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彌爾頓失落了的論著

彌爾頓失落了的論著

彌爾頓失落了的論著

很少作家能像英國史詩《失樂園》的作者約翰·彌爾頓一樣,對周遭的世界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一位傳記作家評價彌爾頓說:「有很多人愛他,有一些人恨他,但是幾乎沒有人會對他一無所知。」直到今日,英國文學和英國文化還是深受他的著作影響。

彌爾頓怎會擁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呢?他最後一部著作《論基督教教義》為什麼會備受爭議,甚至寫成後過了150年才得以出版呢?

早期歲月

1608年,彌爾頓生在倫敦一戶富裕的家庭。彌爾頓回憶說:「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很注重我的文學教育。我非常熱愛文學,從12歲開始幾乎天天都要看書看到午夜才去睡覺。」彌爾頓成績優異,1632年獲得劍橋大學的碩士學位,之後繼續閱讀古典文學和歷史典籍。

彌爾頓想成為詩人,但那時英國正處於革命時期,局勢混亂,以奧利弗·克倫威爾為首領導的議會得勢,在1649年處決了查理一世。彌爾頓發表富說服力的散文為這件事辯護,成了克倫威爾政府的發言人。其實,彌爾頓成為著名詩人之前,他以政治和道德為題材撰寫的小冊子早就廣為人知。

1660年,查理二世加冕,君主制復辟,彌爾頓因為先前支持克倫威爾,生命就受到威脅。彌爾頓藏了起來,憑著有勢力的朋友幫助才得以保命。在此期間,他一直對屬靈的事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聖經的標準」

彌爾頓在談到自己早期對屬靈事物的興趣時寫道:「最初,我還是個小孩子,就一心熱切地研究原文的新舊約全書。」彌爾頓漸漸地把聖經視作道德和屬靈方面惟一穩確的指南。他考查當日廣受推崇的神學著作,卻感到徹底失望。後來他寫道:「我認為不能把我的信仰和得救的希望交託給這樣的指引。」彌爾頓決心「按照聖經的標準」嚴格地考查自己的信仰。他擬定一些課題,按題列出主要的經文,然後參照這些列表來引用經文。

今天,彌爾頓以著作《失樂園》聞名於世。他用詩歌體裁講述聖經的記載,描述人類如何失去完美的生命。(創世記第3章《失樂園》最初在1667年出版,主要因為這部著作,彌爾頓在文壇(特別是英語世界裡)聲名鵲起。他後來又出版了一部續篇,名為《復樂園》。這兩首詩表達了上帝對人類原定的旨意,那就是讓人在地上的樂園裡享受完美的生命。彌爾頓還指出上帝會通過基督在地上重建樂園。比如在《失樂園》中,天使長米迦勒預告,基督會「賞賜他的忠實信徒,指引他們進入幸福境地,天或地,在更加幸福的日子裡生活,因為那時大地變成比伊甸更快樂的樂園」。(摘自《失樂園》,韓昱譯)

《論基督教教義》

彌爾頓有個多年的願望,就是要寫一本書,徹底討論基督徒的生活和基督教的教義。雖然到了1652年他已完全失明,卻得到多位秘書協助,繼續進行這件工作,直到1674年去世為止。彌爾頓把這部最後的著作命名為《論基督教教義——純粹根據聖經編寫》(簡稱《論基督教教義》)。他在前言寫道:「曾經寫過這一題材的作者……大都僅在旁注略略提到聖經的章節,而這些經文的內容才是他們教導的全部根本。我則盡力使書中充溢著從聖經各個部分引用的經文。」彌爾頓說得沒錯,《論基督教教義》直接或間接地引用了聖經超過9000次。

雖然在此之前彌爾頓毫不猶豫地表達自己的見解,但卻遲遲沒有出版這部論著。為什麼呢?一方面,他知道文中對聖經的解釋跟人們接受的教會主張迥然不同。另一方面,君主制復辟以後,他已經不再受政府垂青。可能因為這樣,他想等時局平靜一些再說。無論怎樣,彌爾頓去世以後,他的秘書把拉丁語手稿送到一家出版社,但出版商不願發行。後來,英國一個大臣查抄了這部手稿,並束之高閣。彌爾頓的論著要經歷一個半世紀才重見天日。

