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決心完成我們的傳道職務

決心完成我們的傳道職務

人物生平

決心完成我們的傳道職務

莉娜·戴維森自述

我們的飛機駕駛員含糊地說:「我快失去視力,看不見了……」隨即他的雙手滑下駕駛盤,昏倒在駕駛座裡。我丈夫從沒駕駛過這種小型飛機,只好拼命叫醒駕駛員。在講述這次死裡逃生的經歷之前,讓我先說說,為什麼我們會坐飛機去巴布亞新幾內亞,這個世上極其偏遠的角落。

我1929年在澳大利亞出生,在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長大。我爸爸比爾·馬斯喀特是共產黨員,但說來有趣,他竟然相信上帝。1938年,耶和華見證人向悉尼市政府提交請願書,爸爸也在請願書上簽了名,支持來自耶和華見證人世界總部的約瑟夫·盧述福在悉尼大會堂發表傳道演講。

「他一定有什麼重要的事要說。」那時爸爸這麼說。八年後,我們才明白爸爸當時說「重要的事」的含義。他請了一個耶和華見證人來家裡談談聖經,這個見證人名叫諾曼·貝洛特,是個全時的先驅傳道員。我們全家很快就接受了真理,並積極參與傳道工作。

20世紀40年代中期,我為了照顧長期患病的母親,就輟了學,並替人縫衣服來維持生計。逢星期六晚上,我和姐姐露斯都跟一群先驅一起到悉尼大會堂,在會堂門外向人作見證。1952年,哥哥約翰從美國基列聖經學校畢業,奉派到巴基斯坦服務。我熱愛傳道,渴望學習哥哥的榜樣。第二年,我也成了正規先驅。

結婚和海外傳道

不久,我結識了約翰·戴維森,他在耶和華見證人澳大利亞分部辦事處服務。他為人謙卑、沉實,做事有決心,他的美好特質深深吸引了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因為在政治上嚴守中立,曾三次入獄。我們情投意合,立志以基督徒傳道職務為終生事業。

1955年6月,我和約翰結為夫婦。我們買來一輛大客車,把客車改裝成房屋車。我們希望利用這個流動住所,到澳大利亞的偏遠地區傳道。第二年,上帝的組織呼籲傳道員遷到新幾內亞,澳大利亞以北一個大島嶼的東北部。 *那時上帝王國的信息還沒傳到世上這個角落。我們馬上響應呼籲,自願到那裡傳道。

那時,只有在新幾內亞得到全職工作合約的人,才會獲准入境。因此,約翰開始找工作。他很快就在新不列顛島(新幾內亞境內的一個島嶼)一個鋸木廠找到工作,並簽訂合同。數週之後,我們就起程,履行新的傳道任務。1956年7月,我們到了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在那裡等了六天,然後乘船到沃特福爾灣去。

在沃特福爾灣傳道

經過幾天的顛簸航程,我們終於到達沃特福爾灣,這個大海灣在拉包爾以南約240公里。那個鋸木廠很大,就坐落在森林的空地上。一個黃昏,所有工人圍坐在飯桌前,經理說:「噢,對了,戴維森先生、戴維森太太,廠方規定所有員工都要申報自己的宗教。」

我們清楚知道,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規定。看來經理等人知道我們不抽煙,就起了疑心。不管他們怎麼想,約翰這樣回應:「我們是耶和華見證人。」大家頓時靜了下來,靜得令人侷促不安。原來,這些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軍人,對耶和華見證人在戰爭中嚴守中立都抱有成見。他們知道了我們是見證人後,從此就不放過任何機會,一心要找我們的麻煩。

首先,經理不給我們冰箱和爐子,雖然這都是廠方理應發給我們的。沒有冰箱,需要冷藏的食物都腐爛了;沒有爐子,我們只好用一個從森林撿來的爛爐子煮食。後來,他們又禁止村民把作物賣給我們。為了糊口,我們找到什麼蔬菜,就得吃什麼蔬菜。此外,他們把我們當作間諜,監視我們的一舉一動,想知道我們有沒有教人學習聖經。更糟的是,我還得了瘧疾。

