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智慧能保護人」

「智慧能保護人」

「智慧能保護人」

箴言16:16說:「得智慧遠勝得黃金,得悟性更勝選白銀。」智慧的確十分寶貴,為什麼呢?因為「智慧能保護人,就像金錢能保護人一樣;但智慧能保全明智人的生命,這就是知識的益處」。(傳道書7:12)智慧能怎樣保全明智人的生命呢?

我們吸收聖經確切的知識,求取上帝的智慧,並且行事跟領受的智慧一致,就能夠行耶和華悅納的道。(箴言2:10-12)古代以色列的所羅門王說:「正直人的大路,遠離惡事;謹慎所行的道,保全性命。」箴言16:17)智慧能救明智人免行惡道,從而保全他們的性命。箴言16:16-33的智慧之言扼要地說明了,上帝的智慧作用於我們的言行和品格上,怎樣使我們得益不淺。 *

「存謙卑的心」

智慧彷彿像人一樣發言說:「自高、驕傲……我都憎恨。」(箴言8:13)驕傲和智慧兩者毫不相關。我們行事要有智慧,就得提防養成驕傲的品格。要是我們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或是在基督徒會眾裡負有重要的職責,就更要警惕,免得驕傲自大。

箴言16:18警告說:「驕傲自大是失敗的先聲,心高氣傲是絆倒的前因。」請想想撒但的事例,他原先是上帝的一個完美的靈體兒子,後來卻淪為魔鬼撒但,經歷宇宙中最慘痛的失敗。(創世記3:1-5;啟示錄12:9)他失敗的前因不就是心高氣傲嗎?聖經說基督徒會眾的監督不該是新近改信的,「恐怕他驕傲自大,就難逃魔鬼所要受的刑罰」,就正好說明了這一點。提摩太前書3:1,2,6)因此我們要小心謹慎,以免令人驕傲自大,也要時刻警惕自己,提防變成心高氣傲。這樣做的確十分重要。

箴言16:19說:「存謙卑的心跟謙和人同處,勝過跟自高的人同分掠物。」這是個明智的忠告,古代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事例可以說明這點。高傲自大的尼布甲尼撒,曾在杜拉平原上豎立了一座可能代表他自己的巨像。巨像也許矗立在一個很高的墊座上,整個巨像連墊座高達27米。(但以理書3:1)尼布甲尼撒要使這個巨像成為他帝國的一個雄偉象徵。無論在世人眼中巨像、方尖碑、尖頂教堂或摩天大樓一類高聳的建築有多雄偉,在上帝看來都不外如是。詩篇執筆者唱道:「耶和華雖然崇高,卻垂看謙卑的人;至於高傲的人,他只從遠處鑑辨。」(詩篇138:6)事實上,「在人間受尊崇的,在上帝眼中卻是可憎的」。(路加福音16:15)因此,我們要「甘於卑微」,這樣做遠勝過「心高氣傲」。(羅馬書12:16

洞悉事理,就能勸服人

我們求取智慧,就會在說話方面怎樣得益呢?智慧的所羅門王告訴我們:「洞悉事理的人,必得好處;信賴耶和華的,得享福樂。心存智慧的,以悟性見稱;嘴發甘言的,更能勸服人。洞悉事理就是人的生命之泉,愚昧人受自己的愚行所管教。明智人的心叫他的口洞悉事理,又使他的嘴更能勸服人。」箴言16:20-23

人有智慧,他的口就能洞悉事理,更能勸服人。為什麼?因為心存智慧的人盡力發掘事物的好處或好的一面,並且「信賴耶和華」。我們努力留意別人的優點,就更容易讚賞他們。這樣,我們就不會老是說一些苛刻的話,或專好爭辯。相反,我們會嘴發甘言,結果就能勸服人。我們洞悉別人的處境,就會看出他們的處境有多困難,也會理解他們怎樣應付艱辛。