1823年,一個管檔案的職員偶然看到一份被包裹起來的文件,發現是著名詩人的手稿。當時英國的統治者喬治四世下令把這部著作翻譯,然後出版。兩年後,手稿以英語出版,在神學界和文學界引起了激烈的論戰。一位主教立即宣布這份手稿是偽造的,不相信許多人推崇的英國宗教大詩人彌爾頓會如此堅決地反對教會珍貴的教義。譯者早料到有這樣的反應,同時也為了確立彌爾頓真的是作者,所以在譯本的腳注裡提供了《論基督教教義》和《失樂園》中500個對應之處。 *

彌爾頓的信仰

在彌爾頓的時代,英國經歷了基督新教的宗教改革運動,跟羅馬天主教會脫離了關係。新教徒一般相信信仰和道德上的惟一權威是聖經,而不是教宗。但在《論基督教教義》中,彌爾頓表明新教的很多教義和行為也不符合聖經。他以聖經為依據,支持人類有自由意志,反對加爾文派的得救預定論。他提倡以尊敬的態度使用上帝的名字,在著作中曾多次用「耶和華」來稱呼上帝。

彌爾頓用聖經證明根本沒有靈魂不死這回事。他引述創世記2:7,指出人不是由靈魂和軀體兩個元素構成。彌爾頓提出疑問:生命結束時,到底是只有軀體死去,還是一切都不存在?他列舉了很多聖經經文表明人死後,體內根本沒有任何東西繼續生存。彌爾頓還引用比如路加福音20:37和約翰福音11:25,表明去世的人有希望將來從死亡的沉睡中復活。

《論基督教教義》在哪方面引起了最強烈的反響呢?就是彌爾頓用簡單而有力的聖經證據,證明上帝的兒子基督是比父親上帝低的。彌爾頓引用約翰福音17:3和約翰福音20:17,問道:「如果父親是基督的上帝,也是我們的上帝,而上帝又只有一位,那麼上帝除了是父親還能是誰呢?」

彌爾頓進一步指出:「兒子和使徒當然相信自己說過的話。他們都曾表示,父親在一切事上都是比兒子大的。」(約翰福音14:28)「其實正是基督自己在馬太福音26:39說:『我的父親啊,要是可能,願這個杯離開我。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要是他真的是上帝,為什麼卻只向父親禱告,而不向自己禱告呢?如果他自己又是人,又是至高的上帝,為什麼還要為自己能夠掌控的事情禱告呢?……正如兒子無論在哪裡都只尊崇父親,所以他教導我們也要這樣做。」

彌爾頓的不足之處

彌爾頓致力於尋求真理,但畢竟有人性的弱點。以往不愉快的經歷可能影響了他對一些事情的觀點。比方說,他妻子是一個保皇黨大地主的小女兒,新婚不久就拋棄了他,回娘家大約三年。在此期間,彌爾頓發表文章主張即使沒有通姦,只是因為性格不合,也可以離婚。他在《論基督教教義》中也提倡同一理念。但耶穌說過淫亂才是離婚的惟一理由。(馬太福音19:9

雖然彌爾頓有這些不足的地方,但《論基督教教義》在許多重要的教義上有力地體現了聖經的觀點。時至今日,他的論著仍然發揮作用,激勵讀者用聖經的正確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信仰。

[腳注]

^ 14段 1973年耶魯大學出版的《論基督教教義》新譯本,更貼近彌爾頓的拉丁語原稿。

[第11頁的圖片]

彌爾頓熱心研究聖經

[鳴謝]

Courtesy of The Early Modern Web at Oxford

[第12頁的圖片]

《失樂園》一詩使彌爾頓聲名鵲起

[鳴謝]

Courtesy of The Early Modern Web at Oxford

[第12頁的圖片]

彌爾頓最後的著作曾失落了150年

[鳴謝]

Image courtesy of Rare Book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Thomas Cooper Library,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第11頁的圖片鳴謝]

Image courtesy of Rare Book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Thomas Cooper Library,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