一起度過猶大國亡國前那十八個動盪不安的年頭,一起目睹耶路撒冷在公元前607年被巴比倫人毀滅,最後還一同流亡埃及。
近年,考古學家發現了兩塊公元前7世紀的封泥 *,封泥上有以下字樣:內里亞胡(尼利亞的希伯來名字)的兒子,抄經士貝雷克亞胡(巴錄的希伯來名字)所有。這兩塊封泥引起了學者對巴錄這個聖經人物的興趣。巴錄是誰?他有怎樣的家族背景、教育背景和社會地位?他一直忠心耿耿地支持耶利米,這顯示了什麼?我們又可以從他身上學到什麼?我們查考聖經的記載和現有的歷史資料,就能找出答案。
家族背景和社會地位
今天,許多學者認為,巴錄出自猶大一個顯赫的抄經士家族。他們的看法基於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聖經在提及巴錄時用了一個特別的頭銜「書記」(有些譯本翻做「抄經士」)。另外,聖經也提到,巴錄的兄弟西萊雅在西底家王的宮中身居要職。(耶利米書36:32;51:59)
關於耶利米日子的抄經士,考古學家菲利普·金寫道:「在公元前7世紀末、6世紀初,抄經士這群專業人士在猶大是一個顯赫的階層。……抄經士這個頭銜為王室高官所擁有。」
另外,耶利米書36章的記載(稍後我們會詳細討論)看來顯示,巴錄能夠接觸王的策士,並可以使用基瑪利雅(一個首領或官員)的膳堂,即議事廳。聖經學者詹姆斯·米倫伯格說:「巴錄能進抄經士的議事廳,因為他本來就有權到那裡去。他也是王室官員之一,跟那些聚集起來聽他宣讀書卷的官員是同僚。」
《西部閃族印章大全》提供另一個證據,證明巴錄的抄經士身份。這本書說:「由於貝雷克亞胡的封泥是跟許多高官的封泥一起被發現的,我們可以由此推斷,巴錄(貝雷克亞胡)跟這些高官是同一圈子裡的人。」從現有的資料看來,巴錄和他兄弟西萊雅身居高位,他們在耶路撒冷被毀滅之前的多事之秋,一直支持耶利米這位忠心的先知。
公開支持耶利米
按時間順序來說,聖經第一次提到巴錄是在耶利米書36章。當時是「約雅敬在位第四年」,即公元前625年。那時耶利米已經做了先知23年。(耶利米書25:1-3;36:1,4)
那一年,耶和華告訴耶利米:「你要拿耶利米書36:2-4)
書卷來,把我對你說過打擊以色列、猶大和萬國的話,就是……從約西亞在位的日子起,直到今天我說過的話,都寫在上面。」接著,「耶利米叫尼利亞的兒子巴錄來。耶利米把耶和華對他說的話都口授巴錄,巴錄就把這些話都寫在書卷上」。(為什麼要叫巴錄來呢?耶利米告訴他:「現在我受到限制,不能到耶和華的殿裡去。」(耶利米書36:5)顯然,當時人們不准耶利米進入聖殿的範圍,他不能親自到那裡宣讀耶和華的信息。原因也許是,他先前所傳達的信息激怒了當權者。(耶利米書26:1-9)巴錄無疑是個誠心崇拜耶和華的人,他也確實「照先知耶利米吩咐的一切去做」。(耶利米書36:8)
要把耶和華在之前23年裡發出的警告全都寫下來,頗費時間。另外,耶利米也許想等待時機成熟再採取行動。可能是因為這些原因,到了公元前624年11月或12月,巴錄才到聖殿去宣讀上帝的信息。無論如何,巴錄的確到了耶和華的殿去,在基瑪利雅的膳堂裡,勇敢地「把書上耶利米的話宣讀給民眾聽」。(耶利米書36:8-10)