我們向人傳講上帝的王國,使人做基督的門徒。在這個工作上,我們運用智慧而說話合宜十分重要。我們教人上帝的話語,目標不僅僅是傳達聖經的信息,而是要打動人心。要做到這點,我們的嘴就要學會怎樣勸服人。使徒保羅敦促提摩太要持守他「受勸導去相信的事」。(提摩太後書3:14,15

瓦因著的《新約詞語詮釋詞典》說,譯做「勸導」的希臘語詞意思是「用道理或道德原則開導人,使人改變心意」。我們洞悉別人的想法、背景、處境以及所關注的事,就能提出令人心悅誠服的論點,從而改變聽者的思想。怎樣做才能有這樣的洞察力呢?門徒雅各回答道:「要敏於聆聽,不急於說話」。(雅各書1:19)交談時,我們提出問題,讓對方表達想法,並且留心聽對方回答,我們就有機會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了。

在勸導別人方面,使徒保羅的確十分出色。(使徒行傳18:4)甚至反對他的銀匠底米特也承認:「這個保羅不單在以弗所,還幾乎在整個亞細亞行省,說服一大群人改信另一套道理」。(使徒行傳19:26)保羅認為傳道工作大有成效僅是自己的功勞嗎?絕沒有。他說他向人傳道是「憑著[上帝的]聖靈和力量提出證據」。(哥林多前書2:4,5)耶和華的聖靈也會幫助我們。向人傳道時,我們要信賴耶和華,也要盡力洞悉事理,並且說話令人心悅誠服,這樣就可以確信耶和華必定會幫助我們。

鑑於以上所說的,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心存智慧的,以悟性見稱」,或「稱為聰明人」。(箴言16:21,《聖經新譯本》)洞悉事理是人的「生命之泉」。但愚昧人卻怎樣做?他們「輕看智慧和管教」。(箴言1:7)他們拒絕耶和華的管教,結果怎樣呢?正如上文所述,所羅門說:「愚昧人受自己的愚行所管教。」(箴言16:22)他們會受到進一步的管教。這樣的管教時常以嚴厲的懲罰施行。愚昧人也可能會給自己帶來艱辛、羞辱、疾病,甚至早死。

以色列的所羅門王進一步指出,智慧會作用於我們的話之上而使人得益,說:「可喜的言語是蜂巢的蜜,叫人心甜,醫治筋骨。」箴言16:24)蜂蜜可口甘甜,能使飢餓的人迅速恢復精力,可喜的言語也能予人鼓勵,使人精神振作。蜂蜜不但有益健康,也有若干療效,可說對人大有益處。可喜的言語也是類似,能對人的屬靈健康大有造益。(箴言24:13,14

小心「人以為是正途的路」

所羅門說:「人以為是正途的路,最終竟是死亡之道。」箴言16:25)這節經文警告我們,要提防虛謊的道理,免得踏上歧途,追求跟上帝的律法背道而馳的行徑。雖然一條途徑從屬肉體的觀點看似乎是正途,其實卻可能違背了上帝話語的正義原則。此外,撒但也鼓吹一些錯誤的見解把人騙倒,使人踏上一條他以為是正途的路,最終卻導致死亡。

為免騙倒自己,最好的做法莫過於養成一顆有智慧和悟性的心,並且讓良心受上帝話語的知識熏陶。作決定時,我們要以上帝的是非標準作為指引。不論是關於道德、崇拜,還是其他方面的決定,這都是避免受主觀錯覺影響的最好方法。

