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上網通天下,運用須合宜

上網通天下,運用須合宜

上網通天下,運用須合宜

許多世紀以前,印刷術的發明改變了人們溝通的方法,據說互聯網的出現足以與之媲美。有人將互聯網譽為接通全球的溝通工具,這個講法並非過譽。在這條「信息高速公路」上,你的確能找到關於各種題材的資料、數據和意見。

溝通的能力是創造主給我們的恩賜。有了這種能力,我們才能傳情達意,交換信息。最初,耶和華主動跟他創造的人類溝通,清晰明確地告訴他們怎樣才能過有意義的生活。(創世記1:28-30)可是,人類最初的歷史表明,溝通的恩賜有可能被濫用。撒但告訴夏娃一些完全失實的信息。夏娃聽信以後,又轉告亞當,結果亞當所做的事為全人類帶來了災難。(創世記3:1-6;羅馬書5:12

那麼,上網會不會被人濫用呢?雖然上網可以找到重要的資訊,又能節省時間,十分有用,但也可能傳播失實的信息,浪費大量時間,甚至腐化我們的道德。我們運用這個連接全球的工具,怎樣才能趨利避害呢?下面會講講幾方面。

信息——真的信得過嗎?

千萬不要假設網上的信息都是有益的。網上的搜尋器就好比一大隊採蘑菇的人,不眠不休地採集各種各樣的蘑菇,也不管有毒沒毒,通通倒進一個大器皿,然後用盤子端出來給我們吃。你會馬上就吃,不先仔細檢查一下嗎?當然不會!網上的搜尋器利用巨量的電腦從億萬的網頁中選取材料,當中什麼都有——可能非常有益,也可能極度有害。我們要明辨是非,分清好壞,免得被失實的信息毒害思想。

1993年,一本著名的雜誌刊載了一幅漫畫,描繪兩條狗坐在電腦前,其中一條對另一條說:「在網上,沒人知道你是狗。」許久以前,撒但躲在一條蛇後面,跟夏娃「聊天」,告訴夏娃她可以像上帝一樣。今天,只要能上網,任何人都可以化身教授,裝作很有學問,卻連名字也不告訴你。關於誰能發表意見、發布消息、上載圖片、提供建議,根本毫無規矩可言。

千萬別做「網上夏娃」。對網上信息要持批判和懷疑的態度。相信網上信息之前要先問問:(一)這些資料是誰放上去的?作者有什麼資格?(二)作者為什麼把這些資料放上去?動機是什麼?他有偏見嗎?(三)作者從哪裡得到這些資料?他有沒有列出資料來源,讓人可以查證?(四)資料是新近的嗎?使徒保羅在公元1世紀勸誡提摩太的話,在今天同樣適用,也同樣有力。保羅說:「要守護你所受的信託,避開褻瀆神聖的虛妄言談和偽稱『知識』的矛盾論調。」(提摩太前書6:20

省時還是費時?

要是用得合宜,互聯網確實能節省時間、精力和金錢。我們足不出戶,就能購物,上網比較價格可以為我們節省金錢。由於有網上銀行服務,許多人省了不少工夫,可以隨時在家裡舒舒服服地理財。如果要出遠門,網上有工具讓人可以方便地制定便宜的旅行計劃,預訂交通工具和住宿。費不了多少工夫,就能找到需要的電話號碼、地址,以及到某個地點的不同路線。耶和華見證人在世界各地的分部辦事處都善用上述多種服務,好節省時間、人手和金錢。

不過,互聯網的弊病也不可忽視。上網所耗費的時間特別值得關注。有些人把上網當作新奇的玩意,而不是有用的工具,花大量時間購物、聊天、玩遊戲、瀏覽網頁、東查西找、發電子郵件,久而久之就忽略了比上網重要得多的家人、朋友和會眾。於是,上網變成上癮。例如,2010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估計,韓國有百分之18.4的青少年上網成癮。德國有的研究員說,「越來越多婦女埋怨伴侶上網成癮」。一個婦人說,上網成癮徹底改變了她的丈夫,甚至毀了她的婚姻。

耶和華見證人有個分部辦事處曾經收到一封信,寄信人自稱「迷網人」,有時一天花10個鐘頭上網。他說:「起初,一切似乎都好好的。……後來,我越來越少參加聚會,而且不再禱告。」他就算參加聚會,也沒預習內容,而且一心想著「能快點回家上網就好了」。幸好他看出情形多麼嚴重,並且採取行動糾正問題。我們千萬不要上網成癮才好!

資訊——有益還是有害?

帖撒羅尼迦前書5:21,22說:「凡事都要驗明。美好的事,就要謹守。邪惡的事,盡都禁戒。」我們要衡量一下自己在網上尋找的資訊是否蒙上帝喜悅,是否符合他的崇高標準。我們所找的資訊應該是道德潔淨,適合基督徒看的。在網上,色情資訊特別普遍,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落入陷阱。

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如果我的配偶、父母或基督徒弟兄走進我的房間,我得立刻把電腦屏幕上的資訊隱藏起來嗎?」如果答案是「對」,那你就最好在身旁有人的時候才上網。上網的確改變了人們溝通和購物的方式,但也提供了一個讓人在心裡通姦的全新途徑。(馬太福音5:27,28

轉發還是不轉發?

人們上網,有時是為了獲得資訊,有時是為了傳播資訊。我們固然有自由取得資訊並傳遞資訊,但發送之前也有責任確保資訊是真實而符合道德規範的。我能保證自己所寫所轉發的資訊是準確的嗎?我有權傳播這些資訊嗎? *這些資訊對人有益,能強化人嗎?我傳播這些資訊的動機是什麼?純粹為了讓人覺得我消息靈通嗎?

電子郵件如果用得合宜,可以十分有用。不過,電子郵件也可能帶來許多不必要的資訊。一有什麼最新消息或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們就發郵件給一大串電郵地址,耗費朋友寶貴的時間嗎?我們按「發送」鍵之前,不是應該先想想自己這樣做的原因嗎?我們到底為了什麼發郵件呢?以往,人們寫信是為了把自己的經歷告訴家人和朋友,讓親友知道近況。今天,我們發電子郵件,主要內容也應該是這樣,對嗎?為什麼要把我們沒法核實的資訊傳給別人呢?

那麼,我們對上網應該持什麼態度呢?完全不用嗎?對某些人來說,也許這樣做是必要的。上文提到的「迷網人」為了克服多年來上網成癮的問題,就完全不上網。另一方面,只要我們運用思考和明辨的能力,就能保護自己,互聯網也就能成為有用的工具。(箴言2:10,11

[腳注]

^ 17段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照片。我們跟別人拍照,儘管可以自用,卻沒權隨便發給其他人,更沒權把照片中人的名字和居住地點告訴別人。

[第4頁的圖片]

怎樣做才不會誤信網上的流言?

[第5頁的圖片]

按「發送」鍵之前,你應該先想想什麼?