基瑪利雅的兒子米該雅把所聽到的告訴父親和一些首領,他們就請巴錄把書卷上的話再宣讀一次。聖經說:「他們聽見這一切話,就懼怕起來,面面相覷,對巴錄說:『我們一定要把這一切話稟告王。……你和耶利米要去躲藏起來,不要讓人知道你們藏身的地方。』」(耶利米書36:11-19)
約雅敬王聽到由耶利米口授、通過巴錄寫下的信息,就惱怒地把書卷割破,扔進火裡焚燒,並下令捉拿耶利米和巴錄。二人按照耶和華的吩咐,在躲藏期間為燒掉的書卷寫了一份副本。(耶利米書36:21-32)
毫無疑問,巴錄明白這項任務會帶來什麼危險。他一定知道,幾年之前耶利米險些遇害。他也肯定聽說過烏利雅的遭遇,烏利雅說預言「跟耶利米說的完全一樣」,結果被約雅敬王殺害。儘管如此,巴錄還是樂於用自己的一技之長以及跟政府官員的關係,幫助耶利米完成上帝所交託的任務。(耶利米書26:1-9,20-24)
不要圖謀「大事」
在寫第一部書卷期間,巴錄一度感到苦惱不堪。他嘆道:「我有禍了!我痛苦不堪,耶和華還給我加上悲痛。我呻吟嘆息,疲乏困頓,無法安歇。」巴錄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呢?(耶利米書45:1-3)
聖經沒有直接說明原因。不過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巴錄的處境。由於要把耶和華在23年間發出的警告全都記錄下來,巴錄必然清楚看出,以色列和猶大同胞怎樣對耶和華叛逆不忠。在巴錄寫書卷的那一年,耶和華曉諭耶利米,他決定毀滅耶路撒冷和猶大國,並讓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做俘虜70年。這個信息可能給記錄在同一部書卷中。巴錄得知上帝的這個旨意,必定大為震驚。(耶利米書25:1-11)此外,巴錄在這個重要關頭堅定不移地支持耶利米,可能會失去自己的地位和事業。
不管巴錄是為哪個原因而感到灰心,有一點我們是肯定的,就是耶和華親自幫助了他,提醒他緊記將臨的審判。耶和華說:「我建立的,我必推倒;我栽種的,我必拔出。耶利米書45:4,5)
我必這樣處置全國。」隨後,他勸戒巴錄說:「你還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了。」(耶和華沒有說明這些「大事」是什麼,但巴錄必定知道自己所圖謀的是滿足個人的慾望,是發財致富,還是獲得名譽地位。耶和華勸勉他要看清現實,緊記前頭將要發生的事:「我要降禍給所有人。可是你無論到哪裡去,我必讓你撿回性命。」上帝應許巴錄,無論他到哪裡去都能保全生命,而生命就是他所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耶利米書45:5)
上述事情記載於耶利米書36章和45章,發生的時間是公元前625年至前624年。至於之後發生的事情,聖經有好些相關的記載都沒有提及巴錄。公元前607年,巴比倫人毀滅耶路撒冷和猶大國。聖經記載了毀滅臨到前那幾個月所發生的事情,並再次提到巴錄。當時發生了什麼事呢?