「勞工為了食慾辛勞」

智慧的所羅門王又說:「勞工為了食慾辛勞,因為口腹催逼著他。」箴言16:26)所羅門的意思是工人因飢餓催逼,為了滿足食慾而辛勞。《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把這節經文譯做:「為滿足胃口,勞工必須工作;因口腹需要,工人不敢懶惰。」滿足胃口是身體正常的需要,而且能夠促使我們辛勤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滿足身體的需要對我們有益、有幫助。但對正常的需要如果產生過度的渴求,以致達到貪求的地步,又怎樣呢?後果卻十分有害,情形就好比用來煮食的小小營火,沒有加以小心處理,結果釀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山林大火一樣。滿足正常的需要如果毫無節制,就會變成貪婪,對人有害無益。明智的人明白這樣的危險,在滿足自己的需要方面,哪怕是有益身心的,都會保持節制。

不要「走不善之道」

言談的破壞力可以像烈焰一樣。挑剔他人的錯處,並且四處張揚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所羅門談到這樣做的後果說:「無賴漢發掘壞事,嘴上好像有灼人的火。施詭計的人,散播紛爭;毀謗別人的,離間密友。」箴言16:27,28

破壞同伴名譽的人可說是「無賴漢」。我們應該留意別人的優點,好使自己能夠說一些對別人的聲譽有所造益的話。如果別人散播閒言閒語,那又怎樣?我們應該聽嗎?這些閒話令人動不動就懷疑別人,即使懷疑是毫無根據的。閒話會離間密友,使會眾分裂。我們如果有智慧,就絕不會聽信這些閒言閒語。

所羅門談到有一種力量能引誘人走上歧途,他警告說:「殘暴的人勾引同胞,必領他走不善之道。他眨眨眼睛圖謀種種詭計,咬著嘴唇完成害人的事。」箴言16:29,30

暴力對真正崇拜上帝的人能有吸引力嗎?現今,很多人受到誘惑,「圖謀種種詭計」。他們助長暴力,甚至使用暴力。我們可能覺得要棄絕明顯的暴力行為並不困難,但不易察覺的暴力形式又怎樣?我們會受到吸引嗎?世上有不少娛樂節目、體育活動渲染暴力,使千百萬人樂此不疲。不是嗎?聖經就此提出了明確的警告:「跟智慧人同行,就有智慧;同愚昧人來往,難免吃虧。」(箴言13:20)上帝的智慧確實能夠給人保護。

人一生都伴隨智慧和悟性,沒有「走不善之道」,上帝會對他有什麼看法呢?在上帝的眼中,人一生行走正義的道路,是值得稱讚、值得尊重的。箴言16:31說:「人若行走正義的道路,白髮就是華美的冠冕。」

與此相反,不加遏抑的怒氣毫無美善可言。亞當和夏娃的長子該隱「大大發怒……就襲擊弟弟亞伯,把他殺了」。(創世記4:1,2,5,8)就算有時我們覺得有理由生氣,但也要提防怒氣失控。箴言16:32明確地指出:「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控制自己的心,強似奪城。」怒氣不受控制,不表示這人有力量,也不表示他有什麼美德,只表示他有一個弱點。這個弱點「必領他走不善之道」。

「決定全在乎耶和華」

以色列王所羅門說:「人在衣兜裡抽籤,但決定全在乎耶和華。」箴言16:33)在古代以色列,耶和華有時會用籤來揭示他的旨意。以色列人一般以小石子、小木片或者小石板做籤。首先他們要禱告,祈求耶和華定奪。然後,把籤扔進袍子裡,接著把籤抽出來。抽出的結果就被視為是上帝的回應。

耶和華不再用籤告訴子民他的想法,而是通過聖經揭示他的旨意。我們必須對聖經有確切的認識,才能獲得上帝的智慧。因此,我們應該天天閱讀上帝的話語,免得虛度每一天。(詩篇1:1,2;馬太福音4:4

[腳注]

[第8頁的圖片]

智慧為什麼遠勝黃金?

[第9頁的圖片]

傳道時我們怎樣做,就更能勸服人?

[第10頁的圖片]

「無賴漢發掘壞事」

[第11頁的圖片]

不受控制的怒氣會引人「走不善之道」

[第12頁的圖片]

暴力具有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