雖然面對這一切,我們決心要完成傳道職務。我們請了工廠兩個會說英語的本地鋸木匠,來教我們當地的官方語言美拉尼西亞皮欽語。他們教我們語言,我們就教他們聖經。每逢週末,我們都長途跋涉,四處「遊山玩水」,小心謹慎地向沿途的村民作見證,聖經學生則充當翻譯員。我們曾橫過急流滾滾的河流,河岸邊還有些巨鱷在曬太陽。這些兇惡的傢伙除了一次令我們險些送命以外,就很少來找我們麻煩。

製作聖經教材

傳道工作不斷擴展,我們決定把簡單的聖經信息用打字機打出來,然後分發給對聖經感興趣的人。鋸木廠的聖經學生幫助我們譯好頭一份傳單。之後,我們用多個晚上,打了好幾百份,在傳道時分發給村民和途經的船夫。

1957年,一位經驗豐富的分區監督約翰·卡福爾思探訪我們,使我們大受鼓勵。 *他指出教導不識字的人學習聖經,用圖畫可能會更有效。他和我丈夫設計了一系列簡單的人物線條畫,來解釋聖經的基本真理。我們用了不知道多長的時間,把圖畫一一複製在筆記本上。每個聖經學生都收到一份,用來向人傳道。後來,全國都採用這個教導方法。

我們在沃特福爾灣工作了兩年半,合約期滿,又獲准繼續居留。這時,上帝的組織委派我們做特別先驅,我們就欣然接受。

返回拉包爾

我們啟航到北邊的拉包爾,船兒中途停泊在懷德灣。那裡有個種植園,出產可可和椰子仁,園主是對年老的夫婦。他們打算退休返回澳大利亞,於是請約翰留下來,為他們管理種植園。這機會實在誘人。那天晚上,我們一起商量這件事。我們都很清楚來新幾內亞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發財致富。我們決心繼續做先驅,完成我們的傳道職務。第二天,我們就把決定告訴那對夫婦,然後乘船離去,繼續上路。

到了拉包爾,我們跟一小群耶和華見證人會合,這些弟兄姊妹都是從外國遷來的。當地人對王國的信息表現濃厚的興趣,我們主持了許多聖經研究。其間,我們租用當地的會堂舉行聚會,聚會人數多達150人。他們當中不少人接受了真理,並把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傳到國內其他地區。(馬太福音24:14

我們還探訪距離拉包爾約50公里的武納巴爾村。村裡有一群人響應聖經的真理。當地一名有權勢的天主教徒很快就注意到這件事。後來,他竟然帶著一群教友,中斷我們的聚會,把我們趕出村莊。我們知道下一週會有更大的麻煩,就請警察到時跟我們一起進村。

那天,漫長的道路兩旁都擠滿了天主教徒。他們高聲嘲笑我們,不少人更準備向我們投擲石塊。在村裡,一個教士糾合了數百個村民準備鬧事。警察向我們保證,指出我們有權舉行聚會,於是為我們開路。可是,我們一開始聚會,教士就煽動群眾搗亂。霎時間群情洶湧,群眾憤怒若狂,連警察也鎮壓不住。警察隊長催促我們馬上離開,我們隨即由他開路,往我們的車子走去。

暴徒蜂擁而上,圍住我們,咒罵我們,向我們吐唾沫,還揮拳恐嚇我們。教士則站在一旁,抱著手微笑。我們脫險之後,警察隊長說,他從沒見過這麼糟的情況。那場暴亂雖然嚇倒了武納巴爾村絕大多數的村民,卻有一個聖經學生無畏地採取立場,擁護王國的真理。時至今日,新不列顛島已有數以百計的人採取立場,擁護真理。

新幾內亞的大門打開了

1960年11月,我們奉派到馬當服務。馬當是新幾內亞島北岸的大市鎮。那裡有很多雇主向我和約翰招手,請我們做全職工作。一家公司力勸我們替他們管理衣服店,另一家則請我做縫改衣服的工作。一些從外國移居當地的婦人甚至願意出資,讓我設立自己的裁縫店。我們卻緊記自己的目標,謝絕了這一切機會。(提摩太後書2:4