巴錄再次支持耶利米
聖經記述巴比倫人圍困耶路撒冷期間發生的事,並再一次提到巴錄。耶利米被「囚禁在猶大王宮的衛兵院」時,耶和華吩咐他買下他堂兄弟在亞拿突的田地,以這事象徵日後的復興。耶利米請巴錄前來協助辦理法律手續。(耶利米書32:1,2,6,7)
耶利米說:「我簽訂契據,蓋印加封,請證人作證,用天平稱了銀子。然後我拿了……地契,一份有蓋印加封,一份沒有封上。」接著,耶利米把地契交給巴錄,吩咐他把地契封在瓦器裡妥善保存。關於耶利米說他「簽訂」契據這點,有些學者認為,他其實是向巴錄口授地契的內容,並讓這個耶利米書32:10-14;36:4,17,18;45:1)
專業的書記代他把文件寫出來。(巴錄和耶利米的做法符合當時的法律程序。就以他們簽訂雙份契據為例,《西部閃族印章大全》解釋說:「第一份契據要捲起來用封泥封住,所以叫『密封契據』。這份契據是契約的正本……第二份契據不用封上,是『密封契據』的副本,供人作一般的查閱。換句話說,人們會簽訂兩份契據,一份正本,一份副本,分別寫在兩張紙莎草紙上。」考古發現證實,當時的人確實有把雙份契據存放在瓦器裡的習慣。
巴比倫人攻下耶路撒冷,並放火焚城。除了少數窮人外,所有居民都被擄走。尼布甲尼撒任命基大利治理猶大全境。兩個月後,基大利被人殺害。剩餘的猶太人不聽上帝通過耶利米所作的勸告,計劃前往埃及。這時,聖經再次提到巴錄。(耶利米書39:2,8;40:5;41:1,2;42:13-17)
猶太人的首領對耶利米說:「你在說謊。我們的上帝耶和華根本沒有差你來說:『不要到埃及去僑居。』這不過是尼利亞的兒子巴錄慫恿你來害我們,要把我們交在迦勒底人的手裡,使我們不是被他們殺死,就是被他們擄到巴比倫去。」(耶利米書43:2,3)看來猶太人的首領認為,巴錄對耶利米操有頗大的影響力。他們是不是由於巴錄身居高位,或由於巴錄跟耶利米有多年交情,所以覺得他已不僅是先知的書記那麼簡單呢?也許他們真的這麼想。但不管他們有怎樣的想法,耶利米的信息的確 來自耶和華。
剩餘的猶太人不理會上帝的警告,起程離開猶大地。根據耶利米的記述,他們還把「先知耶利米和尼利亞的兒子巴錄,都帶到埃及地,到[位於東尼羅河三角洲的邊境,毗鄰西奈的城市]答比匿去。他們沒有聽從耶和華的話」。之後,聖經就再沒有提起巴錄。(耶利米書43:5-7)
我們從巴錄學到什麼?
巴錄有很多難能可貴的地方值得我們效法。他的一個顯著優點是:樂於善用自己的技能和社會關係為耶和華服務,不管這會帶來什麼後果。今天,許多耶和華見證人也表現同樣的精神。他們不論男女,都樂於獻出自己的才幹到伯特利服務,參與建築工程或其他種類的工作。你可以怎樣表現同樣的精神呢?
上帝提醒巴錄,猶大制度已到了最後的日子,他實在沒有時間為自己圖謀「大事」。巴錄顯然聽從了上帝的勸告,因為他最終撿回性命。我們既然生活在現行制度的最後日子,這個勸告理應也對我們適用。耶和華給我們的應許跟給巴錄的一樣:我們的性命會得到保全。我們會像巴錄一樣聽從上帝的規勸嗎?
此外,在上述記載中,有一個實用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即使 耶利米跟他的堂兄弟彼此是親戚,巴錄仍然幫助他們辦理商業交易所涉及的法律手續。今天,基督徒跟屬靈的弟兄姊妹進行商業交易時,應該借鑑聖經的這個事例。簽訂書面的商業協議,不但符合聖經的原則、切合實際,也是愛心的表現。
儘管聖經中關於巴錄的記載並不多,他的經歷和榜樣卻值得今天所有基督徒留意。你會效法耶利米這位忠心的書記所樹立的好榜樣嗎?
[腳注]
^ 3段 古人習慣在捆綁重要文件的繩上封上一小塊黏土,叫做封泥。他們會在封泥上蓋印章,標明誰是擁有或送出文件的人。
[第16頁的圖片]
巴錄的封泥
[鳴謝]
封泥:Courtesy of Israel Museum, Jerusa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