馬當這個傳道地區果實纍纍,沒多久就有一群欣欣向榮的會眾建立起來。我們到偏遠的鄉間傳道,或步行或騎摩托車,往往一去就是好幾天,沿途在荒廢的棚屋裡過夜,睡在從樹叢裡割來的雜草上。罐頭食品、餅乾和蚊帳就是我們僅有的必需品了。

有一次,我們到塔利迪村傳道。塔利迪是馬當以北50公里的村莊。我們在那裡遇到一群對聖經感興趣的人。他們在靈性上進步,當地的校長就阻止他們在公眾地方學習聖經。後來,校長甚至唆使警察拆毀他們的房子,把他們驅逐到叢林去。幸好,鄰近的酋長讓他們住在他的部落裡。不久,這位仁慈的酋長也接受了聖經的真理。後來,當地還興建了一座新式的王國聚會所呢。

翻譯工作與探訪會眾

早在1956年,我們來到新不列顛島才兩個年頭,上帝的組織就委派我和約翰把聖經書刊譯成美拉尼西亞皮欽語。多年來,我們一直從事翻譯工作。1970年,我們接到邀請,到巴布亞新幾內亞首府莫爾斯比港的分部辦事處當全時翻譯員,並在那裡教授語文課程。

1975年,我們重返新不列顛島,奉派探訪會眾。隨後13年,我們坐飛機、乘船、駕車、步行,幾乎走訪了巴布亞新幾內亞所有角落。這些年來,我們多次險死還生,這也包括文章開頭描述的經歷。那次,我們快要到達新不列顛島的坎德里安小型機場,飛機駕駛員胃炎發作,病情嚴重,就昏了過去。憑著自動駕駛儀器的幫助,我們在森林上空盤旋了數圈,約翰拼命叫醒喪失知覺的駕駛員。幸虧他及時恢復知覺,迷迷糊糊地駕著飛機。飛機一顛一簸的,總算著陸了,駕駛員頓時又失去知覺。

另一扇活動大門打開了

1988年,我們奉派重返莫爾斯比港,在分部辦事處服務。那裡的翻譯工作愈來愈多,需要增添人手。我們也負責培訓新翻譯員。分部約有五十個成員,大家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就像一個大家庭。所有人都住在各自的小房間裡。我和約翰決定經常把房門稍微打開,讓其他成員或探訪分部的人可隨時進來坐坐,大家彼此熟悉。這樣,我們跟每個成員都親密無間,彼此關懷,互相支持。

1993年,約翰因心臟病去世,我感到肝腸寸斷。結婚38年來,我們一直並肩傳道。現在,我決心靠耶和華所賜的力量,繼續完成我的傳道職務。(哥林多後書4:7)我的房門依舊打開,年輕人依舊前來探訪。跟良朋共聚,讓我保持樂觀積極。

2003年,因為我的健康每況愈下,上帝的組織委派我回澳大利亞,在悉尼分部辦事處服務。現在,我已經77歲了,仍然全時在翻譯部工作,也忙於向人傳道。我的朋友、屬靈兒孫常常為我帶來喜樂。

我在伯特利的房門依舊打開,訪客也常來造訪。只要我的房門關上了,就通常會有人敲門,看看我是不是不舒服。我決心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就要繼續事奉耶和華我的上帝,完成我的傳道職務!(提摩太後書4:5

[腳注]

^ 10段 當時,新幾內亞島的東半島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稱為巴布亞,北部稱為新幾內亞。今天,東半島是巴布亞新幾內亞,西半島是印度尼西亞的領土。

^ 19段 約翰·卡福爾思的生平,請看英語版《守望台》1958年6月1日刊333-336頁。

[第18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新幾內亞

澳大利亞

悉尼

印度尼西亞

巴布亞新幾內亞

塔利迪

馬當

莫爾斯比港

新不列顛島

拉包爾

武納巴爾村

懷德灣

沃特福爾灣

[鳴謝]

地圖和地球:Based on NASA/Visible Earth imagery

[第17頁的圖片]

1973年,與約翰在新幾內亞的萊城參加區域大會

[第20頁的圖片]

2002年,攝於巴布亞新幾內亞分部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